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多元史觀特藏室的聯想

2021/03/29 點閱數:540
本期議題特賣場以《多元史觀特藏室的聯想》為主題,透過高雄市立美術館睽違數年重新推出的「South+ 大南方多元史觀特藏室」首檔展覽──《南方作為相遇之所》為切入點,和讀者一起深入檢視、延伸思考其內容的多面向。
 
如同《南方作為相遇之所》展覽摘要所言,該展「主要透過高雄市立美術館館藏1930年代-1960年代(含)前之作品,以及文獻、檔案,討論南方概念的形塑和可能性。」所謂南與北的相對意識,其實是後天、人為且因地制宜所形成;結合全球史上的殖民路徑,更彷彿有相對於現代文化輸出方的邊緣性。即便在高雄這座普遍被公認位於台灣島「南方」的城市,其內涵的南方意識也會隨著時代或情境而持續變化。而追溯到此種南方性質的形成初期,現代藝術進入且接觸高雄,進而發生轉化的20世紀初期可以說是一個關鍵年代。
 
在這次議題特賣場當中,讀者可以看到以下幾個不同的觀察角度。首先,在對多元史觀特藏室的整體想像上,本期收錄李玉玲館長的專訪,呈現「大南方 South+」此一概念如何發生?多元史觀特藏室又被期待具有何種意義與面貌?其二,在高雄及台灣南部藝術史的研究觀點上,本期收錄兩篇側重檔案研究與分析的文章──蔣伯欣教授對台灣現代抽象畫先驅莊世和檔案的關注,以及長期投入南部展口述及檔案研究的連子儀教授,對於南部展開拓與傳承脈絡的綜論。其三,對於20世紀初期呼應後印象派風格,本土藝術家紛紛走出屋外寫生的脈絡,本期也收錄包含打狗文史再興會社對〈旗後福聚樓〉定位和外觀的城市考古報告、藝術家蘇育賢「大南方寫生隊」隊對於歷史地景和歷史見證者的擾動,還有高美館如何以「典藏中的高雄風景」開發互動遊戲,推動城市圖像記憶的當代調研和再生。

圖說:宋世雄,〈雜沓〉,水彩、日製紙,40x54cm,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