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超蕃|星辰B|約1970年代中|鋁發色|38.4x53.3cm|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文|施並錫寫於2023年2月 區超蕃,1947年生,來自台南教育工作者的保守家庭,家教甚嚴。祖籍廣東的他,1967年與我同時進入師大美術系就讀,畢業後在台南與高雄的藝術圈相當活躍,然而在1981年赴美定居後,他就逐漸在台灣藝壇淡出了。 在師大時,同學們都叫他老區(音歐);老區個性沉穩,善思且靜默。當年,我見老區,就聯想到紅極影壇的姜大衛及歐威那種天不怕地不怕、跩跩的樣子。老區長相俊俏,中等身材,不太修邊幅,故不但像藝術家,也像哲學家;他很有女人緣,只是太專注於創作,並未有太多分心事。記得有次寒假前,同學問他有無旅遊打算,結果老區說:「在家創作啦!玩什麼玩!」。 大學時代,老區的素描十分有特色,絕非傳統寫實或印象主義作風,而是傾向魯奧(Georges-Henri Rouault)、柯克西卡(Oskar Kokoschka)等人的「表現主義」風格,但卻也不模仿任何人。 他善用炭之深墨色,低沉、闇暗的十分好看,因為他很會在低明度色調裡,做出細微的深淺變化。有次問他是否有受到當時台南畫壇大佬級的某某大師影響?沒料到老區不屑地碎唸了一長篇,我這才意識到,此人是「心中無大師,畫中有自己」的典型。
區超蕃|天象|1976|鋁發色版畫|36.8x28.7 cm|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老區的油畫也是暗沉而耐人尋味,一如陳年的美釀。大四時,他有件油畫〈我們〉,是男女陰陽結合的畫面,有悲天憫人的德國女畫家柯維茲(Kathe Kollwitz)的感覺;但老區的「我們」在侘寂中看見誕生,而柯維茲的畫面則是在謐悚中看見死亡。老區不愧是我們班上繪畫優秀的學生。 而老區的觸鬚也及於當時的前衛電影;他十分鍾情於五、六零年代的前衛電影,如義大利的〈洛克兄弟〉(Rocco and His Brothers)、〈八又二分之一〉(8 1/2)、等,也喜歡〈華氏451度〉(Fahrenheit 451)。而名導演維斯康提(Luchino Visconti di Modrone)、安東尼奧(Michelangelo Antonioni)、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等人也都是他所景仰的人物。 後來我才知道老區嚮往當時的「存在主義」思潮;他有幾位台大哲學系的友人,其中一位邱義仁也是沉思型的人才。上段所提〈我們〉的作品,原來有著「存在主義」的精隨在內;質是老區對義大利電影愛不釋手。他曾在當年師大電影社刊物發表極具深度的文章;大夥也肯定他是個沉思型的藝術家。
區超蕃|星辰A|約1970年代中|鋁發色|37.2x53.3 cm|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老區極其敏銳,十分注意時代潮流的更迭起伏;在繪畫天地裡,他也注意到闡述「存在主義」思潮的外國畫家,如畢費(Bernurd Buffet)或台師大畢業住在巴黎的彭萬墀學長等人;當然,他也嗅聞到「普普主義」潮流中明示著文明已變遷的實況。對此,有些人靈敏;有些人遲鈍。前者往往較前衛,後者經常是保守;老區絕對屬於前者。 但他絕非「一味跟到底」,亦非「一味攻到底」者;畢業時,老區似曾和我說過他不能適應台北大都會的生活,後來也如其所願地被分發到苗栗卓蘭服務。在安靜的環境下,老區以「鋁」當作創作素材來創作版畫,雖說是版畫,但有別於etching之類的蝕刻版畫,而是「鋁發色」(Aluminum alloy),在鋁版或鋁製品上面用電極上色。 鋁版在1960年代中諸多歐美藝術家都會採用,有人用鋁板製作「燒蠟畫」(Encaustic),而老區的鋁發色,是一種接近普羅大眾日常使用的器具,但老區的鉛板藝術是「時代精神」的載具(carrier)。
區超蕃|高爾夫球|1976|鋁發色|34x34cm|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老區以「高爾夫球」傳達時代精神,代表了時代變遷,其基調是迅速、準確,但卻飄飛不定、難以拿捏。老區的「高爾夫球」滿載各種可能的意涵—可以是流動的色彩圖案、蒼穹日月星辰等等,或一切轉動不停的象徵物;大有「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宇宙」的含意,指涉了人間事物意義的價值,近似「普普精神」,與Pop藝術家羅森柏格(Robert Rauschenberg)或傑士波.瓊斯(Jasper Johns)的理念有些相似。而有如真空管收音機的選台面板之模擬,也赤裸且直接地表達了當年的時代感覺,令人想起奧登堡(Claes Oldenburg)將蛋糕擴大造型的擬製(Floor Cake)等等。 九零年代,我在紐澤西老區畫室看見他的半立體創作(Off the Wall)。在一塊foundation上面,塑造了「人」的造型語彙;他用大量的石膏(Plaster)、Wood(木頭)、纖維板(Masonite)、紙漿(papier mâché)、紙板等多元媒材,建構了扭曲的人體,讓人立刻聯想到羅丹的〈地獄門〉,或五零年代普普雕塑家George Segal (席格)等人的大作,訴說著當代人類面臨的壓抑和扭曲,大有「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的當代人共有之心聲。
區超蕃|高爾夫球|1976|鋁發色|36x36 cm|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老區為人真誠真性情,一向直言,說話表意直接了當;懂他的人好相處,不懂他的人有距離。近年來老區深研佛理,曾說「如果知道何時老,就知道花何香。」有佛雖有老病死,但無老病死的苦與懼;老區已壑達,精神純度極高,他選擇了「侘寂」的創作觀乃人生觀,作品如其人。 侘寂的美感,意即低調而豐富,一切不強求,噯噯內晗光,含和吐明庭。年紀大了近佛禪,使我把他想成深研佛理的蘇東坡,參透「漁樵江渚之上,侶魚而友麋鹿。」領略「自其變者觀之,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願老區八風吹不動,創作恒長久。
區超蕃|收音機|約1970年代中|鋁發色|39x53.5 cm|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