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藝術認證》第62期

2020/05/25 點閱數:470
《藝術認證》第62期

《藝術認證》第62期

對許多人來說,「行為藝術」常讓他們心中充滿著狐疑或難以置信的驚嘆,有人問:「這也算藝術嗎?」甚至,有人根本還沒察覺到「藝術正在進行中」……。

1950至1960年間於歐美崛起的「行為藝術」,如「瘟疫」般感染了台灣藝術創作者,他們以「身體」發聲,讓「創作」成為一種生命實踐,通過對身體的挑戰與主張,使藝術從靜態的視覺表現,跨越至表演藝術層面,甚至犀利地挑戰著藝術與社會人心之界線,以及所有既定的美學體制,讓藝術前所未有地具煽動性,並涉入了政治、社會、經濟等議題,迅速讓台灣的當代藝術與國際接軌。

諸如洪素珍、謝德慶、李銘盛、張永村、楊金池、石晉華、陳界仁、林其蔚、丁麗萍、湯皇珍、葉子啟、藍貝芝、姚瑞中、劉秋兒、許淑真、高俊宏、廖建忠……等,陸續應用各類媒材、形式、不限場域地讓他們的身體與行為同觀眾溝通,寫下屬於台灣「行為藝術」獨特的一頁。

行為藝術家重視的是創作的「過程」而非「結果」,如今「行為藝術」在歐、美,已然成為被各大美術館認證的「傳奇」,在以「身體」為中心的「行為藝術」發展史中,「女性」提供了相當重要的貢獻。高美館長期關注著女性藝術發展,並以主題策展為女性藝術家「著傳」,通過東、西方的對話,重新翻尋並建構台灣藝術史的發展面貌。
 
高美館長年結合在地文脈與國際藝潮,試圖透過研究、展覽或活動,逐步打開觀眾「當代藝術」的視野。本年度並以曾獲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殊榮的西方「行為藝術」教母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c) 為核心,進行「行為藝術」發展的研究計畫,梳理自1960年代以降西方「行為藝術」發展之歷史;並網羅台灣「行為藝術」代表人物,展現在地社會語境脈絡,在通過與西方的對話中,同步建構台灣行為藝術發展面貌,包括回顧高雄豆皮藝文空間推動勞動藝術、行為與身體表演的歷程與其場所精神,以及黃明川導演呈現台灣身體藝術的經典紀錄。
 
值此機緣,《藝術認證》特別企劃「行為藝術解碼」專題,帶領讀者共同探索國內、外藝術家「身體」與「行為」所釋放的「藝術密碼」,熟悉這個特殊領域藝術家的創作語彙,並了解他們為這個社會究竟帶來什麼樣的衝擊。本專題特別感謝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吳瑪悧老師提供的規劃協助,並結合該校「女性主義與當代藝術」課程,讓專題內容更深入「在地實境」案例的探討。
 
本刊除持續與讀者分享兒童美育相關議題,久違的「埤仔內的故事」將重現內惟埤文化園區中孕育的無形文化資產與自然生態;新的「打狗美術觀象」專欄則將為您爬梳高雄在地獨特的藝術現象與人物。期待您細細品味!

 
購買地點
高美書屋:高雄市立美術館1F,歡迎選購、訂閱或至網路書店購買!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81159
五南網路書店︰https://www.wunanbooks.com.tw/product.php?isbn=30015067
 
 

行為藝術解碼

【兒童美育側翼思考】

在遊戲中學習成長 — 側寫一本充滿愛力與能量的遊戲好書|黃文勇

小清新中的喧騰世界 — 感受兒童美術館中的「微觸覺」|童鈺華

【議題特賣場︰行為藝術解碼】

槓掉的S — 淺談台灣行為藝術的精神徵候|高俊宏

「跌」之有悟 — 當跌倒作為陰性書寫之反制行為|李萱

一場當下 — 「死生間」的藝術活體|崔綵珊

「行為」的方法 — 自我組織與檔案思維 — 從The Artists Village看新加坡行為藝術|邱俊達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跨領域藝術研究所—特別企劃】

丁麗萍 — 平衡,無有的終點|馬仲玲、劉家伶、張雯詔

葉子啟 — 以「身」成詩|王如娟、李萱

藍貝芝 — 無枝中的性別、身體與行為|王君儀、郝偉凱

洪素珍 — 藝術作為芸芸眾生之觀照|蕭靖融、何雨縈

許淑真 — 肉體凝視與心靈探索|林喬俐、花慈璐

鄭淑麗 — 從虛擬互動到改變實體世界|劉憓潔、潘一榕

【典藏選粹】

你存在 我的歌聲裡 — 余政達〔中華民國頌〕的弦外之音|林泱秀

【打狗美術觀象】

高雄的「現代」氣候|陳水財

【埤仔內的故事】

福氣 ‧ 福地 — 豐富的內惟埤文化園區生態環境|周文藝

【文物保存維護】

白不只是白 — 談繪畫白色顏料可能的質變|吳漢鐘

【南島文化當代初探】

五十步的空間 — 首部曲|拉黑子 ‧ 達立夫

【南島紀事】

清苦的貴族 — 98歲娃娃鄔妮生命史|王有邦

【藝評講堂】

文學,作為象徵主義批評的想像|高千惠

【藝術哲學】

內存與超越:Gérard Genette(下)|陳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