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活動會員 訪客 您好,歡迎進入藝術書香,跟我們一起來看見更美好的世界吧
百夜藝術默讀
活動會員

053 盧明德 如果人類也僅是自然之物

專文導賞/侯昱寬,獨立策展人暨藝評家
原文刊載於《藝術認證》雙月刊89期(2019年12月)

 

盧明德|如果我有權力選擇|綜合媒材|2010|150x150cm|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Lu Ming-te|If I Had the Power to Choose|Mixed Media

 

佈滿畫面的散落零件,如同從盒中剛拿出的組裝模型片一般,物件與物件之間,必須扭斷連結,再經由規則重新組裝,成為它應有的樣子。
 
盧明德的畫作不同於早期挑戰媒體、媒材充滿了對時代的前衛想像;藝術作為前衛、激進的手段,連結著藝術世界的脈絡,想像藝術在媒材、媒體上的種種可能性。而近年的畫作作品中盧明德的想像,在充滿人文關懷下,對世界萬物的撿取及拼裝,顯示了當下交錯、相接的生命樣態;能見到藝術家如何思考世界,想像世界的種種可能性,在各種圖像脈絡中,彰顯作為藝術家身份的人的存在。

唐代畫家張躁說到:「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意指著觀察外在萬物,經創作者內心的轉化,而成為創作。關注內心,師法自然,藉由花鳥山水的種種外在的重新詮釋及思考,轉化為當時代的人類心境。自然之生成,成為了探究萬物之初。然而,在我們廣泛的接受種種媒體的洗禮後,我們見山之時,是否依舊是山?

在農業變革、基因改革、自然生態破壞與保育、生科產業的茁發,種種自然之物的非自然型態,非自然之物的自然型態。自然,早已非千年前的樣子。那些魚、花、鳥、那些植物蔓生,終究成為不可辯解的一大團塊。盧明德在數十年的創作生涯中,不斷地嘗試改變從媒材、媒體到思想都不斷地在個人的時空轉換中,不斷演變,是自然的演變,如果人類也是自然之物。
 
如何重新拼組這些散落的圖像?藝術家又如何藉這些畫作重新鏈結世界?就像是剛從模型店買回的組裝模型,盧明德在作品中留下了一片片的線索,端見其個人的世界觀。

盧明德|謎|綜合媒材|1991|124x122cm|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Lu Ming-te|Enigma|Acrylic, electronic image, soft paper, board, etc.

盧明德 | 〈兔子學螞蟻走路〉 | 綜合媒材 | 2010 | 150x150cm | 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Lu Ming-te|Rabbit Imitating How Ants Walk|Mixed media

文化與自然

在盧明德的作品中能見到亂竄的多樣化的圖像,持續反覆的大量的生物,一九九一年「生態圖鑑」系列的〈謎〉一圖中,以拼貼方式,在平面的維度中,連結各異的圖像。眾多的海洋生物中,昆蟲、哺乳類、兩棲類、鳥類亦散布於畫面。人類的脊椎骨,鏈結又與周遭無關地佇立於中,脊椎之上,鳥巢、海洋生物及羊骨。另外,無意義的英文字母、數字及符號,黏放於平面繪畫中。人與生物、文化與自然在畫面中相互抗爭、相互壓制。
 
二O一O年的〈兔子學螞蟻走路〉,同樣的平面構圖,從拼貼到線繪,彩度降低,整體的圖像間出現了某種平衡感,圖像串整成線。相較〈謎〉一圖中,圖像與圖像間的重疊交集,密集且吵雜的聲響感,此作品中圖像與圖像間有了安全的距離,彼此所連接而成的線,也讓畫面有了秩序感。混雜著西方圖鑑與東方剪紙風格的昆蟲、植物,交集於一隻牽引所有線索的兔子。
 
學螞蟻走路,是持續往前,反覆地走,於沙地上留下如同細碎腳印的各樣生物印記。人與生物、文化與自然在此出現了秩序,展現了一種和諧的世界觀,盧明德對於自然的想像,超乎了批判,而進一步地找尋到了兩者之間美好的相處之道。
 
盧明德的畫作總是充滿了大量複雜的資訊及線索,圖像在二維與三維間爬竄、穿梭,以東西方符碼建構出一個連結多樣身體的生物,身處在相對陌生的空間中。〈兔子學螞蟻走路〉中出現的東方剪紙風格的兔子,與圖鑑中追求真實的圖像有所不同,長耳轉為葉子,在剪紙風格中,更能夠隨心所欲的想像所有物種的可能樣態。
 
