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立美術館商標

Menu

大南方多元史觀特藏室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南方」作為一種方位的指稱,其投射著特殊的地理環境、鄉愁或異國想像、邊緣或異質的文化位置與形象,其意義在台灣多重而複雜的歷史與脫殖歷程亦不停轉變。南方的顯像是炙熱島嶼或者富饒平原?再進一步而言,「南方」獨特之精神地理應如何被勾繪?對話於「全球南方」論述的結盟、跨越、去疆域的樂觀烏托邦主義,南方的再提出一方面是地緣政治既定框架的跳脫,同時,對「南方性」多樣面貌的捕捉,亦成為自我再認識的歷程。「南方」是否真能成為一種思想態度或行動方法,或誠如第14屆卡塞爾文獻展所言「作為一種心靈狀態」?


《South Plus: 大南方多元史觀特藏室》之首部曲《南方作為相遇之所》是此面向「南方」的探勘。主要透過高雄市立美術館館藏1930年代至1960年代之作品,以及相關文獻、檔案,探討南方概念之形塑和可能性,南方是作為一種差異特質與匯聚,試圖導引出一個更具開放性與對話性的歷史意識與研究框架。此展覽特別以1950年代以來台灣南部地區所盛行的畫會交陪情境,現代藝術與歐洲前衛之在地化對話、重新演繹的過程,透過系譜式觀看、時間軸的觀念、劇場性的沙龍氛圍,牽起張啟華、劉啟祥、莊世和等南部知名藝術家與寫生有關的典藏作品,以此探討現代藝術到達南方的會面,時代性下藝術家、群體的交往動態,並形成與當代性、生活性對話的美學場域。
適值高美館25周年推出此多元史觀典藏特藏展,期望經由常態式典藏展讓市民逐步認同美術館,看見南部地區獨特的藝術表現風貌與發展脈絡,同時透過藝術建立對這個移民城市的圖像記憶。

 

 

虛擬實境(VR) 環景拍攝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全球疫情擴大,許多國外美術館暫時關閉,而台灣各縣市美術館與博物館也受到波及,部分藝文館所暫時閉館或是管控參觀人數。

 

因應疫情狀況,高美館緊急與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共同合作,將展覽空間進行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簡稱VR)環景拍攝,並導入iStaging(愛實境)研發之VR/AR人工智慧技術,大幅縮短「VR線上展」製作時間,及時提供教師在校進行沉浸式「線上校外教學」,透過先進的數位VR環景合成技術,與跳躍式導覽動線設計,孩子可以透過電腦、平板或手機等裝置,在展場中漫遊及欣賞作品,並即時瀏覽展覽資訊、聆聽展覽導聆,或欣賞介紹影片,而教師則可搭配線上輔助教材,帶領孩子進一步了解創作者的靈感來源。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VR展區 (點選另開視窗瀏覽 )

典藏特藏室 擴增實境 (AR)

 

 

擴增實境(AR)技術日新月異,常能帶給觀眾驚奇,本次展覽,高美館選擇11位藝術家的14件作品,應用此一技術,目的並非追隨時代潮流,或給予觀眾新鮮的參觀體驗。

 

館長李玉玲表示,教育學習是博物館的重要功能,選擇擴增實境,在於觀眾進入高美館,拿起平板或手機下載,即能相遇高美館典藏品,理解創作的時代背景與體驗藝術家心境。

 

比如林玉山捐贈的〈獻馬圖〉,畫於1943年,採用AR方式呈現,觀眾透過科技應用,觀見從創作、塵封、面世的一段往事,開啟作品與時代糾葛的對話;劉啟祥1939年繪的〈畫室〉,時值新婚不久,透過AR中緩緩流洩的樂音,角色出現的變化,一窺藝術家當年家庭生活寧靜的喜悅與創作力的旺盛。期許透過此種方式,讓民眾體驗藝術家與藝術品的故事。

 

 

 請掃描QRcode,下載典藏特藏室APP

可使用手機或平版觀看與拍照下列作品觀賞。

 

Android系統
建議作業系統8.0(含)以上版本。

 

 

ios系統
建議作業系統11.0(含)以上版本。

 

 

張啟華  旗后福聚樓
油彩、畫布

 

