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東南亞,第一個在腦海浮現的印象是什麼呢?
所謂「東南亞」,其實是在複雜歷史情境誕生的詞彙,更是有如熱帶植物一樣豐富且多變的區域,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各自孕育著夢想,誕生出獨屬於自身的當代思維和藝術創造。
本期《藝術認證》,因應《太陽雨:1980年代至今的東南亞當代藝術》特展即將從日本來到台灣(2019/5/4-9/1),帶給各位讀者「從《太陽雨》出發東南亞文化速寫」專題:從展覽的策展過程、展覽回顧評析,以及對於東南亞文化、歷史的概論,預習《太陽雨》特展應該看什麼?怎麼看!同時,我們更從台灣與東南亞親近的地緣和歷史情境,切入關乎島嶼/南方的討論;也希望帶給讀者有別於一個「由南向北」、甚至開放性的面對多樣文化的新可能。
另一方面,本期《藝術認證》特別推出「再見了,漂撇的爐主」,紀念創刊人李俊賢的專題。李俊賢先生出生於1957年,致力於藝術創作和台灣意識的推動,在2005年(時任高美館館長)創辦了《藝術認證》雙月刊,希望以高雄為起點,從在地向各方發聲,讓「南方」本身就是主體。今年3月初,李俊賢先生踏上新的旅程,而《藝術認證》雜誌則已經持續發行了14年。也僅以這次的紀念專題,獻給我們的創刊人、正港的「港都男兒」,李俊賢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