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活動會員 訪客 您好,歡迎進入藝術書香,跟我們一起來看見更美好的世界吧
百夜藝術默讀
活動會員

079 藝術.宗教.文化 賴安淋(安力‧給怒)的〈這是我的愛子,我甚喜悅〉

 



專文導賞/陳秀薇  前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部主任
原文刊載於《藝術認證》雙月刊21期(2008年08月)

 

安力‧給怒(賴安淋)(1958-),這是我的愛子,我甚喜悅 ,油彩、畫布,127×122cm×1+25×20cm×10,1992,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Anli Lai, This Is My Son Who I Love, Oil on canvas, Collection of KMFA

耶穌受洗的宗教題材,在西洋古典繪畫中曾出現多種各異其趣的詮釋;據說達文西最早的作品,便是在其師維洛及歐畫的「耶穌受洗圖」畫了旁邊的兩個天使;看過此作的人,應對畫中苦行僧形象的施洗約翰舉起右手為雙手合十的耶穌施洗之畫面印象深刻,而代表天父的一雙手,放下聖鴿,讓此作展現了神聖、光輝的一刻。
 
根據新約聖經中的馬太福音,耶穌接受約翰施洗之後,天忽然為他開了,上帝的靈化身鴿子降落在他身上,此時,天上傳來聲音:「這是我的愛子,我甚喜悅」。目前身為牧師的泰雅族藝術家安力.給怒(賴安淋),對於此題材必定有深刻的自我體會,因而加入了屬於自己族群的元素,並運用多重象徵意味的手法,兼具作品的精神內涵與外在的藝術表現。
 
此作不以寫實的模擬畫面去描繪聖經故事,整個場域並非在約旦河邊,而是單純的有窗壁面,將光明從外部引進內部。賴安淋認為每一種文化都可以有自己心目中的耶穌,可體會到不同的救贖。他當初學藝術的最大動機是基於對同胞的愛,希望從文化層面幫助自己的同胞,喚起原住民生命的尊嚴。
 
在其生命歷程,從宗教,從藝術,不斷地為「我是誰」尋找答案。族群豐富的文化資產永遠是其創作的根源,即使日漸開闊了視野、純熟了技巧。〈這是我的愛子,我甚喜悅〉為賴安淋留美的畢業展作品;留學的經歷,使其跳脫寫實或形式上的局限。作品在中央的主畫面外,加上四周擺放的十張小畫,形成了有如十字架的外形。小畫中姿態互異的孩童,是自己幼年在山林間玩樂的寫照。
 
作品主畫面刻意分隔的裡和外,希望黑暗的世界裏,每個人都能回歸孩童般純真的心,才能真正感受到宗教的力量,尋見真理,獲得光明。作者刻意以簡化的形象鮮明主題,族群之標識亦只以簡單的圖騰點出,構圖與色彩則虛實配置,隱喻其中的藝術、宗教、文化等多重意涵,留待觀者細心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