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水〉的女性姿勢,令人想起義大利著名名畫〈維納斯的誕生〉(桑德羅.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約1485年)。這些西洋藝術的圖像,從黃土水到東京求學的1910年代已在日本流傳,但如果看到在〈甘露水〉的女性後面有超越實際大小的大蛤蜊,以及躺在她腳邊的三個蛤蜊貝殼,即會意識到,此女性不一定與西方維納斯完全一致。
除了作品上使用蛤蜊,而不是維納斯的帆立貝之外,這件作品也在其他方面與〈維納斯的誕生〉不同。在西方神話中,維納斯從海中誕生,踏著貝殼來到陸地上。然而,〈甘露水〉的女性似乎從這個大貝殼裡出生。如此作品構圖,以及作品名稱的「甘露水」一詞,顯然表示作品主題與佛教或東方傳統文化有關,比如「蛤蜊觀音」等,於中國以及日本流傳同樣的故事。
「蛤蜊觀音」本是不存於佛教經典中的觀音,中國古代因唐代文宗皇帝的故事而出現,成為「三十三觀音」之一。流傳到日本後,有了從蛤蜊中出現女性的類似故事,亦在民間流傳為「蛤蜊女房(夫人)」。〈甘露水〉看似表現這些從蛤蜊出現的美人,但要留意的是,在1921年帝展圖錄中,黃土水的〈甘露水〉有附英文翻譯為「Daughter of Nectar」。雖然目前不知當時由誰來負責英文翻譯,但若是此翻譯反映著作者的意圖,也許可以推測,黃土水將西方維納斯與東方蛤蜊觀音的故事故意混用,〈甘露水〉具有的含意,女性不僅是從蛤蜊出生,而且是受到甘露水的恩惠而誕生的。
在〈維納斯的誕生〉中,女神雙手放在身前,身體呈優雅的波浪線條,強調女性的優美理想美。另一方面,〈甘露水〉雖然她的雙腿交叉在前面,也許是為了隱藏局部,但她的身體朝前,威風凜凜地站著在觀眾前,腿部的肌肉不僅優雅,更令人感到堅強的生命力。
黃土水採用在東亞文化中普遍流傳的蛤蜊觀音或蛤蜊美人的意象,亦將它與西方藝術經典圖像融合,又通過實際的東方女性模特兒的觀察,創作出美麗但肉體具有充實力量的新時代裸體女性。這件作品呈現一位東方藝術家的挑戰,即如何於正在經歷西方近代文明的潮流和衝擊之時代下,創造自己的「維納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