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Dio駱駝》與都市生活的夢想遺物- 專訪高雄獎得主李承亮

2022/03/02 點閱數:1692

採訪、校對:謝宇婷(《藝術認證》編輯)
採訪協力、整理:李芝穎(《藝術認證》實習生)、田佳穎(《藝術認證》實習生)

2022年高雄獎得主李承亮與展出作品《Dio駱駝》。(攝影:林宏龍)


編:可以介紹這次得獎的作品《Dio駱駝》的創作過程與構想嗎?
亮:這件作品第一次展出是在2019年的「城市震盪」展覽,策展團隊找我是想討論跟城市有關的主題,我那時剛從蒙古駐村回來,在駐村時看到駱駝,一直放在心上,想以後有機會把駱駝作為題材,所以那次展覽我就試著以此去發想。在構思時我發現小說家卡爾維諾寫了一段跟駱駝有關很有想像力的形容,內容是提到坐船的人經過很遙遠的旅途,從海上一到港口的時候他會想像自己是從沙漠來的,跟著很多駱駝的團隊浩浩蕩蕩地到了沙漠的綠洲城市;如果是走在沙漠來的的旅人,到了綠洲城鎮的時候會很開心,想像自己好像是搭船來到了港邊。
 
會這樣構想是因為我們很容易把自己沒有的東西投射很多想像,駱駝對我很有吸引力的原因好像就是因為生活中沒看過,但是在台灣我們有很多的摩托車,住在城市裡很多的東西都取得容易,在沙漠地區物質就沒有那麼豐富,他們的交通工具可能是駱駝,然後我就把我生活中的代步工具,把它想像、改裝成駱駝,用很多生活中看似不要的東西去組裝起來。

2019「 城市震盪」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展覽紀錄。(攝影:王世邦)


編:作品中可以看到您使用了椰子樹、當鋪招牌跟房地產帆布,可以說是這次這個作品裡很明顯的一個符號,為什麼會想加入這些元素?
亮:我在選物件主要選造型上適合的,再來是放戶外可以比較堅固一點的東西,再接著就是如果它是造型上有一些趣味性、可以延伸想像的物件。其實最一開始有想放一個大仙人掌,駱駝背著仙人掌,因為造形上覺得除了食衣住行,後面如果再加一個植物,我覺得豐富性、使用材料的廣度可以更多一點。後來在製作中換成了椰子樹,先是造型上的調整,再來是想要有「坐在摩托車上時好像有一個可以乘涼的亭子」,另一方面椰子也是熱帶的植物,有想到在海邊沙灘度假、放鬆的感覺。
 
住在城市裡頭好像什麼都有,但是反過來其實你又常常覺得什麼都不夠,你的慾望就會因為身邊更多的東西而停不下來。房子很貴,是很多人想要的東西;而「當」則是因為我需要錢就變賣東西,我就覺得這兩個東西,有很自然的關聯。

編:《Dio駱駝》之前展出的造型跟這次在高美館展出有些不同,可以談談為什麼有些調整?
上次展覽後我自己或是朋友都跟我說他們很喜歡鑰匙當駱駝脖子毛的部分,我就想以後有機會再展出我要增加十倍,這次展出也真的增加十倍。我之前開始做的時候,整個作品的脖子都分散掛了一圈,但越掛越覺得不好,所有的鑰匙遮住中間其他物件,元素變得單一,最後才把它整個放下來。放下來後就可以看到裡面,就好像畫畫在調整畫面,這一筆當初是滿滿的且分散的,放下來後作品當中就有密或空的地方。
 
那時也沒有地板上的帆布,我這一塊帆布特別挑有海的圖案,原本想掛在天花板延伸下來,但也要考量到現場後面有別人的作品會被蓋住,才做了這樣的調整。每個展覽都有它的可能性和限制性,其實在聯合的展覽整體好看,對自己的作品也會比較好,就是這個場地給觀眾一進來的感受,展場整體都好我的部份也才會好。

李承亮的《Dio駱駝》於2022年高雄獎展出。(攝影:陳漢元)

編:您大多數的作品都使用了金屬或廢棄物,為什麼您會對利用這些素材來創作那麼感興趣?
金屬就是比較堅固,也是生活上蠻常用的材料,舊物則是經過時間有它的痕跡。譬如說做家具,大部分用金屬或木頭,像腳用金屬就可以做得比較細、俐落或極簡,金屬拿來做一些承重結構很好用,然後身體接觸的地方用木頭比較舒服。我會比較喜歡用舊的、二手的材料,它有一些痕跡,同時也可以設計的很俐落,再多一些使用痕跡的話,我自己覺得耐看,比較有時間感,有一些痕跡看到就會想到「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它可能又會有一些故事出現。
 
