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無序的呢喃:專訪2023高雄獎何創時書法篆刻類特別獎得主林暐宸

2023/06/15 點閱數:507

訪談、整理|徐柏涵、蔡孟諭 

直面林暐宸的作品〈呢喃〉,迎面撲來就是滿滿的字跡,彷若悉悉簌簌的黑色長蟲覆蓋紙面,帶著讓人壓抑而頭皮發麻的氣息。它們是字,也是帶著負面氣息的碎語,筆劃互相疊加銜接,只餘下部分可辨識的字句,彷彿還具有自動繪畫(action painting)般自動揮灑的動能。本件作品也是2023年高雄獎何創時書法篆刻類特別獎得獎作品,很榮幸《藝術認證》能採訪到創作者林暐宸,聽他分享創作想法。
 

 

〈呢喃〉展場攝影(圖片:高雄市立美術館)

 

──首先,想請問您創作〈呢喃〉背後的發想及理念。

林暐宸(以下簡稱林):這次創作〈呢喃〉的主因,是源自於我自己出社會後的感觸,希望能藉由這個作品給二十七歲的自己一個成績。
 
當時在創作〈呢喃〉時,我是在一個比較憤懣的心境之下創作。我剛出來工作沒有多久,脫離了大學時期無憂無慮的生活。我總覺得,像我們這樣剛出社會工作的人,其實會難免感到壓抑。比如經濟壓力,想買房子就得揹房貸,要買車子還要付車貸,無論需要什麼,似乎都必須不斷付錢,就連呼吸一口新鮮空氣好像也得付錢。下班以後,還要面對家人的碎念跟互相攀比。這些細細碎碎的聲音繚繞在耳邊,變成揮之不去的精神壓力,因此我才創作〈呢喃〉。
 
若仔細辨認的話,可以看到〈呢喃〉的字裡面有房貸、車貸、薪水等單詞。不過,觀眾能否辨認出字詞,對我來說卻不怎麼重要。其實,在傳統的書法藝術,單純用筆墨去書寫情緒的作品比較少。我這次就想單純地用筆與墨表達情緒,將字相互卡榫,筆劃互相嵌合,再用濃墨這種方式將字串聯書寫起來,並且透過這樣大面積的呈現,給觀眾帶來視覺上的壓迫感。我希望能用這種方式回應當代年輕人的心境,捨棄精微用筆,像發洩般不斷的書寫,寫出來的東西大概像一種詛咒(笑)。
 

──您覺得自己想要於作品傳達的壓迫感、壓力感,跟作品的展示空間之間,是否產生了些什麼樣的互動?

林:我當初有想像一個空間,希望建一個ㄇ字型的深灰暗間,並利用切光打在作品上面。這樣的構想是希望觀者可以走進空間,感覺到排山倒海而來的壓迫感。〈呢喃〉原本是置放在我自己家中,在我們家,空間沒有像高美館的空間一 樣大。每天回家看到〈呢喃〉掛在牆壁上,真的會感覺壓力蠻大,有種倒楣撲面而來的感覺,這種空間的擠壓感其實是我最想要的效果。很遺憾展覽空間無法分割,所以後來〈呢喃〉掛在開放光亮的空間裡,這是我覺得比較可惜的地方。
另外,在媒材方面,我這次選擇濃墨。濃墨的特性在於顏色夠深夠沉,讓人在黑色間看不到空隙,好像無底洞一般的黑沉,恰好能契合〈呢喃〉想要傳達的壓力與負面張力。紙張方面,反而就只有用普通的陳宣紙,沒有太多講究。總歸來說,載體本身不是重點,反而墨的選擇才是表現〈呢喃〉的關鍵。

──身為一個創作者,對您而言,文字或書寫有什麼樣的意義呢?

林:我覺得,每個時代都有一個自己的產物,而毛筆跟墨便是一種舊時代的物品,我只是剛好會這種東西。來到現代,書法已經很不普及,甚至是只有少數人才能理解的一種精神和品味。看到書法,雖然人們依舊會覺得字很美,但也不免覺得這是一種很舊的東西。
所以,在創作上,我並沒有把書法當成書法,而是當成是一種適合的媒材──我把書法這件事情簡化成使用「筆」與「墨」的創作方式,用它們作出我想要的作品,如此而已。換句話說,我是藉由「筆」「墨」產生作品,並反映出我當下所處的環境與心情。像是一種視覺語言,筆與墨就是我表現自我的媒材。
在我看來,每個人都可以寫出「法」,書法沒有界線,書法也沒有很神聖,不一定要練了十年的功才能寫書法。我只要喜歡,拿起筆便可以開始書寫,沒有寫得好不好的定義,只有適不適合的差別。

──請問老師未來會想繼續創作像〈呢喃〉這樣的作品嗎?

會,我很想再繼續創作。我希望將來可以將〈呢喃〉擴大,從寫滿紙張,到寫滿一整個空間,甚至是寫滿整個城市!


──謝謝您!     

〈呢喃〉展場攝影(圖片:高雄市立美術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