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光‧領域展開-《討論巴德爾》系列講座1-3場後記

2022/04/18 點閱數:596

文|顏絃仰

光於生活無所不在,追求光明,抵禦黑暗,人類一直在追光的路上不斷前進。110年11月至111年3月,高美講堂鎖定「光」為探索議題,以北歐神話光明之神「巴德爾」作為光的代稱,推出「討論巴德爾」系列講座,期待與民眾穿梭於不同領域的浩瀚光學之中。講座第一至三場,主要關注小鎮節慶的光,各種空間建築的光影編排與巧思,還有成就迷人光環境的起承轉合。


11月28日首場〈讓世界看見鹽水─那些光帶著我們回家〉,邀請禹禹藝術工作室創辦人陳禹廷主講。禹禹藝術工作室是台南鹽水的藝術團隊,也是月津港燈節創辦元老之一。如今,談到鹽水這個文化小鎮,蜂炮已不再是人們的唯一印象、獨占鰲頭的代名詞,因為十年前一個超出長官想像的活動計畫,讓鹽水擁有了另一個被看見的機會。從迎春燈會變成月津港燈節,從月津港燈節品牌的建立,再延伸月之美術館、漫月美行動的開展,過去有獨挑大樑之勢、照亮鹽水的蜂炮火光,有了越來越多的夥伴,折射進人們的眼眸。

禹禹藝術工作室2022年月津港燈節參展作品〈月光紛飛〉,圖片來源:禹禹藝術工作室提供。


陳禹廷帶著在地人對故鄉的觀察體會與期許,引領聽眾回顧月津港燈節發光發亮的歷程與每一個里程碑,以及工作室著力投入的地方創生計畫,像是「衣加衣計畫:就是要撞衫」、「鹽水戰士」。作為每年參展月津港燈節的在地藝術團隊,陳禹廷也分享了好幾件作品的創作與構思,有過去幾年月津港燈節的參展之作:〈邊之雲〉、〈無關〉、〈致,更好〉、〈之間〉、〈拾光〉等,也有月之美術館計畫的創作,如〈光陰使者〉。

〈拾光〉展出一景,
圖片來源:禹禹藝術工作室提供。

「鹽水戰士」展出一景,
圖片來源:禹禹藝術工作室提供。

透過光打造出猶如在海底深處的鹽水巷弄,
圖片來源:禹禹藝術工作室提供。



12月12日講座第二場,講者為沁弦築影照明設計總監林靖祐。其2017年開始參與高美館的室內空間改造,擔任展覽空間重塑計畫〈光間-流動的靜謐〉展間照明設計工作,林靖祐是讓高美館獲得2019台灣光環境獎肯定的其中一位功臣。演講以〈沒有影的地方〉為題,透過精采的光影討論和思考,帶領聽眾們跳脫有光一定有影的理所當然,一而再、再而三地探索反芻光與影的關係,發現:有光有影,會比有光沒有影來得有趣太多!林靖祐創作的藝術裝置〈影轉〉、〈力光見影〉、〈划水仙〉、〈力光奇影〉,都是鎖定光與影的關係來發想,特別是透過光影變化,讓體驗者在與作品互動時,一方面驚嘆於華麗的光影效果,一方面感受無形「力」的存在。

〈光間-流動的靜謐〉高美館104展覽室,圖片來源:林靖祐提供。

光、影與空間的對話〈力光奇影〉,圖片來源:林靖祐提供。


不過身為照明設計總監,林靖祐更常面對的是點亮各種空間、光環境優化的課題。他先以「感、映、漫、引」四個要點來詮釋良好光環境的塑造與需留心在意的細膩之處,進而透過自己實際參與過的幾個案例:「高美館104-105展覽室」、「『浮光水岸』月津港水域景觀改善計畫」、「新竹南寮漁港『波光市集』」、「桃園崙坪文化地景園區-曲樑木構造建築」,牽引著聽眾感受體會。燈具如何編排安置?光線軌跡怎麼走?光與陰影的關係為何?林靖祐把握著探索光影對話的核心,為眾人破譯了每個完成「引光築影」的空間、水域環境、建築構造。

