高雄市立美術館商標

Menu
1985年1月21日
在高雄市民的殷切期待與市議會的建議下,高雄市長許水德做成設立高雄市美術館的決策,指示教育局積極著手規畫興建,以滿足市民的藝術生活需要。本案原由工務局提供萬壽山動物園東側山坡地約兩公頃土地,惟美術館為高雄藝文活動之重要樞紐,因萬壽山位置偏西,腹地狹小且交通不便,又恐受水泥廠落塵與海水鹽分之侵蝕,在教育局與藝文界人士建議下,地點另作考量。
1985年5月
許市長榮調台北市,蘇南成市長接任後更積極指示有關單位覓地,且裁決了美術館的成立,選定內惟埤學產用地27公頃土地興建美術館及美術公園。
1986年7月
本市工務局新建工程處辦理公開徵圖,由陳柏森、盧友義建築師取得設計規劃及監造權。
1986年10月
高雄市立美術館整體規畫定案,總工程費5億元,美術公園5億元,合計10億元,由教育局、工務局逐年編列預算。
1987年
市府為統合市政重大建設投資,乃擴大內惟埤美術公園用地及調整鄰近土地使用分區,經都市計劃會議決議擴大為41公頃,以土地重劃方式進行開發。
1988年1月
蔣經國總統逝世,市府又將內惟埤美術公園改名為「經國文化園區」,美術館則仍稱之為「高雄市立美術館」。
1988年4月27日
高雄市教育局指派社教館館長謝義勇兼任美術館籌備處主任,5月1日正式成立高雄市立美術館籌備處,並於社敎館設臨時辦公室。
1990年3月25日(美術節)
舉行美術館主體工程奠基儀式,5月10日正式開工興建。
1991年1月
教育部同意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遷進,另市府參考民間團體之建議,以原舊地為名,將園區定名為「內惟埤文化園區」。
1994年1月
高美館主體建築完工,為一地上四層、地下挑高二層的建築,總樓地板面積8,318坪,並擁有41公頃的美術園區,是台灣最具規模的美術館。同年6月12日,高美館正式開館營運。
1999年9月
內惟埤第二期工程整地施工,於2000年底完工,包含人工湖水域、濕地沼澤區、人工島、小溪、大草坪、園區內植栽等,人工湖(生態池)由盧友義建築師設計。第三期工程包括入口廣場、立體停車場、遊客服務中心(後改建為兒童美術館)、慢跑步道、螢火蟲培育生態區等設施,於2002年10月底完工。至此,整個園區與美術公園建置完成。
2005年1月30日
由園區「遊客服務中心」變更設立的「兒童美術館」開館營運,這是館方為使美術教育落實於兒童生活而成立的附屬兒童美術館,此舉為台灣公立美術館之先驅。此外,園區內各界倡議保留多時的工業遺址「榮璋鐵工廠」經鑑定為危險建築,由市府工務局拆除大隊於同年11月7日拆除,終究走入歷史。
2006年
提出部分園區「南島化」的構想,於園區南側空間規畫施作起伏的地形、渠道、海漂性植栽等,使南島文化能在具體的南島情境中展現。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