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立美術館商標

2020年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政策下,水利局在園區執行內惟埤生態園區水環境營造計畫,湖畔及河道清淤因應工程路徑需求,水岸邊的銀合歡得以有機會以工程經費大量清除。雖然工程開發無可避免造成生態擾動,但卻是重新塑造園區植物林相的新生契機,因此在《泛‧南‧島藝術祭》展覽戶外場域規劃策略下,就擇定以湖域南側約250公尺,作為湖畔地景水系生態植物復甦的場域,並同時在這樣的過程中傳承有關土地開墾及原民應用植物知識系統給南島民族的學子及市民,一起更理解我們共存的土地與文化。

 

在這樣的期待下,李玉玲館長邀請撒烏瓦知部落顧問、中原大學原住民專班的盧建銘老師及西拉雅藝術家劉哲安參與泛南島藝術祭,期望透過塑造復育湖畔的生態地貌以及竹編藝術,讓參觀民眾可藉由植物的認識理解南島民族運用植物的生態智慧、並開設課程讓社會大眾能更了解原民文化。本計畫的植物選用,結合了回復柴山系統及內惟埤塘的原生植物、原住民部落生活運用的生態植物,除了食用、藥用更有編織工藝型的植物,藉由植物的採收後的文化應用以及園藝維護方法…等更深入了解原住民文化。

 

盧老師以身體力行的方式,帶領學子調查著湖畔基地現有的植物,而在戶外空間有許多有趣的不定因子,除了原始設定規劃種植和移植的植物創造低中高原始森林的植物林相,風力、湖水、昆蟲、鳥類甚至居民都會為這塊基地帶來新的物種,湖水流動也會帶來湖中島的椰子或湖岸植物的果實種子。

 

復育這塊區域所清除的強勢入侵外來植物,銀合歡部分木材切斷堆置,可運用作為擋土、樹苗支撐材。細樹枝、樹葉原地碎化為有機質、種植,讓這塊原本土質不佳的土壤更適合昆蟲及植物進駐。在這些勞動的過程期間,與社區居民、生態議題關注者、藝術家進行對話,也是這個藝術計畫很重要的部分。

 

如今,這片生態地景仍持續發展中,隨著人為的、生物的活動以及季節時分的變化,無論何時來這裡都有不同的發現及風貌。

活動花絮

種植莎草

認識莎草(長成約一年後)

學習使用機具

 

學習鋪設石板

採收莎草

學習草蓆編織

延伸閱讀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