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立美術館商標

發展簡史

明鄭時期

永曆15年(西元1661年),鄭成功攻台,開始了明鄭時期,台灣社會由原住民部落漢化的開始,設承天府於赤崁樓,下轄天興、萬年兩縣。內惟即隸屬於萬年縣興隆鄉。鄭氏入台後,為了養兵儲糧開始實施「軍兵屯墾」,讓隨軍來台的移民平時務農,戰時當兵,讓台灣成為反清復明之基地。


當時現今愛河北岸一直到中華一路都是大片的農田景觀,在有文字紀錄的文獻中推測農地型態的應用始於明鄭時期。

清治時期

 

康熙22年(西元1683年),施琅率清朝水師大敗台灣鄭氏水軍,鄭氏政權投降,台灣全島被納入清朝的版圖,承天府改為台灣府,隸福建省,分萬年周圍台灣、鳳山兩縣,內惟當時屬台灣府鳳山縣興隆莊。光緒13年(西元1887年),台灣改制為台灣省,並分為三府、一直隸州、十一縣、三廳。莊陞改為里,內惟改隸台灣省台南府鳳山縣之興隆里。


由於台灣氣候及雨量分布不均,影響稻作,因此在此時開始逐步建立水利設施來支持農業發展。內惟最早開發的灌溉埤塘是硫磺陂,隨著田園拓墾日增,農民因缺水再建堤形成內圍陂(即今內惟埤),早期引下淡水溪之水到蓮池潭在導入內惟埤,當時內惟埤與蓮池潭有前鋒圳、龜頭涵圳、三圳相通,面積36公頃。


據內惟化龍宮主事李茂林先生的訪談,提到「在內惟埤時期,當時的範圍涵蓋現在的市立聯合醫院,一直到中華一路。內惟埤原只是一個水塘,清朝康熙年間,為了便利農田灌溉,逐漸被開闢為人工水埤,盛產蓮藕、菱角、魚蝦。埤裡養有吳郭魚、大頭鰱、鯽魚和貝類等,每年一次定期刻埤(台語譯音)將埤中水放流到適宜撈魚的水位,管理者將主要養殖的吳郭魚、大頭鰱等批售出去;然後再放魚苗繼續下一年的養殖。」可以了解從清代開始,內惟開始建立水利設施,農業、養殖漁業共同發展,成為居民重要的生活經濟來源。

日治時期

 

明治28年(1895年),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將台灣、澎湖割讓給日本。日本統治台灣後,依照清代舊制頒布地方期組織暫行規程,設置台灣總督府,改台北、台灣、台南三府為縣,縣下置支廳。台南縣轄鳳山、恆春、台東三支廳,鳳山支廳之行政區域仍如舊制鳳山縣。當時南鼓山地區為高雄市的交通樞紐及政經中心,市街主要集中在南鼓山地區及鹽埕一帶,工業發展則集中於半屏山北麓、壽山及戲獅甲地區(現前鎮廣濟宮一帶)。內惟屬市區之邊陲地帶,從臺灣總督府土地調查的《臺灣堡圖》資料中,可見到內惟埤整體土地利用仍呈現農業區狀態。

民國時期

 

民國34年(西元1945年)日本戰敗,國民政府來台,內惟在行政區劃分為鼓山區,並配合以農養工政策,維持日治時期的農業型態。民國42年,工業成為國家經濟發展重心,產業結構的變化讓高雄市逐漸形成都會區,民國52年至71年,內惟歷經六次都市計畫變更,其中影響最大者為民國52年公告鼓山區內無設定區變更為工業區,71年內惟配合政策將內惟埤開闢為水上遊樂區,區內公有土地及附近工業區規劃為公園用地。


雖然政策及計畫擬定,但因公告實施後並沒有開發,工業區也未詳細規劃,導致鋼鐵製造廠、金屬機械廠及木業合板類等汙染性工廠散落分布於此,汙染內惟埤和周遭農田,住商混合破壞了整體景觀,埤塘水體也隨之逐漸縮減。

