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不要畏懼海洋,不要拒絕相遇-《PAN映畫X映話》活動後記(上)

2021/10/29 點閱數:725

文︱顏絃仰(高雄市立美術館教育暨公共服務部教育專員)

海洋,島嶼,是《泛‧南‧島藝術祭》的關鍵詞彙,展覽主視覺亦以湛藍的海洋、停格的水波、似實又虛的網格島群吸引著觀者的目光。PAN是「泛‧南‧島」全稱的英文縮寫,Pan作為英文字首,有著「泛」的意義,此次配合《泛‧南‧島藝術祭》規劃的《PAN映畫X映話》,試圖解構跨域講座的跨域本質,並呼應pan的精神,最終組合成有電影放映、講座、映後談多元形式的系列活動,內容、課題、精神,也有滿滿的海洋和島嶼。

8月8日、8月29日,揚帆出發

8月登場,為系列活動暖身的是動畫電影《海洋奇緣》放映。電影講的是親近海洋、嚮往大海的酋長之女莫娜,原與族人在礁岩內的島嶼過著安定和樂的生活,有一天,因島嶼出現危機,莫娜經祖母的指引,得知自己與族人的出身:他們原是航海族,因半神人毛伊偷走海島之母塔菲媞的心,黑暗降臨,海洋變得凶險,所以不再出海。莫娜作為大海選中之人,為了拯救島嶼,幫助村民,她乘船出海,開啟不凡的旅程。

旅途中,莫娜找到毛伊,跟著毛伊學習航海術,觀星、探測海流,當他們完成最終任務-歸還塔菲媞之心後,萬物復甦,莫娜也回到家鄉島嶼,與族人們再次找回航海族的身份。伴隨著澎湃的片尾曲,大家駕船出航,畫面與歌詞交相輝映:「揚帆出發,所到之處都有一座新海島,心中牢記家鄉的島嶼,返家時刻就知道家的方向,我們是勇敢的探險家,將祖先的故事一代代流傳,我們知道家的方向。」

《海洋奇緣》不愧為迪士尼動畫片,有的小朋友竟然是來館三刷!但也有首刷的小小孩,可能是被片中的小惡魔可可怪嚇到?!所以電影還未播完,媽媽說他們覺得電影很可怕,所以,就棄追了。

(有關《海洋奇緣》對於太平洋文化的描繪,推薦閱讀人類學家林浩立的評論《是尊重還是剝削?「海洋奇緣」中太平洋文化的爭議與重生》


《海洋奇緣》電影海報。Attribution 2.0 Generic (CC BY 2.0)
圖片來源:https://www.flickr.com/photos/bagogames/31430615560

 

9月12日,知道‧蘭嶼的大海

依據中央氣象局的颱風資料庫,9月12日是燦樹颱風侵(近)台的日子,當天高雄除五個山區行政區,其餘各行政區照常上班上課,原訂的《只有大海知道》電影放映和邀請該片劇照師王文彥分享的講座所幸也就能平安地如期舉行。好像有點巧,《只有大海知道》在蘭嶼拍攝期間也有碰到颱風狂襲,讓劇組工作人員經歷一個對抗淹水的難忘颱風夜。而這個燦樹颱風,就是在我們辦活動的前一天,9月11日的晚間,最接近蘭嶼。

《只有大海知道》是部關於蘭嶼的電影,要角是與祖母相依為命的達悟族男童馬那衛,還有從台灣調到蘭嶼的老師游仲勛,前者一直期盼在台灣工作的爸爸能回到蘭嶼,並帶新球鞋回家;後者是到了蘭嶼有諸多不適應,想著可透過記功嘉獎的方式爭取調回台灣的機會,自告奮勇地擔任了學校原住民國小歌舞劇出賽隊伍的指導老師。隨著劇情的推移,可以看到因為準備達悟族歌舞劇這個契機,馬那衛及同學們開始學習擁抱自身的達悟族文化,游仲勛也在這個過程重新認識蘭嶼,了解達悟族的人文風貌與文化精神,也有了同理和歸屬感。

