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嚴時期全臺言論受到嚴格的審查限制,文字書寫或報章出版的內容必須避重就輕才符合政治控制,基於此,解嚴前於高雄出版之藝術相關雜誌刊物,包括:《東亞畫報》、《攝影藝術畫報》、《自由生活畫刊》、《公教畫刊》、《青春雜誌》、《青春樂雜誌》、《藝術生活雜誌》等,多偏重報導藝文活動的內容
[3]。直至1972年9月,由許多藝術家共同集資創刊的刊物《藝術》
[4],以季刊形式發行,應可視為高雄較具藝術專業的刊物,然而為期相當短暫,僅維持三期便告結束。時隔《藝術》創刊後十三年,即解嚴前的1985年,始有討論「純藝術」的刊物《藝術界》誕生
[5],可視為高雄藝論黃金十年的開啟。
1985年6月份創刊的《藝術界》尚未立案,其第1期主要由陳水財擔任社長,編輯委員有洪根深、陳水財、管振輝、蘇志徹、宋清田、李俊賢、陳茂田、柯燕美、葉葦志仁。到了第2期由洪根深擔任發行人,陳水財擔任社長,社址選定在陳水財的住家。到了1985年11月15日正式發行,乃由洪根深擔任發行人。《藝術界》創刊後的1986年至解嚴的1987年、再延伸至1990年代,此段期間是臺灣政治、社會風起雲湧巨大變動的時期,原本的禁忌受到突破性的挑戰,《藝術界》成為高雄藝術圈提出挑戰的文字平臺,揮別解嚴前的噤聲低語,為之後以「論述」作為衝撞之法的高雄獨特藝術現象提供了異聲交響的可能。《藝術界》雜誌之創刊與延續過程,足見陳水財、洪根深著力甚深,為高雄「藝╱議」論奠定下深厚的基礎。《藝術界》廣招藝術家投入義務編輯的行列,有藝術家群的熱血支持而延續四年之久,期間跨越解嚴前後,培養了許多高雄藝術家成為藝論書寫好手。
(二)解嚴後的異聲交響
觀察解嚴後的高雄媒體,以《民眾日報》、《臺灣時報》與藝術圈有較多的互動。當時張詠雪擔任《民眾日報》藝文版主任,就在解嚴當年創先闢設「每週藝評」專欄,針對當週的藝文活動進行藝評,於每週刊出。「每週藝評」於1989年10月改為「民眾藝評」,乃針對當月發生於高雄的藝術展覽進行專業評論,邀集藝術領域的專家學者,以文字評論的方式進行議題性書寫,以藝評關懷高雄在地的藝術生態與藝術發展。當時經常受邀書寫「民眾藝評」的有陳水財、洪根深、蘇信義、倪再沁等人,這些原本以創作為主的藝術家,因為獲得媒體平臺之藝論發表的機會而獲得話語權,美學詮釋、理念抒發、政策監督、環境關懷…
…從「藝論」到「議論」,也從「議論」到「藝論」,盡情抒發。1990年6月,《民眾日報》的鄉土版增加「港都藝文」專刊,「民眾藝評」縮編於「港都藝文」的專刊內,此時「民眾藝評」的焦點轉移到公眾議題的討論,而不再以評論藝術展覽為主,展現較多的「評論」、較少的「藝術」。
林怡慧參考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管理處1995年出版之《高雄市美術名鑑》,整理得出「解嚴前後高雄藝術雜誌出版一覽表」
[6],從中可見解嚴前後高雄藝術雜誌出版的概況。繼《藝術界》之後於解嚴後至2000年前,高雄藝術雜誌刊物接續發刊。
[7]《炎黃藝術》(1989年)、《文化翰林》(1992年)、《南方藝術》(1994年,創刊的《南方藝術》編輯群多數以《藝術界》為班底)、《山藝術》(1997年,《炎黃藝術》雜誌創刊於1989年9月,至第84期1997年1月改名為《山藝術》,繼續《炎黃藝術》之期數),跨越解嚴前後以高雄為中心的「藝╱議」論時代就此開展,成為臺灣美術史發展中發生於高雄一地的獨特現象。
解嚴後初期關鍵藝術刊物之「藝/議」論現象觀察
觀察《炎黃藝術》、《文化翰林》、《南方藝術》、《山藝術》等關鍵藝術雜誌於高雄藝術發展史中,各自「藝論」所顯現的特殊性,歸納可得四項特點:建築業者的涉入、商業藝廊的結合、藝術史論的重視、藝術環境的關懷.....
(以上為本文節錄,完整文章請見《藝術認證》99期「走過戒/解嚴:藝術家如何書寫大時代」)
點我預購
[1] 倪再沁,〈側寫高雄現代美術的黃金時代〉,《美術高雄 2001-後解嚴時代的高雄藝術》
(高雄:高美館,2002年
),頁44。
[2] 林怡慧將《山藝術》納入《炎黃藝術》一併歸納。林怡慧,《解嚴前後高雄藝術雜誌之研究》
(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
[3] 黃耀能,《續修高雄市志》卷9〈文化志藝文篇文化事業篇〉,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1999年,頁244。
[4] 陳水財,〈「高雄腔調」的形成:高雄藝術雜誌觀察報告〉,《藝術認證》第1期
(2005年4月
),頁20。
[5] 陳水財,〈出刊詞〉,《藝術界》未立案第1期
(高雄市:藝術界,1985年6月
),第1版。
[6] 林怡慧,《解嚴前後高雄藝術雜誌之研究》
(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
[7] 《炎黃藝術》,英文名:DRAGON:AN ART MONTHLY,形式
為「月刊」,創刊第1期1989年9月1日,終刊第83期1996年12月1日,發行人林明哲。《文化翰林》,英文名:CULTURE HAN LIN,形式
為「雙月刊」,創刊第1期1992年6月6日,終刊第7期1993年6月1日,發行人張介豪。《南方藝術》,英文名:HOTART MONTHLY,形式
為「月刊」,發行人陸曉春,試刊號1994年10月1日,創刊號1994年11月1日,整體帶有強烈的本土意識,對藝術乃至藝術生態、文化政策充滿批判傾向,緊密地與當代性精神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