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最新訊息
首頁
最新訊息
share
113-09-30
頂尖美術館專家共同擘畫美術館未來新藍圖 高美館30週年國際論壇《近未來》圓滿落幕
發佈單位:行銷企劃暨社會資源部
點閱率:341
高雄市立美術館(下稱本館)30週年國際論壇《近未來:美術館實踐再進化》日前圓滿落幕,匯聚來自臺灣、日本、新加坡、英國、德國以及美國的10位美術館專家講者,共同探討藝術機構的創新與轉型,以及美術館如何打造符合新世代需要的環境。為期2天的活動吸引眾多博物美術館從業人員、學者專家以及藝術愛好者參與,迴響熱烈,不少觀眾直呼「講者卡司超豪華」,並表示「很開心有機會和國際指標性藝術場館的策展人面對面互動」、「從豐富的國際案例看見數位溝通力和兒童藝術參與的多元面貌」。
本館代理館長林羿妏指出,30年來高美館以多元豐富的展覽與推廣活動持續深化與城市的連結,而面對科技快速變革,全球面臨少子化、邁入高齡社會下,美術館需思考多元的發展與可能性。此次國際論壇《近未來》聚焦藝術與科技的數位溝通及跨世代共創共學,期盼眾人攜手描繪未來美術館創新實踐的藍圖。
《近未來》論壇首日議題之一「科技與藝術交會的未來」探討美術館實踐當中的科技應用,德國基爾希博物館總監伊娜.內德邁爾(Ina Neddermeyer)以該館三項結合虛擬實境、無人機技術與區塊鏈的展覽為例,探討了虛擬實境與展覽的創新結合,包含透過沈浸式體驗為觀眾帶來全新的敘事方式,同時也拋出批判性的探問,期望觀者思考科技如何形塑人們未來。NTT日本互動藝術中心(ICC)總策展人畠中実則分享了Covid-19休館期間與後疫情時代中的展覽演變,並介紹ICC從2020年起推出的《多層世界》系列展覽,實體展覽與虛擬元宇宙如何同步展出,加以反映現實與虛擬交織的多重世界。
而「相遇在雲端:美術館、博物館的數位溝通力」場次中,日本江戸東京博物館策展人春木晶子介紹官方APP「Hyper 江戶博」是如何因應Covid疫情與館舍空間整修而開發,該款APP替代實體博物館,透過遊戲元素結合館藏的數位化、延伸新的藝術價值,例如將浮世繪人物立體化,讓使用者透過互動遊戲輕鬆認識歷史,讓藝術與歷史知識變得觸手可及。中國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副教授施登騰則以臺灣博物館舍作為案例,強調「虛實對話」的重要性,如何運用數位科技加以提升博物館價值,為觀眾呈現多角度、高解析度的展示體驗,吸引更廣泛的觀眾群。然而,在擁抱數位創新之際,科技應用與文化真實性之間怎麼取得平衡仍是值得持續探討的課題。
論壇次日主題「給下一個世代:如何打造好玩好學的美術館」則回應了未來世代的博物館需求,聚焦於美術館如何與下個世代──特別是兒童與青少年族群的互動,並建立深度連結。英國V&A兒童博物館總策展人艾力克斯.紐森(Alex Newson)向觀眾介紹該館以「共同合作」為核心,延伸出共同設計、共同策展與共同學習的三大理念,針對不同的年齡層受眾提供量身訂製的空間服務,強調與兒童、青少年、社區夥伴和家庭共同打造博物館的重要性。泰德英國館及泰德現代美術館學習計畫與合作關係部主任瑞秋.諾埃爾(Rachel Noel)則探討泰德美術館如何打破傳統博物館殿堂的距離感,並透過與青少年的長期合作計畫聆聽採納年輕世代的意見,進而創造讓青少年觀眾感覺自在並擁有歸屬感的體驗。
高雄兒童美術館作為臺灣第一所公立兒童美術館,教育暨公共服務部代理主任洪金禪分享了高雄兒美館如何以「玩中學」作為策展方向,讓孩童從玩耍中享受藝術,也點出時代變遷下面對設備空間的限制,如何跳脫思維,持續創造陪伴兒少的藝術場域。而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策劃與觀眾參與資深主任Suenne Megan TAN分享了他們如何在疫情期間調整兒童雙年展,以線上與實體的結合,創造沉浸式學習空間,並透過遊戲、友善的空間設計等手法,培養未來的博物館觀眾。
美國聖地牙哥新兒童博物館展覽經理、同時也是視覺藝術家的麥特.皮康(Matt Picon)則介紹新兒童博物館的策展案例如何以遊戲鼓勵孩童自由探索、創造,並在體驗過程中學習藝術,進而激發想像力和創新思維。日本PLAY! PARK策展人小栗里奈則說明該館的展覽遊具不設限玩法,依照孩子們玩耍的方式,每日都有新的面貌,而他們也強調「認真的不合理」,例如給每位來訪者一人一捲衛生紙,並讓他們花時間思考如何玩衛生紙。各國獨特的創新空間設計和參與式策展案例,試圖讓藝術變得更加好玩和親近,從而培養下一代的創造力和美感教育。
全球美術館在數位時代的轉型趨勢下,從科技應用到跨世代互動,呈現出博物館實踐的多元可能。專家們的分享不僅展現了科技與藝術融合的創新方向,更強調了博物館作為持續創造可能性的平台,連結著不同的世代,也展現了藝術、科技與美學教育融合的無限可能。
1_高美館論壇《近未來》9.28圓滿落幕,各國講者、主持人與高美館代理館長林羿妏(右3)共_0
2_《近未來》論壇首日探討各國博物美術館在藝術實踐當中的科技應用。_0
3_《近未來》論壇次日聚焦關注國內外藝術機構如何透過策展打造與下個世代共創共學的藝
4_「科技與藝術交會的未來」場次由曾鈺涓(左)主持,內德邁爾(中)和畠中実(右)共同與談。
5_「相遇在雲端:美術館、博物館的數位溝通力」場次由張白苓(左)主持,春木晶子(中)與_0
6_「給下一個世代:如何打造好玩好學的美術館」上半場次由吳岱融(左1)主持,諾埃爾(左2)
7_「給下一個世代:如何打造好玩好學的美術館」下半場次由劉婉珍(左1)主持,TAN(左2)、皮
8_高美館論壇《近未來》廣獲博物館從業人員與藝術愛好者好評。_0
9_高美館論壇《近未來》廣獲博物館從業人員與藝術愛好者好評。_0
延伸閱讀:
QR Code
無障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