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enu

藝術家駐館作品

裝飾性繪圖中的語言符號之高雄美術館駐館創作計畫│Symbols in Decorative Paintings

  

 
〈裝飾性繪圖中的語言符號之高雄美術館駐館創作計畫〉,述說駐館期間與毛利藝術家互動感受,期間無論是對比衝突、和諧愉悅,在透過對話、觀察、交流下被建構產生創作。

 

對我來說,這是新的嘗試在面對不同的人事物及多樣文化中找到共通的語。藝術的表現形式以圖像符號結構為其繪圖語言,並且表現畫面樸質簡要的織紋線條,在傳統工藝與現代彩繪之間尋求超現實的共存美感。


整體構圖會建立在具像與抽象圖的表現形式之下試圖在舊與新的形象之閱呈現當代性/社會性/批判性的新繪畫表現方式。藉由這樣的藝術表現方式總人更瞭解原住民在當代藝術或意識形態上有了不同於以往的新見解。
希望能夠與觀者產生共鳴。

 

 

藝術家:Idas Losin|宜德思.盧信

創作年份:2012

作品狀態:典藏

誰?在路上.......是你?是我?誰?誰?誰? │ Who is on the Road? You? Me? Who? Who? Who?

    

創作理念及表現方式延續高美館先前創作之作品<幽默的彎彎彎路>,以影像結合裝置、身體表演及文字詩句再次延伸出關於創作/文化/心靈/探索內在/反思生命意義的演出。

 

在創作的初期,我以為自己就只是要傳承族群的文化-.自顧自悲哀為快要消失的(原住民),到了某一個階段….當我發現心靈其實有一大塊空虛…-原來一味走在傳統的路上…其實只是依附在祖先累積千年的文化精神外…只是摹仿.只是想像…:喂!有一天:在你還來不及進入那核心真實時…你已老去…或是沒有原住民族的差異區別那我是誰…突然發現腳下虛無…因為土地被盲目的洪水沖走了。頓時不知所措失落的停留在原地…偶然一陣清風拂面…發現名叫淚水的小溪乾涸了…被雲遮掩的山巒…也露出的壯闊的氣勢…從天際中落的光束…指引內心的我往新的方向去…這條蜿蜒的小山路…沿途風景奇異…有長出微笑的小草….有顯現戲謔的藤蔓…有狂野奔跑的野獸.有落淫穢的花瓣.…也有莊嚴神聖的樹林.還有驕傲翩翩的蝴蝶…炙熱的火光…寒冷的石頭…一切虛幻確也真實…在某個轉彎處發現許多隱藏在暗處的臉孔…只有臉…沒有身體…旋在路上的每…好像是你…原來是我.不是我…誰呀…有的恐怖…有的熟悉…有的悲傷…有的靜.有的狂喜…後來…呢?我…走到哪去了…沒關係…且走且看…在創作中…紀錄…我走的每一步。

 

藝術家:DonDon Hounwn|東冬.侯溫

創作媒材:綜合媒材、表演

作品尺寸:7’50”

創作年份:2012

作品狀態:典藏

 

Te Ao MARAMA │ 曙光乍現│ Light Came into the World 

    

Te Ao Marama是一間房子,代表兩個世界之間的空間。現在的世界和死後的世界,此空間即位於兩者之間,在此我們可以感受到兩邊的世界,這會幫助我們更加了解我們的生命。

 

毛利的諺語這樣說:男人和女人共同升起了火。

 

我們所看到的翠西·塔奧和喬治·努庫在藝術裡的合作情形一樣。

這兩股能量是創造真理的必須條件。

我們是我們的祖先,我們是我們的藝術。

一個立方體在這房子的中央,下方有13個圓形圖形,這是生命的果實,這神聖的幾何圖案是整個宇宙的藍圖,它含括了原子構造的基礎、分子的結構、生命的形式和存在的每一事物,假如每個圓圈的中心是一個交點,每個交點之間有一線接著,則總共有78條線構成了這個立方體。

這是房子的中心,象徵我們存在的可能性。

 

藝術家:George Nuku|喬治.努庫、Tracey Tawhiao|翠西.塔菲奧

創作年份:2012

作品狀態:部分典藏

Kuyoh|女人│Woman

  

Kuyoh 是一條沾染勇氣的線

材料不用買

材料就在她身上

是烏黑的頭髮 是鬍鬚

是裝著奶水的乳房 與看見細膩的眼睛

 

Kuyoh 會織布 用她最上手的工具

用鍋鏟織 用火織

用耐心 泥土 雙手 畫筆 思想 歌聲

Kuyoh開始織布 儒管電視無止盡的咆嘯

盡管量化的布匹讓她喘不過氣

她還是不肯罷休

因為Kuyoh 知道

唯有織布

才能完整生命

(作者自述)

