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藝術認證》第84期

2020/12/11 點閱數:444
《藝術認證》第84期

《藝術認證》84期

為什麼我們需要人文學科的轉譯與推廣呢?

當代的網路社群環境提供了高度的對話可能,就算不透過成本需求相對較高的出版、拍片等等,也有機會將想法、議題或研究內容傳達給社會大眾,打破專業者和一般大眾的距離。以淺白的比喻來講,就像將只有一小搓人能聽得津津有味的專業知識,轉化成大部分人都會有興趣,覺得貼近自己的有趣內容。近年來,不只數理或生命科學的普及,臺灣也有大量關注人文藝術科普的線上平台正蓬勃發展。這些平台有極高比例是由比如歷史、社會、藝術史學等專業的學者或畢業生推動,意圖將這些本質是關注「人」的知識內容,再一次回歸社會,和人群互動。

本期《藝術認證》特別以「知識轉譯的當代對話」為議題特賣場專題,探討這些平台起心動念走向人文科普之路的原因?平台背後的推動者,又是怎麼思考科普或知識轉譯這檔事?除了臺灣本身的科普平台,在本次專題亦特別加入英國BBC老字號藝術人文科普節目《文明》的現代轉身,作為一種對話和參照。

仔細瞧,魔鬼就藏在知識轉譯的眉角裡!
 
同時,本期「當代有藝思」專欄,將有陳宏星自藝術哲學角度,切入AI繪製的作品〈艾德蒙‧德‧貝拉密〉堂堂在拍賣場搶下漂亮賣價,其美感訊息究竟該如何評價的問題。同場還有劉星佑對數位時代「人人都能替自己策展」現象和策展可能之剖析,亦和議題特賣場從數位、雲端之可能性的思考方向隱隱呼應。
 
而在「目擊現場」,則將呈現IMA歐洲論壇國際美術館學程論壇所討論「美術館作為當代幸福生活實踐場」的可能性!本期「典藏選粹」專欄,則能隨著張啟華〈旗後福聚樓〉回憶1930年代高雄港邊生活,以及莊世和的現代繪畫前驅挑戰!最後,「人物特寫」將帶給各位讀者原住民藝術家初光復訪談,感受樸實的藝術家以身體實踐的木雕和石雕創作。

※購買地點
高美書屋:高雄市立美術館1F,歡迎選購、訂閱或至網路書店購買!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8355?sloc=main

 

知識轉譯的當代對話

[議題特賣場/知識轉譯的當代對話]

公共參與的溫柔革命:人文科普大進擊 |胡芷嫣

來一杯知識轉譯的精釀吧!—專訪《臺灣吧》共同創辦人蕭宇辰徐柏涵

學術殿堂的入世書寫
中研院《研之有物》科普心法徐柏涵

文明及其不滿:BBC藝術紀錄片的推廣之路白舜羽

[當代有藝思]

〈艾德蒙.德
貝拉密〉之市場奇襲(上):有關「後人類紀藝術」的一次藝評演練陳宏星

媒介
擺渡策展?新靈光?劉星佑

[目擊現場]

美術館
當代幸福生活的實踐場:2018歐洲論壇國際美術館學程論壇側記蘇郁雯

[典藏選粹]

港邊綻放的風俗之花
張啟華〈旗後福聚樓〉李友煌

處在歷史的關鍵時刻:莊世和的〈阿里山之春〉
陳水財

[人物特寫]

農地旁的工藝家
卑南族木雕師沙哇岸(初光復)黃瀞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