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典藏Collection

作品名稱

愛與怨

作者
杜文喜
年代
1979

愛與怨

1979

杜文喜

雕塑

24.5×24.5×140cm

作品描述

這件作品刻的就是傳說中的女孩Palen,因愛上蛇卻不被接受,而內心充滿愛與怨…
  還未拜訪過這位長年寓居屏東霧台深山的魯凱族藝術家杜文喜之前,曾好奇於他的創作動機:與他的貴族出身有關嗎?是因生活所需嗎?曾經拜過師嗎?…後來才發現,這一切的問題都是多餘。我只能這樣形容:他就生活在藝術裏,藝術是他的生活方式。一直以來,他會因某個情境而手舞足蹈、而引吭高歌;會因某種感動而繪畫、而雕刻。信手拈來,所有的媒材都可以化身為情感的表達,是那麼自然真誠、無偽無飾!
  首次聽到關於這件作品「愛與怨」的魯凱族傳說,讓我既新奇又感動:從前在Dadel社(大武村)有一位女孩叫Palen。她長大之後,接受了一名男子的求婚。奇怪的是,這名男子只有出現在Palen的眼中才是位俊男,而其他的人看他都是一條蛇。因為她的家人始終看到的只是「蛇」,所以無法接受這位男子與這樣的婚姻;然而,Palen對此男卻非常傾心,一心想託付終身。這件木雕作品刻的就是傳說中的Palen,因愛上蛇卻不被接受,而內心充滿「愛」與「怨」的交織與掙扎。
  故事的結局是有情人終成眷屬。婚禮當天,蛇新郎前往女方家迎娶,大家看到的是蛇在抬轎,遠看好似騰空而行一般。當新娘到達新郎住的Dalubalin湖(大鬼湖)時,告訴一旁的家人:「如果你們看到我戴的斗笠開始旋轉時,代表我已經平安到達夫家。」又說:「當你們以後行經此地,發現兩盤已煮熟的食物,就是我為大家所預備的;但切記:只能吃其中一盤溫熱的,千萬不要吃另一盤冷的!」
  好個充滿神話色彩的傳說,杜文喜以木雕將人蛇戀的主角賦予了生命…。
(文/陳秀薇/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