作品簡介
張啟華於日本求學時,每遇寒暑假必返鄉至各地寫生。1931年,和中學老師廖繼春到旗津寫生,完成〈旗后福聚樓〉一作,獲學校銀賞獎,並入選第七回臺灣美術展覽會。「福聚樓」為高雄酒家濫觴。畫中昏黃的午后,閒散路人悠遊於街道,街道近灣處,數人駐足圍觀,寫生藝術家則為廖繼春老師。

 

作者簡介

1910年生於前鎮庄,18歲負笈日本,原宣稱習醫,卻悄悄轉讀東京日本美術學校。1932年,張啟華返鄉於「高雄婦人會館」舉辦首次個展。1933年畢業回台,
成為高雄第一個留日歸國西洋畫家。婚後忙於家族事業,1946年任職三信合作社理事,公務外仍醉心創作與藝術推廣。
(文字整理自高美館數位典藏)

 

 

劉啟祥  畫室
油彩、畫布

 

作品簡介
1939年的〈畫室〉是劉啟祥日治時期大幅群像畫中頗具典範的一件。畫面人物看似複雜,真正角色卻只有三人:身穿白衣、戴白帽,拿著調色盤的藝術家、藝術家夫人,以及一位玩球小女孩。藝術家夫人及玩球小女孩皆以一人多角形式呈現。左上角似在盪鞦韆女子為畫中畫,暗指畫室一景。在看似現實,又具超現實情境的構成中,散發出迷人的美麗與哀愁。

 

作者簡介
1910年生於柳營,1923年公學校畢業後赴日,畢業於文化學院美術部洋畫科。1932年和畫友楊三郎赴法,於巴黎羅浮宮臨摹塞尚、馬內等大師原作,三年後返台,隔年定居日本。1937年和笹本雪子結婚,作品多次入選日本二科會。戰後返台,1948年後定居高雄。和畫友籌組「高雄美術研究會」、「臺灣南部美術協會」(南部展),為奠定高雄藝術發展根基關鍵人物。
(文字整理自高美館數位典藏)

 

 

陳澄波
阿里山遙望玉山
油彩、畫布

 

作品簡介

此作是陳澄波返台定居嘉義(1933-1941)期間致力「玉山系列」的創作之一,流露主觀敘述意識偏好及強烈鄉土色彩畫風的作品。畫面捨棄遠近透視法,代之以色彩、形狀、大小比例暗示山景逼近觀者的空間處理手法,是藝術家個人獨特的風格,深具人文思考的厚度。(摘錄/鄭雯仙)

 

作者簡介
1895年生於嘉義,受教於石川欽一郎。1924年考入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後畢業於西畫研究科。1926年〈嘉義街外〉入選日本第七屆帝展,是第一位以油畫入選帝展的臺籍藝術家。1929年,赴上海新華藝專西畫系及昌明藝苑任教。1946年,任嘉義市第一屆參議會議員。228事件爆發後,嘉義市「228事件處理委員會」推派陳澄波等人代表前往協商。陳澄波遭拘捕且未經公開審判即被槍斃。歿年52歲。
(文字整理自高美館數位典藏)

 

 

林玉山  獻馬圖(畫馬屏風)
膠彩、紙

 

作品簡介

此作原完成於1943年,因228事件塵封近六十年,直到1999年藝術家將作品捐贈本館始重見光明。經修復及重新裝裱後,由藝術家親自補畫復原。〈獻馬圖〉畫面結構單純,由寫生入手,借物喻情,簡潔流暢的線條勾畫出軍伕與馬兒因徵召出征別離家園的一抹憂情,渾潤的設色將單純的構圖烘染得更為傳神。原畫與補畫間的視覺或有些許不協調,但也記憶了作品的歷史紀錄。

作者簡介
1907年生於嘉義。林父在人文薈萃之嘉義美街開裱畫店「風雅軒」,母親為糕餅印模雕刻師,二哥為當地雕刻家,五弟研習西畫,一家人在藝術方面均有所長。林玉山自小顯露繪畫才能。1926年負笈東瀛,入川端畫學校日本畫科。隔年參加第一回台灣美術展覽會東洋畫部獲入選。與郭雪湖、陳進同譽為「台展三少年」。
(文字整理自高美館數位典藏)

 

 

邱潤銀  
油彩、畫布

 

