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活動會員 訪客 您好,歡迎進入藝術書香,跟我們一起來看見更美好的世界吧
百夜藝術默讀
活動會員

077 海‧時間的移動 郭娟秋的〈行旅中的即影-1〉

專文導賞/林麗真、前高美館助理編輯、現為專業藝術修護師


回想這幾年,常坐火車抵台東,再接台11線小巴到達台灣東岸山與海交接處,在海邊看日出、看月出、冥想、做瑜珈、曬太陽…,是一個美麗的旅程。浪水衝到腳邊,讓自己浸在海水時才發現,原來,遠離忙碌塵囂,才看得見海;捨得給自己一個旅程,身、心、靈都放鬆,才聽得見海。

郭娟秋(1958-)  行旅中的即影-1  攝影  (紙基相紙拼貼)    34.2×97.5 cm 2006  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Kuo Chuan-chiu   Instant Images in the Journey-1  Photographic paper collage  Collection of KMFA

二O一四年,為了搜尋台灣代表性藝術家研究資料,在多方努力並且不放棄線索之下,輾轉認識了跨越攝影與繪畫兩項專業領域的女性藝術家郭娟秋。聯絡約好時間,多少帶著尋寶的心情登門造訪;還記得與郭娟秋交談的情境,面對淡水河,飲啖茶、訪談、欣賞佳作,親眼看到了預期研究之〈行旅中的即影-1〉及其系列影像紀錄作品,心中雀躍不已。
 
從書面資料的閱讀到與藝術家的接觸,不難發現郭娟秋有個寬廣的心靈。郭娟秋在親切與隨和的談話中,夾雜著藝術家特有的自由個性,讓人感受到她之前會離開都市到海邊生活創作的瀟灑。可想而知,當時,她記憶中不曾忘懷的大自然景象,使她有著回到大海身邊呼吸生活的意念一直盤踞在心。

走入藝壇

出生於基隆八斗子漁村的郭娟秋,國立藝專(今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印科系時學習攝影而有所專精,畢業時曾以雙人攝影展步入藝壇生涯,之後,即帶著看世界的眼睛,以攝影專長陸續為漢聲、卓越雜誌、遠流出版公司「台灣館」執行攝影,更為大地地理雜誌專任攝影;從事攝影工作除了即時影像紀實,也增廣見聞,留在記憶中的印象也一一累積成繪畫上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自藝專畢業時,畫筆與相機常與她形影不離,當時,攝影時而是她營生的工具,時而也是與繪畫替換的創作媒材。[1]二○○二至二○○四年間,郭娟秋為文建會拍攝的台灣古蹟之美、台灣傳統藝術之美與台灣離島之美專輯,被列為台灣九○年代前衛藝術家之一。[2]
 
接近大海

二○○五至二○一一年離開了台北都市,郭娟秋來到東海岸邊的鹽寮生活創作;對於此舉她曾作以下描述:
 
對海的感受是遼闊無邊,海一直變動著就像生命的流動,又帶著一些神秘感;就像畫作上透露著安靜、氛圍充滿流動之感,有如時間的移動。從小就與大海相處,在其中沒有些許的人為造作,人處在完全放鬆之下與外在有著合一感;在自然的大空間裡壓力盡除,身心是鬆緩而舒適,這時感官變得敏銳鮮活,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感受也跟著透徹明利而細膩,當下創作與大環境呼應,人的思維近乎整體性而不再是片面思考。
 
自述中透露著她在東之太平洋的藝術生活,在海邊,帶著海味的海風,無染、鮮明清新的空氣,讓人放鬆在大自然中,因而細細感受到眼前的一草一木,聞到空氣中瀰漫的味道,也常常感受到空氣中的微細粒子,那是海浪的飛沫,整個海岸線都瀰漫在你看不見卻感受得到微粒子的空氣。重要的不盡然是海而已,是有情感敏銳的藝術家,生活在海邊,他們聽海、紀錄海的生命。
 
暮秋,東之太平洋

喜愛大自然的郭娟秋,以攝影的即時性透視當下所觀,在東海岸暫居期間,發現單格影像作品已經無法滿足她對影像闡述的表達,就如同說話的目的,希望將所要說的事情盡可能流利地說清楚;於是,發想連幅創意,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強調時間性的氛圍與構圖。
 
對此創作概念,郭娟秋這麼說:「單格的影像就像一個單獨的聲音,我喜歡在單格的影像與影像之間,去發現它微妙的對話,這種微妙的對話,不知所以、但意味迴盪,它所引發的幽微感受,就像宇宙自然中一些不知名的東西,雖不知名,但它存在。單純的去看見它只是它,這種觀看讓人產生一種自由、鬆脫的愉悅。」
 
這組合單一版攝影作品〈行旅中的即影-1〉,是郭娟秋參加二○○五年第二屆洄瀾國際藝術創作營時,於二○○六年完成創作之作品,又名〈東之太平洋〉:季節,暮秋,適合曬太陽;地點,在花蓮—東海岸,適合看海;造型,微笑,適合欣賞。
 
郭娟秋帶著看世界的眼睛,每按下一次快門就是一個時間點的影像紀錄,大海深邃的顏色依舊,浪花的顏色也都是白的,每個快門(單格)拍下的地平線是平的,七張連幅如音符般跳躍組合的地平線還是平的,有趣的是海岸線卻是圓的。
 
站在地球的角度看地球,這太平洋島弧上的旅人,從最右邊單格中的花東海岸公路,觀看到的天空與浮雲也難辨更迭,是停留還是流動,只有時間知道。此作為娟秋在東海岸暫居期間之隨手所作作品之一,雖為隨手之作,但郭娟秋認為更直接、明暢的透視出藝術家對世界的欣賞與微笑。
 
結語

回頭看郭娟秋影像紀錄時代的每一個階段,累積具有恆久品質的視覺信息,都會喚醒人們對大自然孺慕的本性。質樸的創作,藉由何種媒材呈現不是最重要的,自行旅中汲取藝術創作的靈感,也與技法無關;重要的是,郭娟秋自我要求的創作力,在加入時間性的創作靈感,攝影作品〈行旅中的即影-1〉風格獨一無二,再者,也因為單版唯一性,更顯珍貴。

 
[1]2006年11月郭娟秋在紫藤廬【行旅中的即影】攝影展曾云:「攝影與繪畫於我實為同一件事,只是用著不同的媒材方式表現,表現著我與世界的關係,在這一內一外的折射之間,讓自己看見世界,也看到自己。」
[2]「捕捉時空圖像 轉化為內在思維的藝術創作者郭娟秋」柏夏瓦人文旅舍peshawar3 在天空部落發表於May 6, 2007 http://diary.blog.yam.com/peshawar3/article/354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