「浮光水岸」月津港水域景觀改善計畫,
圖片來源:林靖祐提供。

 

光與影的構築,更顯建築的張力〈波光市集〉,
圖片來源:林靖祐提供。

 


12月26日,巴德爾的腳步來到第三場,這一場是由十聿照明設計集團創辦人賴雨農主講,講題〈Lighting & Beyond 光的迭代與循環〉,以光的智慧操控、數位互動為軸心,與聽眾們暢談因應技術的革新,光另一種層次與境界的無所不能,其也從迭代的角度,帶出燈光1.0到4.0時代,燈光設計發展的路徑、專屬於那個階段的特徵。
 
賴雨農參與的專案「Seam」應用了將大數據轉化為光變化的想法,使毫無美感的鷹架有了裝置藝術的質地。「水樹之間」、「陶朱隱園」建築外立面燈光設計,一個是能配合當日天氣,呈現或晴或陰或雨時狀態的瀑布模式光感,一個是呼應周而復始、循環相生、陰陽轉換、日月交替的概念,藉由光的流動賦予建築日升月落、月升日落的時序感。「新竹英迪格酒店」[1]、「中國售樓處天空之城」,更直接使影像成為光,取代傳統燈具的使用,讓需要亮的空間被有內容意象的影像光來掌握。「台北101」、「上海外灘歷史建築燈光改造」以及可能是現場聽眾最有感的「2022台灣燈會在高雄-愛河沿岸的光環境優化」,三個精采的燈光進化案例,更讓人看到數位燈光發展的炫目迷人:不僅僅是透過光勾出建築、整個河域兩岸在夜晚最動人的面貌,也因為智慧燈控,光與人、城市、生活有了更多玩味的可能和即時互動。

水樹之間,圖片來源:十聿照明設計提供。

新竹英迪格酒店,圖片來源:十聿照明設計提供。

完成燈光進化的台北101,圖片來源:十聿照明設計提供
 


看似不同角度切入的三場講座,其實一直有驚喜的輝映。如月津港燈節是一個短暫、有時限的活動,燈節結束,是否有什麼是能延續下來的?把握這個核心思維,禹禹藝術工作室除了配合燈節的藝術創作,更思考把整個鹽水變成展場,所以他們與不同單位、團體合作,現在的鹽水,有月之美術館、漫月美行動,月津港燈節成為像是月之美術館冬季展的概念。
 
但月津港燈節不是只有藝術作品,所在的場域與水域也有故事述說。替月津港燈節錦上添花、延續美感體驗的月津港水域光環境優化,是由林靖祐及其團隊負責操刀,打造了一個在不是火樹銀花的時節,人們仍樂於親近,靜謐優美的夜晚生活場域。同樣地,台灣燈會在2022年重返高雄,思考的也是節慶活動後能為城市留下什麼,而愛河整體光環境優化就是最好的回應。賴雨農帶領的團隊編排了有各種層次與考量的光,用光塑造出民眾們晚上樂意親近的河畔環境,鋪展出美好的生活圖景。因應節慶誕生的光,成功掙脫了燈節、燈會時間的束縛,能相伴人們日常。
 
一個台南、一個高雄,一個城鎮,一個城市,一個月津港水域,一個愛河流域,兩個優化過的光環境又都活用了燈光4.0時代的優勢,智慧燈光領域展開:月津港水域的環境光可配合季節設定,呈現立春、立秋等不同模式的光感。愛河光的智慧操作,綿延7公里的光纖連動著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將愛河整個河岸、流域燈光拉進同一個控制系統,其能達到的極致展演,也在2022台灣燈會前後和期間,烙印在眾人眼中。

愛河光環境優化後一景,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

 
[1] 新竹英迪格酒店於2022年4月1日更名為EPISODE Hsinchu新竹伊普索酒店,因講座為2021年辦理,故本文維持書寫為新竹英迪格酒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