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111-10-31

《島嶼溯遊:「台灣計劃」三十年回顧展》高美館登場! 高雄作為美術踏查之旅終站

發佈單位:行銷企劃暨社會資源部 點閱率:523
本館10月29日起至2023年1月29日推出《島嶼溯遊:「台灣計劃」三十年回顧展》,這場由陳水財、倪再沁、李俊賢及蘇志徹四位活躍於高雄在地藝術家所啟動的「台灣計劃」,涵蓋空間與時間雙軸線交織而成的30年回顧展,是一場長達10年臺灣自然地理與人文歷史的藝術踏查之旅。高雄作為當年「台灣計劃」「總結展」的終點站,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
 
本展由賴明珠教授策展,以臺灣藝術史為主軸,除了研究紀錄藝術的發展,也以回顧展的型態向廣大民眾作歷史脈絡的介紹。「島嶼溯遊」首站從國立臺灣美術館出發,依循「台灣計劃」軌跡展開島嶼的巡遊,第二站為彰化縣立美術館,終站為高雄市立美術館。
 
四位藝術家皆為「高雄市現代畫學會」成員。本館李玉玲館長表示:「很高興四位藝術家作品回娘家展出。」1980年代晚期,是南臺灣現代藝術運動蓬勃興起的年代。1991年6月「台灣計劃」由陳水財、倪再沁及李俊賢共同策劃推動,隔年加入新力軍蘇志徹,在十年之內於不同縣市進行13場參與式行動藝術展。四位藝術家透過主體(藝術家)與他者(地方)的不斷對話,以及互為主體的交流體驗,以踐履式的藝術行動,完成12個陌生的城鎮、鄉村、離島、都市等不同地域的歷史脈絡與斯土斯民生活特質的體驗之旅,形構出臺灣文化的一體意象。
 
「島嶼溯遊」同時也是四位藝術家自我回歸與自我追尋的旅程。四位結伴/孤獨的旅行者,在可見、真實的「地方」世界中,身為外來「客體」,不得不反思自我與他者,誰才是真正的主體?在疑惑的旅途中,他們打開一扇雙向的門,發現「兩個存有者」,並「喚醒一個雙向的夢」。在對話、交流、溝通的過程中,他們以慣習(低限、抽象新表現、超現實主義等)或實驗性視覺語彙,連結感知的地方,並串連出世紀末臺灣意象。
 
「台灣計劃」創作期間,四位藝術家本身的創作也同步持續發展。他們在前後三十年的創作,與「台灣計劃」之間,實際上維持著雙向的開啟與溝通。每位藝術家獨特的風格形式與理念,每次也會浸潤、映射在「台灣計劃」的作品中;而隨著「台灣計劃」的實踐與新意念的激發,他們的創作同時也跟著整體時空的推演而轉進,產生互為參照、相互迴盪的軌跡。四位藝術家即是在「邊緣意識」、「土地方言」、「主體真理」和「多元對話」四個共享的藝術觀念的激盪與擴延下,以各自獨特的主體思維與風格,完成「殊相」與「共相」並存的視覺藝術創作。
 
《島嶼溯遊:「台灣計劃」三十年回顧展》於本館展出150組件的作品及豐富的文獻資料,展期從2022年10月29日至2023年1月29日止,竭誠邀請各位跟隨著四位藝術家的作品一起溯島而遊。更多展覽資訊請詳本館官網
延伸閱讀:
QR-Code
QR Code
無障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