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活動會員 訪客 您好,歡迎進入藝術書香,跟我們一起來看見更美好的世界吧
百夜藝術默讀
活動會員

020 Freezing! 盧昱瑞《低溫場域的勞力循環》讀後感

歡迎點閱

語音導賞/單煒明
澳洲University of Wollongong藝術創作博士
嶺東科技大學 副教授兼藝術中心主任、
金鐘獎藝術文化最佳主持人

 
影片導賞/郭力昕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兼傳播學院院長
 

專文導賞/陳伯義,藝評家、攝影藝術家
原文刊載於《藝術認證》雙月刊61期(2015年04月)

盧昱瑞|低溫場域的勞力循環|單頻道錄像(黑白、無聲)|15'30"|2010|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Lu Yu-jui|Labor Cycle in Low Temperature Environment|Single-channel video(Black and white, silent)|Collection of KMFA

 

盧昱瑞|低溫場域的勞力循環|單頻道錄像(黑白、無聲)|15'30"|2010|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Lu Yu-jui|Labor Cycle in Low Temperature Environment|Single-channel video(Black and white, silent)|Collection of KMFA

Freezing是指在溫度降低時,物質由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而這個物理現象在Freezing Point則同時具備兩個不同相的物質狀態,導演盧昱瑞感性的將這混沌特質來隱喻在冷凍廠的工人、在寒冷場域作業的人員以及延伸整體漁業的困境和海洋資源匱乏的問題。


《低溫場域的勞力循環》是盧昱瑞拍攝前鎮漁港冷凍廠勞工與船員的紀錄片,再將其部份拍攝畫面擷取成一部純粹黑白無聲的錄像作品,影片包含著冷凍廠、物件和勞動,彼此循環構成一個回憶的輪轉晶體影像。

在這場追憶勞力的循環裡,冷凍廠無疑是作者精心佈設的死亡式場,當安靜無人之際,他吸納吐氣,緩緩飄送白煙滾滾,曖昧又詭異的閃著蒼白的燈光;當輸送帶如無表情的節拍器,規律地恆常作動,將獲物傳送進入這死寂詭異的冷凍廠;當勞動者在陰暗的角落,無聲揮舞著鐵鉤,像極了中古世紀的奴隸,反覆的勞動,永不止息。

作者在影片的開場與結尾,依照這樣的時間序列來敘述他對低溫場域的一種情緒上的表態,這個表態當然呼應了盧昱瑞在另一個紀錄片《冰點》作品中涉及到漁港「出魚班」的觀點。

然而除了冷凍廠的低溫劇場外,還有其中出席的物件構成了整場戲劇的斷章。計溫器、燈泡、水手項鍊、海圖、時鐘、膠鞋和紙牌,這些物件的出場是作者對於勞動循環背景知識的寫實指標。

計溫器揭示著勞動環境的嚴寒,也暗示著因冰凍所帶來的職業傷害;燈泡則是魚獲的誘捕器,巨大的燈泡陣列是否隱喻著捕撈的極大化,同時也顯示勞動環境的光害工殤;水手項鍊則是遠渡重洋的那一方天地孤寂,長時期被拘束在狹小的空間,永遠的鄉愁面對深不可測的危險。

海圖上標記著世界魚場的領地,那是資本家眼中的金礦,卻是勞動者與海搏命的鬥場;時鐘是勞務的紀律度量衡,人在時鐘指示下,照表操課;成堆的膠鞋是否隱喻魚場枯竭後,勞力解編後的失業狀態,於是勞動循環上岸了,從聘僱的勞動關係轉變成計時的打工族,於是紙牌就變成派遣等工的消遣。

盧昱瑞|低溫場域的勞力循環|單頻道錄像(黑白、無聲)|15'30"|2010|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Lu Yu-jui|Labor Cycle in Low Temperature Environment|Single-channel video(Black and white, silent)|Collection of KMFA

 

 

 

作者在影片的開場與結尾,依照這樣的時間序列來敘述他對低溫場域的一種情緒上的表態,這個表態當然呼應了盧昱瑞在另一個紀錄片《冰點》作品中涉及到漁港「出魚班」的觀點。然而除了冷凍廠的低溫劇場外,還有其中出席的物件構成了整場戲劇的斷章。

計溫器、燈泡、水手項鍊、海圖、時鐘、膠鞋和紙牌,這些物件的出場是作者對於勞動循環背景知識的寫實指標,計溫器揭示著勞動環境的嚴寒,也暗示著因冰凍所帶來的職業傷害;燈泡則是魚獲的誘捕器,巨大的燈泡陣列是否隱喻著捕撈的極大化,同時也顯示勞動環境的光害工殤。

水手項鍊則是遠渡重洋的那一方天地孤寂,長時期被拘束在狹小的空間,永遠的鄉愁面對深不可測的危險;海圖上標記著世界魚場的領地,那是資本家眼中的金礦,卻是勞動者與海搏命的鬥場;時鐘是勞務的紀律度量衡,人在時鐘指示下,照表操課;成堆的膠鞋是否隱喻魚場枯竭後,勞力解編後的失業狀態,於是勞動循環上岸了,從聘僱的勞動關係轉變成計時的打工族,於是紙牌就變成派遣等工的消遣。

 

盧昱瑞|低溫場域的勞力循環|單頻道錄像(黑白、無聲)|15'30"|2010|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Lu Yu-jui|Labor Cycle in Low Temperature Environment|Single-channel video(Black and white, silent)|Collection of KMFA

二OO七年盧昱瑞因在高雄港北堤結識出魚班的老李,進而一頭栽入台灣遠洋漁業勞動者的故事裡,這並不是場美麗的偶遇,而是他計畫中欲描繪高雄這個工業大城的整體勞動環境的變化與整體經濟變遷的關係。直到二O一五年盧昱瑞取得船員證後,親自踏上台灣遠洋漁業在福克蘭群島作業區的踏勘與拍攝,才完整且真切的碰觸低溫場域的勞動循環現場。

如果台灣社會是在九O年代末期開始全球化的進程,那麼早在八O年代初的台灣遠洋漁業就是全球化的實驗平台了,無論是跨國資金與勞動力的調度或是漁船設籍問題抑或是更大的經濟海域的跨國合作,都是我們借鏡與省思在現有區域經濟中的思維與操作,讓我們先看看這個作品,低溫勞力的困境與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