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實(十)問實(十)答⋯ 關於《藝術認證》的流變與片刻姿態~

2023/03/20 點閱數:235

文/周益弘(實踐大學 時尚設計學系 專任助理教授)

「關於時尚,VOGUE說了才算
    美國雜誌業巨擘康泰納仕(Condé Nast Publications Inc)在1892年創辦了第一本《VOGUE》雜誌,至今已有122年的歷史,該雜誌每月報導來自巴黎、米蘭、紐約…等,頂尖時裝設計大師的作品及獨家專訪與潮流趨勢分析,內容涵括了最新beauty、健康、休閒…等報導,永遠走在時尚與品味的頂端!被流行與時尚專業人士所推崇,《VOGUE》雜誌被稱為為「Fashion Bible」時尚聖經),其雜誌的內部運作及編輯過程,甚至被改編成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The Devil Wears Prada

  在流行時尚業裡,有句話「關於時尚,VOGUE說了才算⋯」,表述著《VOGUE》雜誌的地位與重要性,時尚流行是人類生活文的一部分,雖然表象,但是隱含著各時代常民美學的演進與品味,記錄著人類的生活的內容與歷史遞嬗。
 


 

《藝術認證》第30期議題特賣場 「澎湖把狗美術家 」專題

關於「雜誌」
     在全球各地區的社會與政治演進的過程中,大眾傳播媒體佔據著一個重要的位置與扮演關鍵性的角色,屬於大眾媒體類項之一的「雜誌」,其媒體的特性,俱時間週期性、圖文並茂、版面頁數的靈活性…,適合搭配傳遞有深度及俱觀察視角的題材,在加上其製作成本低廉,很快的可以滲透到社會及大眾的手裡,發揮其影響力。
 
然而,大多數「雜誌」的收入來源,都是依靠商業廣告和讀者的購買及訂閱,「雜誌」雖然具備了上述的許多好處,但是「雜誌」在台灣,因為市場規模不大,讓雜誌很難在其既有架構下的內容作出突破,造成讀者的流失,更多「雜誌」出版業,也因為讀者的喜新厭舊,無以為繼,而後,因為網路時代的興起,讓「雜誌」出版業更雪上加霜,因此,出版業流傳著一句話,「你恨誰想讓他破產,就叫他去辦雜誌」

《藝術認證》第37期非常報導專欄〈「光陰之地:故事·顯影–台灣當代攝影十人展」中的時間特性〉

 
2005那一年
2005年台灣,分別在台灣的南北的高雄與台北,在雜誌出版業,分別有了新的思考與轉變,一本當時訂價49元,由廣告鬼才包益民與胡至宜創辦的《ppaper》設計雜誌,以親民的價格,走超商通路,替雜誌業開發出一個全新的價格區段,換言之,《ppaper》的成功,讓雜誌業有新的視角,與另一個戰場。
簡潔的排版與活潑的配色,是《ppaper》的雜誌的版面特色,精簡實用的設計觀點與平實的文字書寫及饒富趣味性的創意啟發,把設計帶進了日常生活,《ppaper》更於2007年成為唯一榮獲香港DFA設計大獎的設計專題刊物,晉身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雜誌之一。
 
在南台灣的高雄,由當時高雄市立美術館李俊賢館長主持、創辦並發行的《藝術認證》館刊,則是在李俊賢館長,帶有詼諧戲謔且霸氣十足的發刊詞的帶領下,強勢的登場,《藝術認證》館刊除了藝術展覽的推介,創作與藝術形式的探討,以及創作思潮與藝術評論外,其內容和涵蓋了人文、生態以及我們的土地與環境…,高雄市立美術館館刊《藝術認證》創刊至今,即將邁入十年,從創刊時的摸索,到今日屢獲出版品大獎,《藝術認證》在有限的人力及經費,以及無商業奧援的情形下運作,非常可貴。
 
《藝術認證》的內容深入淺出,讀者面向遍及專業藝術家及一般對藝術領域感興趣的大眾,邀集了眾多不管是藝術領域或其他領域的寫手構成的筆陣,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豐富了《藝術認證》的深度與觀察視角。
 