作品簡介
邱潤銀筆下裸女,常以塊面展現量感,加上清晰的輪廓線,使畫中人無不厚實飽滿,姿態坦率不做作,樸實而自然,繪於研究科時期的〈憩〉即為代表作。
此作對人物描繪細膩生動,色塊之間相互流動,表現出渾厚又不失嫻雅的氣質。三位模特兒姿態互動關係及眼波交互流轉,使畫面圓融和諧。前景模特兒身下花布與背景樹叢,各以顏色及筆觸強調出動感,白衣女子及右邊裸女身後白巾,則在整個畫面動勢中相互輝映,增添幾許安詳感。

 

作者簡介
1910年生於美濃,1932年進日本帝國美術學校,後轉入多摩帝國美術學校西洋畫部本科,主修人體素描及油畫,1939年該校研究科畢業。回台後忙於地方事務,直至1976年重拾畫筆。作品以印象派觀念為主,融合部分野獸派技巧。充分展現土地、記憶與藝術之間的生命力。
(文字整理自高美館數位典藏)

 

 

劉啟祥  虹
油彩、畫布

 

作品簡介
1950年,劉啟祥的妻子因病過世,痛失愛妻的他陷入消沉,無心繪事。幸賴友人關懷才走出傷痛與生活困境,全心投入藝術教育。1951年再度提起畫筆,藝術家選擇了〈虹〉為題材。畫中彩虹劃過陰暗的天空,象徵藝術家心境寫照。和戰前作品相比,此作筆觸粗獷,更為簡單率性。

 

作者簡介
1910年生於柳營,1923年公學校畢業後赴日,畢業於文化學院美術部洋畫科。1932年和畫友楊三郎赴法,於巴黎羅浮宮臨摹塞尚、馬內等大師原作,三年後返台,隔年定居日本,1937年和笹本雪子結婚,作品多次入選日本二科會。戰後返台,1948年後定居高雄。和畫友籌組「高雄美術研究會」、「臺灣南部美術協會」(南部展),為奠定高雄藝術發展根基關鍵人物。(文字整理自高美館數位典藏)

 

 

鄭世璠  三等車內
油彩、紙

 

作品簡介
〈三等車內〉為鄭世璠代表作品,頗有時代之意義及民俗的趣味。1949年,臺灣剛脫離日本統治未久,戰後一切百廢待舉。此作忠實描繪彼時人民生活景況。火車上,擠滿了各色人物:穿旗袍時髦上海女性、傳統打扮哺乳婦人,以及辛苦叫賣粽子、枝仔冰的流動小販。

 

作者簡介
1915年生,新竹人。出生於書香門第,小學時,即熱愛繪畫,受李澤藩啟蒙。1937年,畢業於臺灣總督府立台北第二師範演習科,獲當時日藉藝術家石川欽一郎和小原整的指導,從此熱愛寫生,以水彩、油畫發掘台灣鄉土的芬芳美麗。曾任教於小學,並先後在報社擔任記者及銀行美術編輯。
(文字整理自高美館數位典藏)

 

 

張萬傳  高雄教堂
油彩、木板

 

作品簡介
張萬傳的繪畫多源自生活的觀察與經驗,除了愛魚畫魚,古老的建築常引發奇思古悠情。愛寫生的他最喜歡描繪出生地淡水,尤其是大樹下簇擁的屋舍。〈高雄教堂〉畫的是台灣第一座天主教堂–高雄玫瑰聖母堂,豪邁的筆觸具現哥德式和羅馬式的尖塔建築特色。

 

作者簡介
1909年生於淡水,1931考入帝國美術學校西畫科,後輟學,入日本川端畫學校、本鄉繪畫研究所。個性豪邁的張萬傳深受「野獸派」、「巴黎派」影響,粗獷筆觸中,帶著細膩賦色。除了作畫速度快之外,勤畫與尺幅小,都是特色。(文字整理自高美館數位典藏)

 

 

張啟華  高雄風景
油彩、畫布

 

作品簡介
由鹽埕區瀨南街住家眺望出去,張啟華即可望見壽山。壽山與山下風景成為取之不盡日常題材。紅、黃褐色熾染天空,近似晚霞。白色屋牆與光影投射,挽住落日一抺餘暈,唱出生命的禮讚。遠景聳立的壽山與中景尖塔相呼應,前景則是住家露台一隅。層次有序的構圖安排,令人感受沉穩、質樸、溫暖、健壯的高雄性格。

 

作者簡介
1910年生於前鎮庄,18歲負笈日本,原宣稱習醫,卻悄悄轉讀東京日本美術學校。1932年,張啟華返鄉於「高雄婦人會館」舉辦首次個展。1933年畢業回台,
成為高雄第一個留日歸國西洋藝術家。婚後忙於事業,1946年任職三信合作社理事,公務外仍醉心創作與藝術推廣。
(文字整理自高美館數位典藏)

