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藝術認證》第81期

2020/05/25 點閱數:482
《藝術認證》第81期

《藝術認證》第81期

雕塑能以占據我們所處的空間,真實而非虛幻的方式,讓我們感受到它的存在。觀者的角色以及真正而非虛擬的在場,對立體事物的觀賞體驗而言至關重要,這也是複製技術高度發達的今日,平面的視覺傳達無法完全取代的感觸經驗。21世紀廣泛運用當代媒材的雕塑藝術,已經很難與傳統加(塑的藝術)和減(雕的藝術)創作方式劃上等號,許多立體設計的美學外觀,同樣令人感到賞心悅目。

回顧雕塑在西洋藝術史上的發展,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集雕塑家、珠寶工藝師、美術理論家於一身的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 1500-1571)就把設計與雕塑視為一體,當時金匠藝術(goldsmith’s art)被認為是最高階的技藝,許多藝術家都曾接受金匠的訓練。切利尼在寫給友人的一封書信中,生動地描述雕塑何以為所有視覺藝術的基礎:「我相信雕塑是所有以設計為基礎的藝術之母。具有良好風格與才能的雕塑家,更容易有敏銳的觀察力,更容易成為好的建築師,與那些不具備雕塑知識者相比,也更容易成為優秀的畫家。[1]


[1] Holt, Elizabeth Gilmore. A Documentary History of Art, Volume 2 Michelangelo and the Mannerists, The Baroque and the Eighteenth Centur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2, p36.

 

本期「議題特賣場」以「雕塑的密碼」為題,探討當代多元雕塑創作的實踐與美學觀。從第一位獲得英國透納獎的女性藝術家Rachel Whiteread到明(2019)年將代表英國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Cathy Wilkes,透過賴志婷與楊詩涵的文章帶我們一窺英國當代雕塑的發展;蕭瓊瑞從臺灣當代雕塑的表現勾勒出發展的趨勢與觀察;徐柏涵、童鈺華、郭璧慈、余青勳等採訪擅長不同媒材創作的藝術家(徐永旭、陳奕彰、康立穎和郭昭吟),每位藝術家面臨的難題與解密的方法皆不同;張怡馨介紹今年受邀至西澳大利亞參加「第35屆宮伯克年度國際雕塑展」的四位代表─劉柏村、賴永興、梁任宏、胡棟民等人的創作,一同與黃明川導演的紀錄片,代表臺灣在西澳發光。
 
盛夏的南臺灣,有熱情的太陽和漂洋過海而來的大展。歡迎讀者親臨現場,360度觀看19世紀雕塑大師羅丹的〔吻〕,也看高雄藝術家許自貴超過300組件、詼諧、逗趣、諷刺又充滿各種人生況味的雕塑創作。藝術可以豐富人生,更重要的是,從行動開始!

 
購買地點
高美書屋:高雄市立美術館1F,歡迎選購、訂閱或至網路書店購買!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5513?sloc=main

當代多元雕塑的美學

【展覽迴響】

凝視身體 ‧ 翻轉窺視︰倫敦泰特美術館《裸》特展|楊衍畇

影像接力,慾望流轉|曾少千

【議題特賣場︰雕塑的密碼】

從女體到母體的脫殼與鑄造︰英國當代女性雕塑藝術的典範轉移|賴志婷

在裝置中展開威爾克斯的感性對話|楊詩涵

解構與拓蔓︰台灣當代雕塑大勢|蕭瓊瑞

從遠古拔升的當代生命形:藝術家徐永旭訪談|徐柏涵

冷硬且暖且輕盈︰陳奕彰的軟/硬雕塑|童鈺華

情感、宗教與存在現況:康立穎作品訪談|郭璧慈

長短針之戀︰談軟雕塑創作者郭昭吟與她的秘密花園|余青勳

台灣當代雕塑與藝術家紀錄片在西澳伯斯發光︰第35屆宮伯克年度國際雕塑展|張怡馨

【當代有藝思】

人工智慧藝術之「美」(上)— 記《美好數位生活》之審美經驗|陳宏星

Kia Ora!你好,紐西蘭 — 在詮釋的毛利文化|洪達媛

【人物特寫】

一座不怕燙的溫柔大砲︰許自貴的千變萬化與熱帶斑斕色彩|許遠達

【典藏選粹】

延展︰自我與外境|楊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