當天下午,在《只有大海知道》擔任劇照師的王文彥來到現場與大家分享,題目為〈「你知道大海嗎?」-關於蘭嶼的達悟民族以及我們的海洋基因〉。早在2016年擔任《只有大海知道》劇照師之前,王文彥其實已與蘭嶼結下不解之緣:2011年初訪蘭嶼,2012年再訪蘭嶼,2014年至2015年啟動蘭嶼計畫,他開始長時間待在蘭嶼蹲點拍攝、記錄,並跟著當地人下水、出海、捕捉海水底下的畫面,而即便後來他暫離蘭嶼,蘭嶼的海也一直帶在身邊。本場電影延伸講座,大夥就跟著王文彥的影像紀錄,與被比喻為海上珍珠的蘭嶼相見歡。

演講第一段,主要是分享他待在蘭嶼的所見所聞,所拍所感。有些當地習俗活動的細節及流程,若非實際參與,有與當地人接觸過,外人其實很難有機會觸及,更遑論認識了解。如以招魚祭為例,其舉辦的日子是參考蘭嶼自己的曆法,最終再交由部落長老決定,又通常招魚祭舉辦時間約在上午五點、天初亮的時候,不過蘭嶼有六個部落,六個部落舉行招魚祭的時間不盡相同,如朗島部落是在十點左右舉行,原因在於要配合人們的生活作息,要等大家作完禮拜。

招魚祭結束後進入飛魚祭,蘭嶼人很多生活習慣也會調整,有一套對應飛魚祭的生活方式。王文彥也透過一系列拍攝的照片,分享自身的觀察與體驗,讓大家一探蘭嶼人在飛魚祭期間的生活。其中有一張招魚祭照片很美,它也是本場講座宣傳的主視覺:一艘主祭大船在遠方波浪起伏的海面,海潮盪漾著不同層次的藍,一片白花花的浪好似將水上、海邊做了區隔,而碎石岸邊站著其它艘船的船主,他們身著傳統服飾背心、戴著銀盔,正手拿牲禮如雞、小豬吆喝著。
 

召魚。(攝影:王文彥,圖片來源:王文彥提供)

海王子達卡安。(攝影:王文彥,圖片來源:王文彥提供)

關於蘭嶼的水下之旅,則從海王子達卡安開始說起。王文彥因為有達卡安的帶領,得以下水拍攝,演講投影布幕上的畫面也開始出現水下影像,大家探賞著絕美的海中景致,光線與水波的迷人交織,細品著從海底仰望水面才能看到的驚人世界,還有海獵人在海中狩獵的停格瞬間。

演講第二段,圍繞著王文彥擔任《只有大海知道》劇照師的經歷。瀏覽著一幀幀側記照片,上午觀看電影的感受又被召喚回來,此時,聽眾們對電影的印象也不再只有原本的劇情,還有電影背後的種種。而談完自身在蘭嶼的豐富閱歷,最後收尾,王文彥聊到了自己「暫離島嶼,但帶走了大海」,因為在蘭嶼的經歷,他發現遨遊在水下世界的樂趣,並激勵他投入親海、親水的推廣,他提醒著在座的聽眾,由於生活教育習慣,人們越來越不親近水,對海洋越來越懼怕,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海的子女」。

整場講座可以用大飽眼福來形容。關於蘭嶼,我們看到:高掛的鬼頭刀尾映著藍藍的天空;全身隱沒在海水中的老海人,只剩一隻穿著蛙鞋的腳還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曾是巫師的老蘭嶼人在家門口抽著菸,家門旁是他戴著傳統泳鏡的照片;「男人的海是田,女人的田是海」,蘭嶼的婦人在芋頭田裡忙活著。有水性極好的小孩和寵物跳海嬉戲充滿動勢的畫面,也有晝夜交替之時蘭嶼猶如美人一枚的靜態場景。關於水下,我們驚嘆著奪人心魄的一瞬:有彼時數百萬條沙丁魚圍繞著潛水者,場面夢幻;有二戰遺下的飛機靜默地躺在帛琉某處海底,被時光與水流淘洗;還有在礁石逼仄的深海空間,潛水好手奔著自然天井,向著穿透海面的光,那一剎那,美得虛幻異常。

蘭嶼一景。(攝影與圖片提供:王文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