 

民國73年(1984年)因台北美術館成立,高雄市民間藝文界、政界人士強烈建議高雄市規劃興建美術館。民國75年(1986年)市長指示在內惟埤學產地上興建美術館,另於76年(1987年)相關會議決議將園區擴大至41公頃。

參考資料來源:賴鐘國(2006)。高雄市內惟埤地區的區域發展變遷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圖片資料引用改繪自: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網站-日治二萬分之一台灣堡圖(明治版)( 2022/6/21瀏覽)

日治二萬分之一台灣堡圖

美術館園區及周邊發展大事記 

年代 紀事
 1985
  • 民國70年代,在高雄市民的殷切期待與市議會的建議下,1985.02前高雄市長許水德先生指示教育局積極規劃與興建高雄市立美術館,以滿足市民的藝術生活。本案原由工務局提供萬壽山動物園東側山坡地約兩公頃土地,惟美術館為本地藝文活動之重要樞紐,且因萬壽山位置偏西腹地狹小,且交通不便,又恐受水泥廠落塵與海水鹽分之侵蝕,在教育局與藝文界人士建議下地點另作考量。
  • 1985.04許市長榮調台北市,蘇南成市長接任後,裁決美術館預定地於內惟埤學產用地,以27公頃土地興建美術館及美術公園。
 1986
  • 決定在內惟埤省學產用地興建美術館及美術公園,將計畫擴大為四十一公頃。
  • 1986.07由本市工務局新建工程處辦理公開徵圖,由陳柏森、盧友義建築師取得設計規劃及監造權,整個規劃定案於1989.10(6公頃)。
  • 1986.10市府在市政會議上將美術館所在園區定名為「中正美術公園」。美術館整體規劃定案,總工程費新台幣5億元,美術公園5億元,共計10億元,由教育局、工務局逐年編列預算。
  • 1986.11在地藝文界認為「中正」之名過於泛政治化,於11月12日向市府具體提出「內惟埤美術公園暨高雄市立美術館」之名。
 1987 市府經都市計劃會議決議將內惟埤美術公園擴大為41公頃,以土地重劃方式進行開發。
 1988
  • 1988.01故總統經國先生去逝,各界感念其德,建議將美術公園擴大為四十一公頃,改名為「經國文化園區」,並期望在園區內增建市立社教館文化活動中心、市立圖書總館等,以強化文化活動內容及符合區域發展原則。
  • 1988.04.27社教館謝義勇館長兼美術館籌備主任,0501高雄市立美術館籌備處正式成立籌備處委託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規劃「高雄國際雕塑創作研究營」,於1991年6月舉辦第一屆創作營。
 1989 10月謝義勇正式任籌備處主任。
 1990
  • 1990.03.25舉行奠基儀式,而主體工程並於1990.05.10正式開工。
  • 1990.06吳敦義先生接任高雄市市長
 1991
  • 1991.01當時教育部同意國立藝術教育館遷入園區。市府將「經國文化園區」更名「內惟埤文化園區」。
  • 1991.06.08辦理「第一屆國際雕塑創作研究營」,共有10位國內外藝術家參與創作(國內4位、國外6位)。創作營設於美術館園區內。
 1994 完成第一期工程6公頃園區包含高美館建築、戶外雕塑公園,高美館同步於當年6月12日開館。
 1999 1999.12謝長廷先生接任高雄市市長以來,重視內惟埤文化園區之相關建設,第二期工程生態公園動工,包括主湖、小島、沼澤、觀景台。 
 2000 第二期工程2000年底完成。
 2002 第三期工程2002中動工包括入口廣場、遊客中心(之後改制為兒童美術館)、立體停車場、螢火蟲培育生態區等設施,年底完成(第三期)工程
 2004
  • 2004.01辦理「尋找休憩-高雄市內惟埤文化園區美術公園公共藝術設置案」,獲選之楊柏林〈從土地出發〉為國內第一件常設性的水上公共藝術。
