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20年高雄獎何創時書法篆刻類特別獎得主吳孟珊專訪

2021/04/06 點閱數:858

文、圖|吳孟珊

吳孟珊|易之索隱-帛書易

──首先,想請問您為何會選這件作品參與高雄獎呢?
 
「索隱」系列作品是這二、三年來,我在書法類的主要創作主題,從2018年因緣際會地開始了傅佩榮老師的哲學課程至今,對於先秦典籍以及古希臘哲學有比較深入的學習以及閱讀,從老子、莊子到易經這一系列的學習,開啟了後續再創作思考上的延續以及發展。這系列作品可以說是將此段學習的過程,進一步轉化為視覺上的呈現。

這系列主要作品,都是剛進入《易經》學習時,需要了解的基礎章句詩詞,這些基礎對於日後實際的占卦運用會有很大幫助以及解析。例如,卦序歌(易經64卦的卦名次序),是這系列的第一件作品,以點、線、面方式將篆書做解構再重組。〈八宮歌〉,則是將主要8宮「天、地、水、火、雷、風、山、澤」總結64卦,做有條理的重新分門別類,並用筆節點試圖營造出草書的連綿,刻意加強點、線之間的關係。〈帛書易〉來自《易經‧繫辭傳》,記載大量孔子給弟子講授〈周易〉的相關言論;創作上更強調碑刻體的折角,並帶入水分暈染,使其畫面在剛韌中有呼吸感。而在〈八卦取象歌〉,解釋了八卦的名稱「乾、坤、坎、離、震、巽、艮、兌」、卦畫的取象源由以及聯想──套句老師最常說的一句話,會背就會畫,作品內的篆書強調了濃墨暈染效果,以及與草書小字淡墨所呈現的對比效果。

最後,〈萊布尼茲的計算機進行曲〉,是將64 卦轉化為的數字概念,二進制只用2個符號來表示所有的數,伏羲的圖像也只使用2單位來組合,即連續以及段開的線段,也就是陽爻和陰爻。前者對應1、後者對應0,依照此對應原則,〈先天次序圖〉64卦的排列順序與萊布尼茲的二進制的數字順序是一致的。這件作品回應了萊布尼茲發表於1705年在巴黎出版的《皇家科學學院年鑑》,也兼論0與1的二進制算數、二進制用途以及伏羲所使用的古代中國符號的意義。

──可否跟我們多談一點作品內容或您構思創作過程的過程。
 
易經的創始者伏羲以384條連續以及斷開的線段組合而成的64卦,似乎統括了自古以來的算數、音樂、天文、星象、醫藥、未來等知識,以符號表達了所有物理世界,科學世界以及未知世界當中最抽象的原理。即便如此,在自己對東方古籍與書法的學習過程中,我總覺得它們的本質非常相似;可以從不斷日積月累練習中,找到可能屬於自己的符號語彙,藉此發掘當代自我與古典當中的一個平衡。
 
我從學習碑帖(主要以〈天發神讖碑〉以及〈黃山谷草書〉為主)汲取養分,表現於古樸渾厚的篆書以及草書的流暢感,試圖營造畫面中的韻律節奏,在水、濃墨、宿墨之間的暈染,用筆呈現乾溼輕重的摩擦,紙材的選擇以及印款與圖章搭配,也由於我目前主職業為流行設計產業設計師,我也會在創作當中,透過裝裱形式來連結作品與觀者視覺之間的緊密關係。對我而言,保持一定書法性的表現,但同時思考其作為與當代藝術環境對話的可能,其實十分重要。我也認為,古文字形或許是書法表現的一種堅持,卻也可能是多元當代環境不能忽略的視覺藝術與文化象徵。
 
在藝術性創作以及典籍研究過程,也藉此加深自己對於先民典籍中智慧與自我的體悟,並啟發對《易經》的深層省思。期使自己在未來能更以此次創作體驗經驗為基礎,延續與擴大將來各領域創作之深度與廣度。
 
──我們也想知道的是,您是如何選擇走上藝術創作呢?
 
我會走上創作,主要是因為從小受到媽媽的影響。由於媽媽也喜愛畫畫的緣故,她總是會帶著我的手,讓我恣情在牆壁上塗鴉,這個習慣從求學階段維持至今,已經變成了我的一部分,但跟以往過去的創作過程相比,這幾年我更加專注在古籍與自我對話的創作方式。由於在工作性質上需要不斷吸收新的流行資訊變遷,書寫跟閱讀學習古籍變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即使在書寫創作過程中,聽著那快速振奮的樂曲,也能夠因為學習古籍,讓自己可以從形而下的生活和形而上的創作與閱讀,體會到某種快速的悠閒寧靜。

──最後,想請問的是,直到目前為止創作對您的意義是什麼?您覺得是什麼樣的內在或外在動因,讓您能一路走下去?
 
創作對我來說,是一種精神上的生產活動,藉由藝術創作過程尋找自我的脈絡,並且在其中更加認識自己以及人、社會、環境的一種實踐表現。現階段,我透過水墨、書法、古籍哲學等形式,與生命形成互動,這樣的創作方式也帶給我非常多啟發。就像找到關鍵的鑰匙,可以解除限制,實現超越。對於處在一個後現代社會的我們而言,如今藝術很多創作應不在關注於美醜,而是追求真實,希望藉此擺脫事物虛偽的表象吧。
 
──想請問在您作為專業藝術家的養成歷程中,您覺得藝術獎項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您又是怎麼看待國內外這麼多的藝術獎項呢?
 
以往的學習經驗當中,有老師鼓勵我們參加獎項,但也有不鼓勵甚至批判獎項的老師,這二者對我來說沒有一定的標準。我自己則是比較屬於樂於參加獎項的那一方──參與,然後「好好享受比賽」,不論結果是否好壞,重要的是一種參與的過程。「享受」比賽,是試圖在比賽當中創造出美好的體驗以及經驗,這些體驗會反映了學習的技術展現,自我技術的突破,思想的深度,並且都能夠深刻刻劃在腦海中,感受到興奮以及喜悅。當然,能將勝敗結果拋諸腦後的,才有更大的機會「享受」獎項。
 
藝術獎項的創立,在國內外展館從國營到地方以及私人畫廊的各類獎項,無疑凸顯了藝術創作者的重要性,建立在藝術創作者自身的專業表現。透過藝術獎項扮演思想、文化、社會環境等各領域所代表的文化運動,孕育出人文精神以及普世價值,展現多元、包容、開放創新的角色。對於藝術創作者來說也可能影響藝術家往後創作的趨勢,是具有精神上與實質上的鼓勵協助。
 
我也相信,獎項的類型屬性也會吸引到不同性質的藝術創作者,從創作內容、作品形式、思想核心、未來的突破性以及對社會產生的意義,都會為時代和國家以及個人留下無可取代且極具意義的正面影響。
 
 
──我們也很想知道, 在這次參展與佈展歷程當中,有沒有您覺得印象深刻,或覺得想提出意見的地方?
 
在經歷「高雄獎」的複審過程當中,開放邀請入圍者與複審評審會場與評審委員直接對話的機制,對於創作者以及評審來說,都具有很高的自由度以及開放性,對於在場的其他創作者來說也是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藉由獎項,讓不同領域的入圍者講述、交流,這樣的意義亦已經超出了獎項本身。

吳孟珊|卦序歌|108全國美展

吳孟珊|萊布尼茲的計算機進行曲

本文出自藝術認證91期《高雄獎,你變了嗎?—2020 高雄獎》,2020年4月出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