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藝術認證》第67期

2020/05/25 點閱數:419
《藝術認證》第67期

《藝術認證》第67期

進入當代藝術的異想世界!

塑膠袋、馬桶也是藝術品嗎?別懷疑!這在當代藝術的國度,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你我生活周遭的任何物件皆可化身為藝術作品,這樣的實踐,在高美館正展出的「變材無礙─當代媒材與表現」展覽裡,比比皆是,等著你來一窺究竟。

今日,被視為藝術殿堂的美術館,展示的已不再侷限於繪畫與立體雕塑等狹隘的分野;觀眾也不再是被動的參與,而有了更多與作品互動、融為作品一部分的機會;在媒體科技推波助瀾下,當代藝術的魅力更是無遠弗屆。

二十世紀實驗藝術的先驅,達達主義美籍法裔藝術家馬賽爾‧杜象(法語:Marcel Duchamp, 1887 ~ 1968),於1917年以陶瓷小便斗創作﹝噴泉﹞(Fountain, 又譯為﹝清泉﹞)乙作,打破了藝術創作中視覺性繪畫的觀念與媒材侷限,將現成物品的實用功能轉向美感傳遞,啟發當今藝術中諸多技法、心理和視覺的新觀點。

1960年代盛行於歐美的前衛藝術運動FLUXUS,以「藝術即生活」為精神理念,融合視覺藝術、文學、音樂、表演等,呈現了更自由、多元、跨界的媒材創作,與不羈的藝術形式,吸引觀眾的關注。透過一次次的展演,讓觀眾藉由觀看、參與,融入生活感知,體會當代藝術流變的新氣象。

隨著資本主義商業活動與大眾媒體、科技的蓬勃發展,今日,媒體科技已被廣泛運用成為藝術創作的重要媒介,引領進入數位時代的藝術呈現,使藝術的視野更顯寬廣。當代藝術跨領域、多元豐富的創意表現,提供觀眾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交融的多感觸動,啟迪心靈,在與作品互動中,滲入自身的主觀經驗與想像力,讓藝術產生更多可能性與無限面貌,以及更開放的精神意念。

然而伴隨科技日新月異,軟硬體組件汰換突飛猛進,讓人頭疼的是,作品日後保存、展示、典藏的嚴峻挑戰,同時,也在不斷更迭的創作模式和新穎的觀看經驗中,一再地超越了傳統思維的藝術感知。究竟當代藝術的語彙已發展到何等境界,產生哪些值得關注的現象?本刊藉著「當代藝術實驗對話」專題,邀請曾鈺娟、曹筱玥、黃雅玲、董維琇等學者專家,深入探討相關議題,希冀帶您一起進入當代藝術的異想世界,挑動您的靈魂與藝術敏感神經!

 
購買地點
高美書屋:高雄市立美術館1F,歡迎選購、訂閱或至網路書店購買!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16189
 

當代藝術實驗對話

【目擊現場】

變材無礙 — 當代媒材與表現|陳秀薇、商戌菡

24道探索生命軌跡的線索|曾芳玲

【議題特賣場:當代藝術實驗對話】

靈光象限 — 從科技藝術的可複製性談當代藝術的創作、展示與典藏|曹筱玥

化一刻為永恆 — 時間影像的時間性與空間性|黃雅玲

保存、再製與再現的復原工程 — 數位藝術家的省思與自覺|曾鈺涓

當代藝術去神殿化 — 從關係美學談當代藝術的觀眾參與及對話|董維琇

【典藏選粹】

在人生最幽暗處看見微光 — 杜珮詩﹝可見的敘事﹞|林泱秀

【展覽迴響】

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與城市進化 — 看貨櫃藝術節的發展與改變|黃志偉

來自末世的凝視 — 林珮淳﹝夏娃克隆肖像﹞作品評析|潘正育

【美育側翼思考】

談美術館推動的書法教育展|陳宏勉

【埤仔內的故事】

一樹一生態 — 高美館長得像羊腳印的植物|孫震宙

【文物保存維護】

藝術醫學─藝術品的「X光」診斷|吳漢鐘、李益成

【南島紀事】

【影像話魯凱】魯凱文化與智慧的寶庫 — 奧崴尼的生命史(上)|王有邦

【藝評講堂】

唯物生產 — 激情的未來主義|高千惠

【藝術哲學】

【藝術存在論11】拯救Goodman計畫(上)— 作品、原作與藝術品之存在|陳宏星

《藝術認證》雙月刊2015年(60期至65期)目次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