在二O一O年的〈新山海經-2〉中,我們能見到同樣長了葉耳的兔子,頭上開花的小鹿,線建構了面,也同時連結了所有生物,這些相互牽引的物種。如同東方神話中的動物總是連結了多樣物種,龍的鹿角、鷹爪、獅鬃與魚麟,在平面中能盡情的將物種結合,重新接連組構。
 
藝術家不斷地重複試探著生物的種種可能,如同造物,如同批判造物。這些狀況也愈加的明顯,也展現了盧明德近年來對於創作的思考。

盧明德|新山海經-2|綜合媒材|2010|182x227cm|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Lu Ming-te|New Classic of the Mountains and Seas-2|Mixed media

如果我有權力選擇


二O一O年的〈如果我有權力選擇〉出自「如果歷史由植物書寫」系列作品。由植物書寫的歷史,是否也作為由自然掌權的換位思考。如果文化、人為的產物不再影響生態,生物是否有了其他選擇的可能性?在盧明德的思考中,換位思考,並非如同好萊塢電影中《決戰猩球》(Planet of the Apes,2001)般,地球從人類手中交由另一智慧生物的掌控,依舊以智慧、文明作為掌控者的想像。
 
或許,比較像另一部電影《破天慌》 (The Happening,2008)中花草樹木在居住地遭遇危險時,消滅可能造成危害的生物。作為一文明無用的世界中,植物作為植物,在交互的吸取獲補之間,重組可能的生存型態,想像可能的填補世界手段。
 
連結著九O年代「生態圖鑑」系列、二O一O年代的「新山海經」系列,〈如果我有權力選擇〉同樣地由生物串接出的網狀圖。從抗爭、混亂到和諧,從嫁接、雜交到轉基因,盧明德的想像也連結著時代的脈絡前進。

 

盧明德|新龍年山海經|油畫|2012|90x117cm|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Lu Ming-te|New Classic of the Mountains and Seas in the Year of the Dragon|Oil on canvas

 

盧明德|墨相知系列一號|綜合媒材|2015|130x165cm|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Lu Ming-te|Ink Resonance I|Mixed media

 

畫面中,上方如同疊羅漢般地將各種物種連結,被纏繞一起般地於海面上佇立於四串長柱上,花鳥、魚、蝴蝶、兔子。下方裹著毛皮的兩條魚被魚鉤勾住了嘴,脫離海面,下一步或許就必須成為長柱的其中一員。
 
如仔細觀看柱子的結構,能見到網狀層疊地織出如同顯微鏡下植物方能存有的細胞壁,這是一個以植物書寫的世界,所以依附於上的動植物,成為植物細胞內的一環,成為歷史的一部分。下方的燈塔、魚鉤等人造的物件,在畫作中並不重要,然而魚鉤勾住於嘴之時,這些被細微牽動的生態或許就遭到了改變。
 
在生態系的想像中,生物與環境間必須達成某種平衡,在其他物種的侵入下,則可能造成生態系的失衡,甚至消失。而這樣的生態系想像中,文明僅成為了其中的一環,並非操控著世界的動向,而是作為其中一員的憑藉環境、物種的續續更迭。這樣的生態系想像,似乎更具有一種控制力的存在。在同種、不同種的生物中,共同的生命成為這世界中唯一能書寫歷史的可能。
 
〈如果我有權力選擇〉思考著植物作為自然主宰,涵蓋著雙重主體互換的想像,在文明與自然間變換主體,以及在哺乳類、魚類及植物、昆蟲等各樣生物中恣意地變換主體。於此主體變換的思考下牽引著觀者重思人類本位下的種種成功、發明、利益及思想的進步發展,是否即是人類的成就?盧明德在長時間的作品中,反思著人類作為主體的社會發展中,文明上的進步,或許是自然的退步。
 
回探盧明德的創作,從替生物發聲,建構人類與自然間的和諧想像到主體互換的可能性。種種都揭示著盧明德在創作中依著心境的改變,也逐漸地深化了自身對萬事萬物的想法。
 
模型被組裝完成,那是由多個細胞膜建構而成的立體塊面,每面映射出的都是生物的每個樣態,植物的葉子從細胞膜中迸出,動物的肢幹連接著細胞的脈動。每一次的動作,模型又多了一些組件,增加了更多的塊面,是無盡的拼圖;在更迭中,顯現如果人類也僅是自然之物,僅是作為自然之一員,建構萬物共同生存的可能樣態,刻印不同未來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