  • 2004.03.29「尋找休憩」高雄市內惟埤文化園區公共藝術設置案中,王秀杞〈與牛共享〉獲觀眾票選第一名,雖未取得設置權,但獲高雄東北扶輪社贊助,成為高美館典藏並設置於園區人工湖畔。
  • 2004.09.30第三任館長由高苑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李俊賢接任。
 2005
  • 李俊賢館長邀請盧建銘老師規劃園區西南側為南島園區,種植南島相關特色植物,園區開始種植高雄地名有直接關係的刺竹。推出新公園運動計畫,邀請藝術家繪製KUSO標誌。
  • 2005.01.31園區馬卡道路330號的「遊客服務中心」變更設立的「兒童美術館」正式開館營運,為台灣首創官方大型兒童美術館。
 2006 藝術認證開始有〈埤仔內的故事〉專欄,報導內惟埤公園的故事。以及〈高美鳥事〉報導園區生態。
 2008 李俊賢館長借調期滿回任,由秘書李志剛代理館長 
 2009
  • 政府擴大內需方案,爭取中央預算進行園區拷潭工程。
  • 2009.01.17由逢甲大學建築系借調助理教授謝佩霓接任第四任館長
 2012
  • 2012.11完成「城市門戶美術館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案」,本案除了永久性及非永久性的藝術品設置之外,也強調民眾參與,加入跨領域之節慶性及事件性等活動。 
  • 兒童美術館園區設置2件公共藝術作品,並推出許自貴「變色龍」作品、李明則「溜呀溜」。且於下個月推出《大家的公共藝術》展以及KUSO標誌徵選活動。
  • 2012.11.09高美館與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共同發表「內惟埤文化園區健走地圖」,規劃園區外圍步道及園區內環湖步道二條健走路線。高美館並邀請藝術家林建佑團隊設計17座藝術標誌,建置於園區,讓民眾清楚瞭解健走成效。
 2015 謝佩霓館長借調期滿,由文化局主任秘書簡美玲接任代理館長
 2016 台新銀行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李玉玲接任第五任館長。 
 2017 7月1日高美館改制為行政法人,園區設有地與學產地重劃,教育部開始免徵學產租金,高雄市政府取得管理權。
 2018 10月14日台鐵美術館站完工啟用
 2019
  • 鐵路地下化美術館園區段完工,馬卡道路與鐵路園道縫合,納入園區管理範圍(新增2.6公頃面積)
  • 前瞻計畫爭取水域改造工程委託張瑪龍陳玉霖建築師事務所規劃設計與監造,進行園區中島堤線調整工程與水渠重塑,水質改善工程。埋設園區水循環管線,不定期抽水循環,以改善水質。同時清除園區水岸邊強勢外來種銀合歡林,進行後續水岸復育計畫。
    陸域工程設計更新噴泉廣場、館前廣場及增設環湖道路部分步道,期使空間路徑更加友善、更易到達。

 2020
  • 7月前瞻內惟埤生態園區水環境營造計畫完工
  • 7月泛南島藝術祭計畫,盧建銘老師進行水岸生態藝術教室計畫,復育水岸植物棲地。種植水柳、雜交柳樹、台灣欒樹、樟樹等以複層植栽方式營造植物棲地,同時復育水岸纖維植物。
  • 9月東側景觀工程完工,平面停車場通往圓形廣場增設友善坡道及無障礙坡道,並增設迎賓車道及遮雨圓亭
  • 12月美術東二路人行道景觀改善工程完工
 2021
  • 6月內惟藝術中心工程開工
  • 12月16日輕軌C20臺鐵美術館站通車,C21及C21a站動工,因應輕軌施工新增美術館路人行步道,平面停車場、立體停車場出入口異動,洽公停車場以綠地縫合
 2022
  • 輕軌C21美術館站、C21a內惟藝術中心站於10月5日起試營運
  • 內惟藝術中心於11月開始試營運
 2023 高美館第五任館長李玉玲於6月30日卸任,7月1日起由高美館行政長林羿妏代理館長。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