如今,《藝術認證》即將進入十周年,館方編輯群邀集了數位資深的讀者代表,這些讀者代表從《藝術認證》創辦至今,即是忠實的讀者, 針對筆者設計的下列十個問題提出意見,除了讓《藝術認證》下個十年,可以更豐富精采外,也期望藉由訪談的過程,來調控《藝術認證》的內容與方向。
以下為問題的內容:
Q1在何種機緣下接觸《藝術認證》雜誌的?
Q2第一次閱讀《藝術認證》的感覺?
Q3印象最深刻的《藝術認證》專題(議題特賣場)?
Q4最喜歡的《藝術認證》專欄?
Q5《藝術認證》內印象最深刻的展覽報導?
Q6最喜歡的《藝術認證》雜誌寫手(藝術評論員)?
Q7透過《藝術認證》而認識的藝術家?
Q8透過《藝術認證》而喜歡的作品風格?
Q9期望《藝術認證》可以增加何種面向的內容?
Q10請留下一句對《藝術認證》下一個十年的的祝福與期許!!!!

問題一主要在於《藝術認證》的行銷面,《藝術認證》在編輯群的努力下,終於上了除了政府出版品銷售點以外的通路,實體通路及電商通路兼備,《藝術認證》在上了市場之後,真正的考驗,其實才開始,雖然是公營的刊物,但是在政府公部門財政困窘的狀態下,經營其實不易,尤其是「藝術」艱澀的議題,如何擴張其效應?是必須要審慎因應的,問題二~六,是在《藝術認證》現有的內容評估其效益,包含版面及書寫還有筆陣構成的部份,發行《藝術認證》的高雄市立美術館成立二十年有餘,合作的藝術家及其展覽相關的出版品等身,自然累積豐沛的藝術評論及寫手,亦不乏後起之秀,《藝術認證》有些專欄作過調整,但仍稍嫌嚴肅,也藉此訪談瞭解,問題七~九,在於測試讀者尤其是訂戶對於《藝術認證》的品牌忠誠度,及其市場策略,其實,作為一個美術館又稱為《藝術認證》的刊物,對於藝術市場即時動態的掌握,也是至關重要的,最後,就是,所有訪談人對於《藝術認證》下一個十年的期許。

 

《藝術認證 創刊號議題特賣場頁面

鏡頭下的思考
主持經典攝影工坊的資深攝影家陳漢元老師,與高雄市立美術館合作多年,鏡頭記錄了許多藝術家的作品與高雄市立美術館許多重大的場合與時刻,陳漢元老師表示,閱讀《藝術認證》讓他個人重新去思考鏡頭下的世界,早期陳漢元老師專注在研習攝影的技術,然而,《藝術認證》許多對於攝影展覽的相關報導,讓他得到許多的啟發。
 
陳漢元老師在偶然的場合裡發現了《藝術認證》,更發現《藝術認證》也有報導攝影相關的內容,進而訂閱《藝術認證》,最喜歡《藝術認證》報導約翰.湯姆生當期的議題特賣場,喜歡閱讀目前任教於崑山科技大學黃文勇老師書寫攝影的文章,對於《藝術認證》報導《打卡,跟著藝術家去旅行》及攝影家謝春德的展覽《微光行》的內容印象深刻,陳漢元老師透過《藝術認證》而認識的藝術家何孟娟的作品,透過《藝術認證》也對於南島藝術有所認識,期望《藝術認證》可以增加攝影相關的展覽或報導的內容…。