 

藝術家:Labay Neyong|林介文

創作媒材:影像輸出燈箱、 金工│Mixed media installanon

作品尺寸:金工尺寸:26 ×23 ×7cm、燈箱尺寸:79 ×54 ×3cm ×1、48.3 ×68.5 ×3 cm×4

創作年份:2013

作品狀態:典藏

我看不到天空 │ I Don't See The Sky

  

 

起初、這是高雄這個城市跟我這個具有卡納克血統藝術家的一次相遇。

 

這個巨大的城市,有著大的建築群,間歇不斷的車流,數量驚人的明亮招牌以及一個繁忙都市永不停歇的嘈雜喧譁聲。而我來自新喀里多尼亞島,島上只有一個唯一的城市努美亞,市區裡的建築物不超過七層樓高。

特別的是,我來自一個固守風俗氏族裡的一個部落。於是我的創作自然而然就植基於這次的相遇,這種二元性。

 

因此我的作品探討的是空間概念(外在與內在,具體與心靈),介於現代與傳統之間的雙重性,夢境與生死循環。觀眾基於對自身日常生活環境以及自身的「久遠」記憶,自身的起源等等的了解,面對作品時所產生的共鳴。這件作品

所要探索的是,身為個具有強烈且獨特傳統的民族,在面對世界性的統一潮流:要求每件事都必須符合一個既定框架,而且彼此雷同時,我們所要採取的立場。

 

藝術家:Nicolas Mole|尼古拉.莫雷

創作媒材:錄像裝置│Video installation

創作年份:2013

 

美麗的靈魂系列2一在靈路上相遇 │ Beautiful Souls Series II-to Meet on the Spirit Road,Mixed-media Installation

  

本次駐館創作計畫延續2012年『跨.籓籬―台灣原住民當代藝術海外展』作品〔美麗的靈魂系列〕來探討―阿美族的祭師文化;阿美族是台灣原住民人數最多的族群,屬泛靈信仰,相信自然界及萬物均有祖靈與神靈存在,因此祭師在傳統社群生活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美麗的靈魂系列2一在靈路上相遇〕是長期觀察部落祭儀所萌生的創作靈感,將以各式巨型繪畫與雕塑傳達神靈的樣貌,以彩繪圖騰來敘述儀式的涵義,呈現祭師召喚四方、召喚神靈的祈禱力量,彰顯祭儀所傳遞的生命價值及對部落的重要性。在面對現今傳統祭師的逐漸式微,以此為題,也對自身歷史與身分認同的追尋,探索内在情感與外在世界的關係。

 

藝術家:Pahawlan Cilan|巴豪嵐.吉嵐

創作媒材:壓克力彩、木板│Mixed-media Installation

作品尺寸:244.5×122cm×5,兩組

創作年份:2013

作品狀態:典藏

連結│Link

  

 透過一項現代物品—帳篷來展現「交流」這個概念,將與個體的交流轉化成片段的圖像彩繪在帳篷的布料上,創造出四個帳逢屋來呈現交流與連結。

 

連結的起點是帳篷上的片段圖樣,白色的帳篷好似一本可供書寫的旅遊記事本裡空白的頁面,供人紀錄旅途上的交流。

我的帳篷屋或可說是迷你殿堂,是以片段圖樣紀錄與個體相遇交流的結果。對我而言,個體是藉由交流與存在來產生連結。這裡我畫的不是一個特別的個人,而是身分的片段,代表男人和女人,畫手部與腳部是因為這是身體用來代表個人印記的部位,決定了人的身份。創作的起點是努美亞,在我的行李箱裡放著提案的帳篷原型,帳篷的布料不是一般布料,而是用來表達問候和感謝的重要織品禮物,在這裡,布料的功能性已經經過重新審視,行李裡的布料將用來建造具體戰線連結概念的帳篷。隨著時間的流逝,布料上的圖畫片段展現了每天的交流連結,最後形成四個即將放進室內展示的帳篷屋。這四個帳篷是封閉沒有入口的,成為一種象徵,而不再只是用來界定空間的建物,這些帳篷是用來收集交流個體身份圖樣的物件。當然將會有人質問,因為沒有入口的帳篷已不再具有最基本的居住功能,這裡要表達的是精神層面的概念,帳篷不再是用來遮風避雨而是成為交流圖像的存放點。(藝術家自述)

 

藝術家:Stephanie Wamuatan|史黛芬妮.瓦米坦

創作媒材:帳棚裝置│Tent installation

作品尺寸:240X220cm X4

創作年份: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