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01-2019 歷屆貨櫃藝術節一覽

2021/12/27 點閱數:975

第一屆 2001年
■主題:「貨櫃的101種想法」
■地點:海洋之星(19-21號碼頭)
第一屆的貨櫃藝術節,為顯現高雄海港文化城市特色、結合港灣貨櫃特有的都市景致,從「貨櫃」意象出發,讓國際海港城市藝術的交流,發展成高雄具有國際特色的展演活動。徵選來自世界各地藝術創作者與裝置作品,以貨櫃「物流」、「運輸」的功能拓展至「城市文化」的界面,讓原本單純的貨櫃空間創造成藝術空間或藝術品,挑戰藝術家「框架」外的創作神經,並有貨櫃迷宮、貨櫃藝術市集及貨櫃咖啡屋提供民眾文化休閒活動,帶給民眾嶄新的「貨櫃」視覺經驗。

《關於貨櫃的101種想法》參展藝術家David Mach作品(攝影:李俊賢)

第二屆 2003年
■主題:「後文明」(貨櫃藝術村)
■地點:海洋之星(中油高雄煉油廠成功廠區)
■策展小組:李俊賢、黃海鳴、張新丕
延續第一屆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對於「貨櫃」意象做為文化交流載體的理念,此屆首度建立了策展人制度,並依SARS及美伊戰爭發生的時空背景,希望由藝術家帶領觀眾反思「後文明」時代,擬化想像的藝術烏托邦。藝術節分為表演、視覺與市民三部分藝術展演,票選出象徵守護貨櫃經由海運安全完成國際物流的吉祥物「貨櫃高雄Hope守護鯨」,以藝術產業強化「貨櫃造鎮」(Container Town)的海洋意象願景,讓原為工業商港的高雄,轉變為溫暖、藝術與美感的城市。

2003年《後文明》劉育明參展作品(攝影:李俊賢)

第三屆 2005年
■主題:「GBox:童遊貨櫃」(Children Memory)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東側綠地
■策展人:劉育良
相較於第一、二屆從海洋出發、世界接軌願景,第三屆貨櫃藝術節回歸思索「貨櫃」本體與民眾的切身的連結。當過去貨櫃只被視為一只箱子、大容器或創作過程裡的構成物件時,面對這只儲放貨物功能不一的大箱子,是否可如回歸人類本真?讓不同藝術家依成長經驗創作,詮釋裝載著遊戲趣味的箱子,引領觀眾從遊戲互動間,進入藝術家的「童」樂會。本屆讓高雄的貨櫃意象從以往多元磅礡的氣勢量體,回歸到聚焦視覺藝術表現,讓城市特殊的工業軌跡發展,凸顯地方人文本質。

《GBox:童遊貨櫃》參展作品,李孟龍《海洋意象》〈攝影:林佳禾〉

第四屆 2007年
■主題:「永續之城:生態貨櫃創作計劃」(Sustainable Cosmopolis: Eco-container Art Project)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園區
隨著城市工業的轉型與考量櫃體重覆使用等因素,規劃了第四屆的主題。本屆也是首度採櫃體塗裝表現方式進行的貨櫃藝術節。從象徵高美館「家」的內惟埤著手,結合與提出「參與全球生態議題」、「推動在地園區生態藝術」、「櫃體塗裝航行」與「開發貨櫃機動性」四個策展訴求,讓公民議題作為國際都市回應世界變化的發聲,藝術創作後的貨櫃得以航行世界,希望市民與藝術家能循著從「家」出發的路徑,展開與自己生命相關的土地歷史和自然環境對話。
■延伸閱讀:
藝術認證第17期
發揚刣肉性格 復興貨櫃文化 — 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的深層意義及反省|口述/李俊賢 整理/林佳禾
從貨櫃港口到生態關懷 — 2007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陳泓易

《永續之城:生態貨櫃創作計劃》參展藝術家鈴木貴彥作品〈全球商店資訊網〉

第五屆 2009年
■主題:「邁向理想城市的N種想法」(IDEAS FOR AN IDEAL CITY)
■地點:駁二藝術特區
第五屆貨櫃藝術節,希望透過國內外當代藝術家的設計與交流,讓每只貨櫃都能成為一個「理想城市」的雛型,為民眾在櫃體內外構築一個邁向理想的城市,人們可以想像的生活藍圖,從中微觀這世界並反思「全球化」觀點對自身文化與生活間的衝擊。本屆也是貨櫃藝術屆滿10周年,另在高美館首度舉辦縮小貨櫃的模型募集活動,展出於駁二C5倉庫,讓觀眾透過既「神秘」又「開放」的特質,分享到藝術家別具深意的巧思,超越貨櫃冷硬、巨大的量體威脅,帶給大家對生活更多的想像空間。
■延伸閱讀:《藝術認證》第29期:2009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