《藝術認證》第37期非常報導〈後民國–沒人共和國〉

寧可少吃一餐飯,也要訂閱《藝術認證》
    曾任高雄市積禪藝術中心總經理的藝術家許一男老師,在李俊賢館長接任館長之初,即知悉李館長將籌辦《藝術認證》,便對《藝術認證》有極高的期待與深入的建議,專注創作的許一男老師除了有極高質量的作品外,也經營商業畫廊,並參與社會藝術團體的運作,並曾任高雄駁二藝術發展協會理事長,並承先啟後的活化駁二藝術特區的空間,打造高雄的藝術與文化亮點…。
許一男老師透過高雄市立美術館的贈閱,因而知道《藝術認證》的發行,本身也對於《藝術認證》在排版與文字訊息量的配置比例,持相當高的肯定,本身也是來自於澎湖的許一男老師對於《藝術認證》報導澎湖藝術家旅高的專題印象深刻,在《藝術認證》的筆陣中,對於任教於成功大學的蕭瓊瑞教授俱歷史深度的書寫及藝術賞析,以及陳宏星的「藝術哲學」專欄最為喜愛,也因為高雄市立美術館持續經營的南島藝術議題及《藝術認證》的持續報導,而喜歡南島藝術,進而改變了對台灣原住民藝術的傳統印象,用不同的角度去賞析南島語系原住民的創作,期望
《藝術認證》可以增加對於民間替代空間的展覽報導,並可以報導國際重大展覽,和國際接軌,讓《藝術認證》更加國際化,許一男老師勉勵《藝術認證》要爭千秋不要爭一時,寧可少吃一餐飯,也要訂閱《藝術認證》…。

希望高雄的藝術家們,人人手上都有一本《藝術認證》
    削瘦的身影與溫文儒雅的氣質,是藝術家許叁陸老師給我們的印象,他是藝術家也是高雄市西瀛畫會前理事長,除此之外,他還具備一個鮮為人知的身分,就是前喜滿客文化影城的總經理,每每路過高雄市十全路與自由路口的喜滿客十全影城,便可以看見高掛的手繪電影看板,在講求快速與便利的當代社會,電腦帆布輸出已佔據各大影城牆面,溫暖手繪而成的電影看板,是屬於高雄的獨特風景…,許老師現已退休並回到原鄉澎湖七美,致力於兒童美術教育。他說:「在七美這小島上,他的精神食糧就是佛經與《藝術認證》…。」
 
許叁陸老師透過透過《藝術認證》籌備時期的贈閱的方式,進而認識《藝術認證》,許老師認為《藝術認證》的內容相當多元,包含了在地與國際和台灣的資訊,因現在正在七美從事兒童美術教育,所以,只要和兒童美術教育有關的專題都深感興趣,透過本刊認識了南島藝術風格,個人也因為創作及生命經歷,和藝術家張啟華老師熟稔,對於高雄市立美術館籌辦張啟華老師的回顧展及《藝術認證》的相關展覽報導而感受深刻,在《藝術認證》眾多寫手中最喜歡黃文勇老師的書寫,許叁陸老師透過《藝術認證》關注年輕藝術家的動態,本身從事繪畫創作的許叁陸老師同時也藉由《藝術認證》而喜歡裝置藝術與美術館戶外與南島相關的立體的作品,《藝術認證》內容雖然豐富多元,但仍希望增加對於離島、偏鄉的相關展覽的報導,最後,許叁陸老師期望高雄的藝術家們都能訂閱《藝術認證》,希望高雄的藝術家們,人人手上都有一本《藝術認證》…。
 

《藝術認證》 第22期議題特賣場,黃文勇〈「台客 」是一種台灣人生活意識 真實展現的論述–從〔浮浪共開花〕到 〔海角七號〕談起〉

一本雜誌,一個人生
高雄市立美術館籌辦《藝術認證》,利用最精簡的人力,在沒有任何商業支持沒有廣告的奧援下,即將邁入十年,憶及筆者為何會投身服裝設計,原因無他,也是因為一本雜誌,筆者在服兵役時,在國之北疆的東引島,因為同袍訂閱了一本名為《GQ》的時尚雜誌,在東引那不及四平方公里的小島上,《GQ》雜誌成了筆者在軍旅生涯閱讀歷史與思想教材之餘,少數可以閒以待之的讀物,而引發了對於服裝的興趣…,《藝術認證》是個年輕的雜誌,還有許多的可能性,《藝術認證》或許可以再活潑更貼近年輕族群一點,更生活化一點,讓《藝術認證》可以進入更多人的人生,朝「關於藝術,《藝術認證》說了才算」的目標前進。

《藝術認證 第35期非常報導 壽山圖像  張啟華都會山岳的文化意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