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活動會員 訪客 您好,歡迎進入藝術書香,跟我們一起來看見更美好的世界吧
百夜藝術默讀
活動會員

031 塑造玩美曲線—蒲添生與〈運動系列〉

專文導賞/林泱秀,任職於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部

原文刊載於《藝術認證》雙月刊39期(2011年08月)

若不是經過這樣長時間的學習,累積出觀察的功力,才能掌握到內在結構與面的規律,而不只是表面的形體,沒有這樣,或許就沒有以後揮灑自如的《運動系列》作品。 --蒲添生(1919~1996)

 

 

一九八八年九月,第二十四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漢城(今首爾)揭開序幕。那一年的漢城奧運成功地推動了韓國民主化,成為韓國現代歷史上的轉捩點。在全球媒體轉播精采賽程的同時,在電視機前觀賞著世界奧運女子體操賽的台灣雕塑家蒲添生,激發了想捕捉人體「瞬間」姿態美感的即興創作動力。

一九三一年,二十歲的蒲添生憑藉著對藝術學習的理想,獨自負笈日本求學。 一九三二年,他進入了日本帝國美術學校(今武藏野美術大學)膠彩畫科研讀。同年夏日,偶然間見到雕塑科教室中以人體模特兒為對象的寫生,那樣的人體美感首次觸發了蒲添生心底的創作動力。
 
蒲添生憶及當時,「有模特兒當作寫生的對象,比對大自然的花卉寫生更好。這股少年人的衝動是無法形容的,況且大自然的花卉在台灣也可以看得到,但是人體模特兒就只有在學校才有機會見到。」因此,一九三三年他毅然地轉入了雕塑科,而後又進入雕塑大師朝倉文夫的工作室學習,開啟了藝術生涯中人體雕塑創作的歷程。
 
一九四一年返台後,蒲添生爲維持家計,開始接受製作私人委託的胸像及政府大型紀念像。直至一九八○年後,生活經濟的穩定,讓年屆七旬的蒲添生得以展開純粹藝術、自由創作的階段。

蒲添生 |運動系列 10 | 青銅|52× 25× 13cm|1988|高雄市立美術館

Pu Tien-shen|Sports Series-10|Bronze|Collection of KMFA

作品〈運動系列〉是蒲添生於一九八八年前後展開的主題創作。此系列人體雕塑的靈感來自我們先前提到的奧運女子體操運動競賽演出;表現的人體型態,在於捕捉運動中瞬間的狀態,迥異於以往多為靜態坐姿或站姿的創作。

這一系列的「寫生對象」是運動中的人體,因此模特兒的肢體擺位、動作轉換皆非藝術家所能指導與控制的,他僅能透過電視台的轉播畫面,立即地記憶並試圖捕捉瞬間人體線條在空間中的定位,運動的停頓畫面停留時間極為短暫,確實增加了創作過程的難度,但無疑也展現了蒲添生長期以來「忠實寫生」的札實基礎。
 
高美館於一九九五年典藏的〈運動系列〉系列共八件作品;二○一一年,更獲得蒲添生家屬捐贈〈運動系列9〉、〈運動系列10〉兩件作品,使〈運動系列〉的藏品更臻完整。
 
家屬表示,原以為一九八八年蒲添生同時期創作的〈運動系列〉僅留下了八件同為高度六十公分左右的作品。然而,當家人在整理作品及文獻的過程中,卻發現一九九五年出版的《蒲添生、蒲浩明父子雕塑集》[1]中載錄了十件以〈運動系列〉為名的作品。其中〈運動系列9〉亦已在一九九一年登載於《蒲添生雕塑八十回顧展》[2]展覽圖錄中。


[1] 《蒲添生、蒲浩明父子雕塑集》,嘉義市立文化中心出版,一九九五年。
[2] 《蒲添生雕塑八十回顧展》,台灣省立美術館(今國立台灣美術館)出版,一九九一年。

蒲添生|運動系列 9 |雕塑|青銅| 74×20×18cm | 1988|高雄市立美術館

Pu Tien-shen|Sports Series-9|Bronze|Collection of KMFA

 

但登載於《蒲添生、蒲浩明父子雕塑集》圖錄中的第十件〈運動系列〉,簽署年代(1991年)與其他〈運動系列〉作品(1988年)的創作年代有所差距,且作品尺寸亦較其他同系列的作品高大,因此在作品年代和尺寸差異的情形下,家屬當時對於〈運動系列〉第十件作品的認定是存有疑慮的。

但在持續整理蒲添生身後作品的過程中,二○○六年,家屬再度發現尚有一件女子體操作品從未被歸類。該作品的簽署年代為一九八八年,尺寸高度亦與〈運動系列〉其他作品相仿,因此在作品年代相同、尺寸相仿的條件下,這件〈運動系列10〉亦自此被確認。

〈運動系列9〉與其他九件作品則有著不同的創作緣起;〈運動系列9〉又名〈玩球〉,為表現一位少年玩球時的動作樣態。該位少年模特兒為蒲添生的長孫,作品呈現的是他國中時期玩球時,身體與手部動作試圖與腳下轉動的球,取得微妙平衡的模樣。由於也是在捕捉各瞬間動作的協調美感,因此被歸類為〈運動系列〉之一。
 
〈運動系列〉以大弧度的迴旋、翻轉等動態創作的人體雕塑,呈現出空間中瞬時凝結的姿態動感,有別於蒲添生擅用的寫實塑像;此系列以寫意手法並忽略細部的塑造,強化了作品線條與動態間的純粹,觀者得以感受到揉合了「瞬時」、「動」與「靜」等的樣態轉承間之感受。
 
〈運動系列〉是蒲添生晚年的代表作之一,完整地表現了他對人體結構掌握的熟稔,同時簡潔但活潑的形式,也傳遞出蒲添生晚年從心所欲、自由創作的玩性,以及作品中遊刃有餘的藝術興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