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藝術認證97期「逐光物語」導讀

2022/02/22 點閱數:559

《藝術認證》97期扉頁(攝影:尤秀文)

 

「可見性是光的一種質地。顏色則是光的面容。……光是所有生命的起源。『可見』是生命的特徵之一,它無法脫離生命而存在。」*
 
「光」作為定義的「看」、「可見」行為的根本,牽繫了人類對外界的認知。顏色、型態、空間、視覺的美感……可以說,是先有了光,使雙眼得以望看,才有文明諸態。

自從二十世紀發電機普及,人工光源(Artificial light)成為城市景觀與運作機制的一部分,原先晦暗神秘的長夜,更逐漸脫出另一種樣貌。街道亮起照明,手機螢幕閃著冷光,霓虹招牌閃爍,都會男女的夜生活無限延長……彷彿一整個世代,都依附著人造光演化而來。在這樣的基礎上,人工光源成為重要的藝術表現方式,甚或是對於當代生活的探問或象徵,便顯得水到渠成,理所當然了。

本期《藝術認證》以「逐光物語」為主題,關注的便是以「光」──特別是人造光──出發的視覺藝術創作。一片黑暗之中綻放的光輝,無疑具有奪人目光的力度。適度的暗影強化了觀眾對光及其結構的體驗,模糊掉干擾性的背景,引導視覺聚焦在該聚焦的地方,也有時甚至反轉了空間原本的形貌。

在封面設計上,紙本雜誌以不同深淺的「藍」為主色調,以光線和光束為基礎單位,光線如同遊走於建築與空間一般,穿透了濃郁的藍色。平面時,可見光線的輪廓;交疊時,則形成一個立體場域,如藝術家透過光的傳遞產生出的空間與隱喻層次。裝禎方面,本期同樣採取裸背穿線裝,以使圖片能徹底攤平欣賞,讓紙本雜誌從設計到印製,都展現出得以細細品味、慢慢閱讀的愉快感受。



作為編輯,必須承認這是一個很大的主題。儘管出版於歲末年終的時刻,呼應了此時此刻即將展開的各地光藝術節慶,一本刊物能呈現的內容仍然十分有限。本次線上專題主要選錄5篇文章,而紙本雜誌中,則可以更清楚看到幾個主題:專題以藝術史的光為引,關注點亮城市之夜的光藝術節慶,以及將人造光源納為關鍵創作要素的藝術家;同時,讀者也將看到,在美術館或跨領域的藝術教育、聲光嘗試中,光的多變變貌。

我們期待透過本期收錄的內容,與讀者一起瞥見人造光與藝術百變風貌的一隅:一則關於光亮,如何將屬於夜晚的深幽,化為光怪陸離,或奇異瑰麗的敘事。
 
*  約翰‧伯格,〈論可見性〉,《觀看的視界》,頁303(台北:麥田,2021)。

 

 

 
【《藝術認證》97期

⁕線上購買⁕
▎博客來:https://bit.ly/3fAfuYZ
五南文化廣場:https://reurl.cc/Zr3676
.
⁕現場購買⁕
▎高美書屋 Kollection
–地點:高美館 北大廳
–營業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9:30至下午5:30
–聯絡電話:(07)5550331 分機253
﹏﹏﹏﹏﹏﹏﹏﹏﹏﹏﹏﹏﹏﹏﹏﹏﹏

 

《藝術認證》97期內頁(攝影:尤秀文)

【97期目次】
I. 為城市之夜喝采 Light in Art/Festivals
「這是藝術的安排」:淺談西洋藝術中的光線運用與人造光源|張琳
光之文藝復興:倫敦光藝術與城市發展|林盈君
穿越歷史的光影盛宴──法國里昂燈光節|吳億萱
 
II. 逐光的人 Features
玩光、浮光、養光到燭光:關渡光藝術節的蛻變|戴嘉明
空間與感覺──姚仲涵的聲光世界|鄭友寧
數碼生態系中的光影聚落-專訪新媒體藝術家王連晟|陳仲賢
在流變的時空中打漫天的光—藝術家莊志維專訪|林承緯
不光如此:專訪沃手工作創辦人蔡宜婷與蔡奇宏|陳晞
人造光的自然詩歌──貝里‧盎德伍的影像與光裝置|徐柏涵
 
III. 展覽迴響 Exhibition Insights
洋流的精神地理與當代轉向:《泛.南.島藝術祭》的千層海路|龔卓軍
南島的主權慾望,泛‧南‧島的拆解技術|林浩立
不想跟阿基里斯一樣──關於兒美館《黑嚕嚕‧光焱焱》及其展開之藝術扎根教育計劃|顏絃仰
 
IV. 南島當代 Whose Memory?
布農族祈禱小米豐收歌(pasibutbut)的美學及其展演|明立國
專訪:布農族陶藝家李文廣(海舒兒)|徐柏涵
 

 

(責任編輯:徐柏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