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滿畫面的散落零件,如同從盒中剛拿出的組裝模型片一般,物件與物件之間,必須扭斷連結,再經由規則重新組裝,成為它應有的樣子。
盧明德的畫作不同於早期挑戰媒體、媒材充滿了對時代的前衛想像;藝術作為前衛、激進的手段,連結著藝術世界的脈絡,想像藝術在媒材、媒體上的種種可能性。而近年的畫作作品中盧明德的想像,在充滿人文關懷下,對世界萬物的撿取及拼裝,顯示了當下交錯、相接的生命樣態;能見到藝術家如何思考世界,想像世界的種種可能性,在各種圖像脈絡中,彰顯作為藝術家身份的人的存在。
唐代畫家張躁說到:「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意指著觀察外在萬物,經創作者內心的轉化,而成為創作。關注內心,師法自然,藉由花鳥山水的種種外在的重新詮釋及思考,轉化為當時代的人類心境。自然之生成,成為了探究萬物之初。然而,在我們廣泛的接受種種媒體的洗禮後,我們見山之時,是否依舊是山?
在農業變革、基因改革、自然生態破壞與保育、生科產業的茁發,種種自然之物的非自然型態,非自然之物的自然型態。自然,早已非千年前的樣子。那些魚、花、鳥、那些植物蔓生,終究成為不可辯解的一大團塊。盧明德在數十年的創作生涯中,不斷地嘗試改變從媒材、媒體到思想都不斷地在個人的時空轉換中,不斷演變,是自然的演變,如果人類也是自然之物。
如何重新拼組這些散落的圖像?藝術家又如何藉這些畫作重新鏈結世界?就像是剛從模型店買回的組裝模型,盧明德在作品中留下了一片片的線索,端見其個人的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