 

 

 

劉欽麟  婦科手術
油彩、畫布

 

作品簡介
劉欽麟於東京慈惠醫科大學就讀時,常與教授實習於婦產科手術室。圖中右立者為指導教授,作者則自畫於左側最後者;此作以實習為題材,有其紀念性,亦代表著當時作者在醫術與藝術上相輔相成的工作情懷。此作曾獲第一屆省展入選。

 

作者簡介
生於1915年美濃。就讀東京獨逸協會中學時,展露美術天分,可惜為恪遵父親遺訓,進入東京慈惠醫科大學深造,專修婦產科並於東京行醫。光復後回高雄創辦劉婦產科,百忙中不忘繪畫,活躍台灣畫壇。1972年受聘日本醫界,移居東京,持續創作,曾獲日本流形展最高獎-文部大臣賞。
(文字整理自高美館數位典藏)

 

 

林天瑞  室內
油彩、畫布

 

作品簡介
曾受教於前輩藝術家顏水龍、李石樵的林天瑞,1952年創作的〈室內〉,可看出扎實訓練下的嚴謹描繪功力,其穩重筆觸、典雅的中間色調與畫面空間層次處理關係,表現出師承和用功痕跡。從藝術家精心營造的氣氛中,可感受一室寧馨與畫中女主角嫻靜優雅的日常生活,美好而安詳。

 

作者簡介
1927年生,茄萣人,畢業於台南專修工業學校土木科。師承顏水龍、李石樵。1949年,北上為「台灣省工藝品推行委員會」工作。1956年遷回高雄,於市立女中擔任代課美術老師。與劉啟祥時有往來,並在「啟祥美術研究所」義務擔任助教。1961年成立「林天瑞設計工作室」,雖業務繁忙,卻從未停止創作。
(文字整理自高美館數位典藏)

 

 

劉耿一  父親的生日
油性粉彩、紙

 

作品簡介
劉耿一的父親劉啓祥,為臺灣前輩藝術家。父親一向是家族核心,歲歲年年,生日從來都是家族大事,兄弟姐妹、孫兒輩會盡可能趕回小坪頂相聚慶生。畫中右上角黃衣女子,為藝術家1950年去世的生母。一幅畫,記錄個人綿綿情感、生命消長及家族記憶。

 

作者簡介
1938年生於日本東京,童年時嚐受二次大戰末期驚慌艱辛但擁有家庭溫馨的日子。8歲隨父母返台,初寓故居柳營,1948年移居高雄。其藝術生涯,隨著居處環境的更易,幾經階段演化。創作繪錄變動中的現實,表達藝術家的社會關懷。(文字整理自高美館數位典藏)

 

 

 

莊世和  詩人的憂鬱
油彩、木板

 

作品簡介
〈詩人的憂鬱〉一作靈感來自莊世和留學期間寫文章投稿的室友,因生活景況起落而引發的種種感觸。創作前藝術家先畫草圖,再拿各種現成紙材或撕或剪,完成拼貼畫;然後按照拼貼素描,最後根據素描以油彩完成本畫!

 

作者簡介
1923年生於台南州。自小即喜愛美術,向東京報名各式繪畫函授課程。1940年年考進東京美術工藝學院純粹美術部,研究二十世紀美術理論和創作,1945年研究科畢業。1946年學成歸國後,與何鐵華發動新藝術運動,1957年創立「綠舍美術研究會」,一輩子致力創作與推動美育。
(文字整理自高美館數位典藏)

 

 

 

莊世和  阿里山之春
油彩、畫布

 

作品簡介
1957年回到省立潮州中學任教的莊世和,常帶學生到處寫生,訓練繪畫基礎。本作以超現實主義技法構成,描繪古木參天,風光明媚,神祕的春天阿里山景色。畫中物雙雙對對,隱喻藝術家當日愉悅創作心情。

 

作者簡介
1923年生於台南州。自小即喜愛美術,向東京報名各式繪畫函授課程。1940年年考進東京美術工藝學院純粹美術部,研究二十世紀美術理論和創作,1945年研究科畢業。1946年學成歸國後,與何鐵華發動新藝術運動,1957年創立「綠舍美術研究會」,一輩子致力創作與推動美育。
(文字整理自高美館數位典藏)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