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活動會員 訪客 您好,歡迎進入藝術書香,跟我們一起來看見更美好的世界吧
百夜藝術默讀
活動會員

085 永遠的玩伴 張明發〈犀牛〉

專文導賞/陳秀薇(現任高美館典藏部主任)
原文刊載於《藝術認證》雙月刊4期(2005年10月)

張明發(1962-2003),犀牛,台灣紅柚木,200×56×48 cm,1998,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Chang Ming-fa, The Rhino, Teak, Collection of KMFA

有時後覺得我也是個小孩子,喜歡想像,渴望溫暖。
 
凡是見過這隻胖胖犀牛的人,很少不露出會心的微笑,進而想摸摸它,甚至騎上它,抱抱它。從張明發的很多作品中都可發現其難得的「童心」,圓潤豐腴的造型是其作品的特色,有的像動物,有的像太空梭,有的像不明的生命體,總像有生命似的讓人想貼近。
 
張明發生前曾客串為報社、雜誌、基金會等畫插圖,其中為童書畫的插圖非常可愛動人。書中對於插畫者如此描述著:「他跟著情節生氣過、嘻笑過、掉淚過、快樂過,也曾經把自己當成故事中的各種人物,並努力抓住每個人物的造型與心態…」足以見得張明發是一位感情細膩,並深深了解兒童心理的人。
 
事實上,這件〈犀牛〉作品是他為自己的三胞胎兒女所作,畫冊中的「犀牛」上坐的正是其興奮莫名的三個小孩,配上美麗的風景,像是雕刻家爸爸送給他們的一件神奇禮物,而這隻似有魔法的犀牛會帶他們到任何想去的地方…。他希望犀牛伴著小孩子們長大,所以這件作品對於其家屬有著難以言喻的情感。
 
這件作品特別吸引人親近的原因,應該也與材質有關。作者喜用木材,因為當他面對木頭時,感覺像是面對有生命與溫度的物體,他也會刻意保留這種材質的原有特性。與真正的犀牛相比,這件作品的線條圓順多了,尖尖的犀牛角也明顯成為曲線。身體保留部分的刀斧痕跡,但稍有打磨以增加乘坐或撫觸時的舒適感。整件作品的設計並非讓人遠觀、遙不可及的藝術品,而是可被感覺、接近的。
 
作者曾在文中自述:「有時候我覺得我也是個小孩子,喜歡想像、渴望溫暖。」因此,在他的創作國度裡,總是充滿想像的趣味;而技法上而是因材料而隨機順勢發展。作品的材質與造型,讓它充滿了生命的溫度,溫暖著每一位觀賞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