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活動會員 訪客 您好,歡迎進入藝術書香,跟我們一起來看見更美好的世界吧
百夜藝術默讀
活動會員

017 生活・微觀下的影戲 朱書賢的《黑霧》與《紙月》

專文導賞/林泱秀,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部
原文刊載於《藝術認證》雙月刊52期(2013年10月)

時常在大賣場看到年輕的夫妻一起推著車買東西

那種感覺很平靜很舒服
還沒經歷現實的各種磨損
也解決這個時間點之前的各種麻煩
共同決定家裡要買什麼不買什麼
有個共同的起點
這種時刻真的很美好
--朱書賢〈看到美好的時刻〉

生活,是真實存在且正進行著

於部落格的字裡行間中流露出對生活的感性,這是朱書賢;於台灣尺八協會中區分會尺八雅集裡吹奏表演與學習,這也是朱書賢;於動畫作品詭譎神祕氛圍中傳達出對生活經驗的映現,這亦是朱書賢。一九七五年出生的朱書賢,擅於營造神秘幽微的作品氛圍,作品題材亦表露其善於細微觀察生活所見的創作特質,並將生活所感細膩地轉化為技術繁複的3D動畫作品,流暢的敘事手法將影像予以寓言化,也讓潛藏在心靈深處的奇幻異想,隨著動畫影像的流動緩緩地傾瀉而出。生活,是真實存在且正進行著,青年藝術家朱書賢將個人尋常的生活所感,透過3D動畫創作帶給觀眾不尋常的感受。

朱書賢|黑霧|3D電腦動畫|2'22"|2007|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Chu Shu-hsien|A Foggy Day|3D computer animation|Collection of KMFA

二〇〇七年的創作《黑霧》,故事從一位年輕人在拉麵店外長椅凳上抽菸拉開序幕,漫著氤氳的街景,緩緩帶領觀眾進入詭異神秘的暗夜場域。作品讓人彷彿閱讀著一部會動有聲的日本誌異小說文學,襯著悠揚空靈的尺八樂音背景,人物的面部表情及肢體動作,隨著故事發展而細膩地改變著,如年輕人抽菸時的眉宇微挑、將抽剩菸蒂彈出的手指、老人拾起菸大口吞吐的舒適驚喜以至於不適驚恐、年輕人看見地上菸被撿拾起的訝異、路燈下吹著尺八的簑翁被人發現時面露驚愕、老人倒地後手指仍想撿菸的想望……,精準地表現出劇中人物的階段情緒。而作品在詭異迷離之餘,也細藏著作者的詼諧巧思,如街頭老人拾起地上菸抽時背後店家招牌寫著「勉強通訊」、老人倒地時背後的「要你飛皮鞋」招牌……,在一片黑色空氣中,不經意地表露出朱書賢的幽默個性。

 《黑霧》的創作靈感是來自朱書賢個人的生活際遇,在街頭偶遇一位街友拾起自己剛棄地的香菸,毫不在乎地繼續抽著,而引發他諸多的臆測與想法,並繼而創作。取材於台灣生活經驗,然《黑霧》作品瀰漫著濃厚日本怪誌小說的古典文學氣質,或許,正是與朱書賢熱愛閱讀日本江戶時期的武士小說有關。

同時,片中的背景配樂—「尺八」樂音,是為戲學習尺八達數年經驗的朱書賢自己所吹奏。因此,作品完整地表現出藝術家集編、導、演於一身的創作才華。

朱書賢|紙月|3D電腦動畫|9'57"|2013|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Chu Shu-hsien|Paper Moon|3D animation|Collection of KMFA

《紙月》是朱書賢於二〇一三年重要的3D動畫新作,作品再次展現著朱書賢觀察生命的獨特視角。有別於《黑霧》的日本古典美學風格,《紙月》作品以民國五〇、六〇年代的臺灣鄉間生活場景為主,描述著作者外婆的生命故事,亦是敘述著一位臺灣傳統女性順命的故事。

《紙月》運用了似電影般較為複雜的場景調度和分鏡處理方式,使得此件3D動畫作品有著「微電影」的視覺感受。影片由朦朧的紅光幽幽地點亮畫面,來自神明桌上兩盞長明燈,一明一滅的紅色光暈讓闇暗的客廳略顯著不安。而緊接突來的電話鈴聲,劃破夜半時分的寧靜,隨著畫面前方出現的男孩從睡眼惺忪至驚愕的表情變化裡,影像順勢帶著觀眾走入作者記憶中的光影故事。
 
畫面由黑轉明,推開鐵門,映入觀者眼簾的是三十年舊公寓的樓梯間,紅色塑膠皮手把同時喚醒著記憶中的幼年時光;當黑畫面再度有紅光緩緩亮起時,是黑夜裡平交道警示紅燈的閃爍,亦是驅車前往醫院忐忑不安的心情寫照;病房場景透過百葉窗片間隙由室外技巧地進入室內;在外婆守護床榻的背影下,母親手撫著外公剛過世闔眼的臉龐,細膩委婉地道出女兒告別父親的悲傷;在紋理顯明的白色床被下,外婆的手仍牽握著已離世外公的手,從雙手牽握的畫面再次將觀眾推進故事主角的記憶深處…..。

泛黃交錯雜訊的記憶片段裡,映入畫面的是位少女牽著腳踏車走過鄉間小路,路旁草堆忽地開出朵朵小花,隱喻著外婆的花樣青春及對愛情的憧憬;而以挖空面部的人形立板為結婚照,新人流轉的眼神及抿揚的嘴角間微細變化,若有似無的詭異氛圍,似乎映現著兩人對未來未知的遲疑心境;事業不順遂、整日酗酒的丈夫與一肩扛起經濟重擔的妻子形成強烈的對比,也娓娓道盡台灣早期傳統社會下夫妻之間往往無法對等與溝通的無奈與酸楚;欲與孫兒親近然又不知如何示好,是傳統社會父執輩嚴肅外表下無法說出口的愛。

擲茭的畫面穿插於回憶的轉折點,傾訴著外婆捧在手心上的信仰,以及對人生命運的祈望。或許,外婆心底始終有份支持自己度過大半輩子的「相信」。由此,朱書賢以美國四〇年代的爵士樂歌手納京高(Nat King Cole)《It’s Only A Paper Moon》的歌詞作為作品深厚底蘊的命題:

It's only a paper moon
Hanging over a cardboard sea
But it wouldn't be make believe
If you believed in me

(不過是紙做的月亮,
懸掛在紙板佈景的海洋上。
不過如果你相信我,
一切都可以變成真。)

 

藝術是感動人的語言

「我認為,藝術最重要的是找到可以感動人的語言。至於為了什麼目的或什麼形式,並不重要。」可見朱書賢對藝術創作的核心與執著。透過《黑霧》與《紙月》,我們看到了朱書賢對生活所見百態的細膩鋪陳,其以神秘詭譎的手法,微縮了生活中的人生哲學,正如尺八樂音般地以輕緩的力道,穿透了每位觀者的內心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