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test
文藝
測試
關閉
C010002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會員登入
關於我們
閱讀文章
總覽
專題
專欄
各期雜誌
影音專區
線上訂購
回前導頁
關於我們
閱讀文章
總覽
專題
專欄
各期雜誌
影音專區
線上訂購
回前導頁
幻象的盛宴:雲端世代的創作挑戰
2021/03/11
點閱數:618
「如你所說,按理兩人應一道返回原來的世界,這點我也一清二楚。而且也知道這才是我應回歸的現實,而逃離這現實屬於錯誤的選擇。可是我不能離開這裡。」這是村上春樹早期小說《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尾聲的一段話,主角「我」選擇與自己的「影子」訣別,留在虛構的森林,再也不回去原本所在的現實世界。
儘管《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成書於1985年,已經距今有一段不短的時間,然而呼應到1980年前後做為「數位原生」(Digital natives)出生,習慣與數位共生、甚至活躍於網路雲端的世代,卻也不乏隱喻性的玩味。在一個螢幕彼端與現實生活緊密交融的世界,虛擬和真實的邊界已然曖昧不清,網路所開放的數位共有物,形塑出了正進行使用、回應、觀看的「我們」,互動性的操作和沉浸式的數位體驗更訓練並規約了使用者的視覺與思考慣性;即便知道「虛擬」和「真實」終究仍有分別,然而卻無法不從螢幕彼端的世界汲取養分或慰藉。其中,2000年前後便已經取得高度社會認同的動漫、電玩載體,更是相當大規模地影響了(或隱或顯)當代視覺表現和個人敘事的其中一個面向。
因此,本專題以「幻象的盛宴:雲端世代的創作挑戰」為題,透過從動漫電玩媒材為伊始的探討切入,試圖呈現藝術家對於資訊流通狀態的思索,以及對自身所處雲端化世界的回應,並呼應《黑盒:幻魅於形-Tony Oursler》特展。
儘管虛構與真實的探討已然可謂當代視覺文化討論的顯學,作為編輯,我們仍希望本期的討論能帶給讀者一些個人的想像或觀照──比如,「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該往何處去?」,還有「我們正在看什麼」吧!
世界邊緣體感指南──丁柏晏的繪畫/漫畫創作
丁柏晏以漫畫風格描繪異星景象,持續進行重複作業的太空人,反映著藝術家自身的自身的情緒或情感......
在美術館脫去標籤:張立人《古典小電影》藝術創作
與畫作保持距離是過往普遍被教育的認知,而藝術家張立人在《古典小電影》系列則蓄意使人貼近作品,以窺視的方式觀看。另一方面,他使用再次創作的方法,將古典畫作中的女孩們擷取出來,賦予他們新的生命。
虛擬世界不可避的空缺與想像的撩撥 ──藝術家鍾和憲專訪
去撩撥、激發觀眾進入這樣的「想像」狀態,甚至擴大想像的程度,正是鍾和憲近十年來創作的核心命題。
端點與平衡的觀察者──蔡士弘作品評論
蔡士弘與其說是網路虛擬世界的批判者,不如說他是世界資訊流動狀態的觀察者。
歡迎來到避難所──#張騰遠
張騰遠創造的「鸚鵡人」專注在人類滅亡之後的末日考古,希望把所有邏輯都打散,好好建立一些新的規則
二創KAWAII:日本現代藝術的動漫視覺符碼
動漫不僅是日本文化的體現,而是現代世界藝術與思潮的驅力
在虛構與真實之間︰二次元世界觀與新世代創作能量
隨著科技的進步,虛擬與真實不再明顯分界,甚至成為比真實還真實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