編:您都是先畫好草圖才尋找適合的材料,還是先有材料有了靈感才開始創作? 尺寸這麼大都是您自己完成的嗎?
都有可能,有的是先,有的是後,以前是有一些有趣的材料我就會收集,但現在因為怕工作室會滿,所以除非那個東西太棒,或是以後會很難找我才會留著。這一部分就會變成我已經先有一個概念,決定開始製作後,就慢慢地是從回收場、網路上,慢慢的在製作時間內去找,看能找到什麼就裝上去,怎麼焊接、怎麼組起來,就是以我的經驗和當下即興去完成。剛剛提到的手工,先概念再手工這其實對我還滿重要的,而且也是做作品很有趣的部份,我認為自己的頭腦其實沒那麼多想像力,通常是在執行的過程中,邊找邊想,邊做邊想,例如中央的「當」跟鑰匙變成駱駝的毛,都不是我一開始能想到的,對我而言,是創作的趣味和重要性,而且在執行中意外長出的靈感常常是作品有趣且重要的因素。

編:這件作品您有什麼特別滿意的地方嗎?希望他人能看到的小巧思或是希望大家以什麼角度去看這個作品?
我是希望我的作品有一個直接又簡單的概念,例如摩托車變成駱駝那樣,但喜歡的人又能看到很多細部,讓他可以看很久,找到這些物件,是不是和自己的生活也相關,很多細節讓他們去想、去發現,像摩托車後的擋泥板,是特地買到劉德華的。而對工程有興趣的人就會跟著思考這是怎麼組織起來,或是這部作品怎麼運進來的等等。

《路上的萬年站》於2017年台北獎展出(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編:2019年寶藏巖的光藝術節,裡面有展您的《路上的萬年站》,當時的作品跟本次作品都是金屬且有手工感,雖然同樣都是用廢棄物或是現成物那種再重新組裝,但前者造型簡約,跟這次裝飾感很強烈的作品是蠻不同的形式,為什麼有這樣的差異?
主要是在於它的象徵意義與造型是否有讓這個東西產生趣味。《路上的萬年站》是在設計家具,我會想要它極簡、沒有多餘的東西,而像《Dio駱駝》有很多物件,但對我來說,我加上的物件不只是裝飾,不只是為了好看,它要有延伸意義的物件放在那邊才會是我想要的。不是說這邊空空的我就補上什麼東西,譬如說放摩托車變成駝峰那個意義才會出現,如果說放椅子來代替駝峰的造型跟摩托車兩個選,可能就要摩托車,或者說只是要為了形,那駝峰有沒有更像的?想看看如果全都只是像一個駱駝,就只是駱駝。如果它的駝峰是不同於駱駝又像駝峰,讓你知道這是駱駝,但是多了一個跳開來的意思的話,它的有趣度才會跑出來。



作品簡介
 
Dio 駱駝 
時間: 2019 
媒材: Dio 機車、金屬材料、各式生活用品 
尺寸: 380 × 240 × 500 cm(尺寸依展出空間調整) 


創作概念: 

Dio 機車當成駱駝。這台 50cc 的二行程老 Dio 機車,曾經是我穿梭城市的夥伴。但它已經太老舊了, 隨時都可能拋錨。誇張的引擎廢氣,使我自己和身旁的騎士都很困擾。我想像自 己是無路用的唐吉軻德,在旁人側目的眼光中,硬是享受著Dio經典造型的浪漫。 

Dio 機車是當年改車風潮的指定車款,但這台傳奇的、曾被廣告為「高速移動未來派」、引領潮流的台灣青年馬路愛將,還是淹沒在時間洪流裡,和各種同時代 的生活器具,一起漸漸地被淘汰成回收垃圾。 

過了三十年,我的 Dio 終於無法再繼續前進,它像是生了根一般,抓緊自己的同 代同伴組成一隻霓虹駱駝,在城市的烈日下喀拉喀拉地,企圖在不屬於它的新年 代,向前再跨一步。 

物品本應有的神性在商業發展下越來越淡薄,從出廠就預定成為垃圾的高速淘汰 機制裡,它們能被看見的時間越來越短。但舊的廢棄材料比全新的東西更加真實, 上面的使用痕跡代表可見的記憶,和使用它們的目的與慾望。Dio 駱駝集結了生 活的殘餘廢料,再塑造成新事物,每個物件像是藏著破碎的夢想、被忘懷的價值, 等待再度被開啓,而把 Dio 機車改成 Dio 駱駝是整裝再次出發的開始。 

小說「看不見的城市」裡,把一座夾在海與沙漠間的城市比做一頭駱駝:船上的商人從海上遙望,把他發家致富的慾望投射在這座城市上,渴望它將帶領他獲得 沙漠的富饒。而我與 Dio住在海島多雨的城市,也常常想像著與我們日常所見完全相反的景象,總是對不曾經驗的事情產生幻想,從缺憾中投射慾望。我們是想要去到哪裡呢?生活在什麼都有的城市裡,依舊伴隨著寂寞空虛,像是什麼都不 夠,什麼都沒有。Dio 駱駝龐大的身上掛著大大小小的生活物件,如同掛著真皮酒囊、大包小包的水果蜜餞、貨品,走過當代城市這個集結生活遺物、同時也是夢想遺物的聚集之地。

 

圖片取自 SANYANG 機車廣告資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