2009年貨櫃藝術節主題意象,吳寬瀛作品〈20091121〉(攝影:李友煌)

第六屆 2011年
■主題:「新式幸福風:藝術.家」(Artbitat)
■地點:駁二藝術特區P2廣場
家,是體驗世界的起點,是每個人生命最初的宇宙,有說不盡的故事,在歷經各種環境的動盪,更值得一起尋求在天地間的棲身之所、心靈安頓的角落。本屆透過平凡的貨櫃創造一個跨越時空的「家」的想像,在創作形式關注外,更啟動在地思維,爬梳獨有的城市脈動紋理、環境議題上的反思,並擴大市民參與對城市文明的探討,觸發海洋航運的神祕性。延續2009年模型徵件,以「我的完美貨櫃」為主題吸引國內百件作品送件,顯見對各校相關科系之影響。

《新式幸福風:藝術.家》主視覺貨櫃(攝影:蔡沐恩)

第七屆 2013年
■主題:「可以居」(The Inhabitables)
■地點:駁二藝術特區駁一空地 (P2倉庫旁)
這屆貨櫃藝術節的舉辦,試著重新審視貨櫃的特性與人類社會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提出另一種貨櫃藝術的發展方向-「可以居」的貨櫃,首次跳脫了視覺藝術框架走入了建築的居住空間。貨櫃本身具有的規格單一化以及可堆疊、重組、移動等特質,讓人容易與人類社會未來的居住型態「特別是都市的聚居型態」聯想再一起,藉由思考貨櫃空間的運用,似乎可形塑出某種未來世代的生活型態,甚至某種新崛起的生活型態,也可能促成貨櫃空間設計改造與廣泛運用。

日本藤本壯介建築設計事務所(Sou Fujimoto Architects)參展《可以居》之作品〈櫃裡櫃外〉(攝影:鄭景陽)

第八屆 2015年
■主題:「明日方舟」(ARK OF TOMORROW)
■地點:駁二鐵道園區
延續2013年「建築」主題鋪陳,帶領觀眾展開對於居住環境的再發現-「未來居」,從變遷中的明日地球為想像,共同為歷經資源耗竭、氣候變遷或不可預期災變的明日地球,提出一套適應與發展的空間藍圖。經徵選,網羅的創意提案不約而同聚焦於貨櫃特有的系統化、模組化尺度,將特定功能收攏於每件「微小」的標準化貨櫃中,並藉串連及鍊結特性,集結「單一」而成為「無限」,嵌入生活與連結未來,讓貨櫃成為兼具象徵與真實意義上的方舟。
■延伸閱讀:《藝術認證》第66期-貨櫃百變風情

《明日方舟》於駁二展出現場(攝影:鄭景陽)

第九屆 2017年
■主題:「銀閃閃樂園」(Silver Horizon)
■地點:高雄駁二藝術特區蓬萊倉庫旁
「銀閃閃樂園」,是一場獻給時間與智慧的藝術活動,透過藝術設計創造連結,連結不同年齡層的朋友,以及連結現在和未來的自己。銀閃閃的銀髮族不再是被遺忘的族群,希望邀請觀眾一起探索這個充滿生命可能性-銀光閃耀的奇妙世界,與未來在此相遇。透過屆齡的貨櫃設計改造再創新生,希望提供給人們面對高齡老化社會的一種創意的思維-一種勇敢前行無法打敗的精神力量。

《銀閃閃樂園》於駁二展出現場(攝影:鄭景陽)

第十屆 2019年
■主題:「陷阱」(TRAP)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南島園區
■策展人:曾媚珍
■藝術總監:撒古流
「陷阱」是間接對現代人的一個提問!時代發展至今,人們過著高度工業化、現代化、資訊化的生活,許多日常上的擁有與便利都被視為理所當然!但如果有一天這些擁有與便利不見了,還有什麼樣的生活可供選擇?在貨櫃藝術節裡,策展團隊虛擬和架構一個山林原野與都市叢林的對話,漫談「陷阱」存在的必然與超然,然而「陷阱」形態通常隱而不現,百樣多變,希望藉由參展藝術家帶著觀眾冒險解題,將議題概念輻射到生活中的各個面向。
■延伸閱讀:《藝術認證》第89期「貨櫃藝術節二十年」

「等你的地方」(Tjatjakalijavan)(攝影:林宏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