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最新訊息
首頁
最新訊息
share
114-03-24
高美館《2025高雄獎》頒獎典禮盛大登場! 新世代創意對話 織就大南方永續藝術新章
發佈單位:行銷企劃暨社會資源部
點閱率:156
《2025高雄獎》頒獎典禮3月22日於高雄市立美術館(下稱本館)登場!以城市為名的藝術獎《高雄獎》是臺灣年度藝文盛事,高雄市市長陳其邁、立法委員林岱樺與邱議瑩、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副局長簡美玲、本館代理館長林羿妏、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總監何恩禮、聚和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郭聰田,以及本屆高雄獎評審委員團等嘉賓皆出席典禮,見證新世代藝術家在創作上的對話與激盪。本屆首獎由丘智偉、林弈軒、王仲平三位藝術家奪得並各獲50萬元獎金,葉俊麟獲「何創時書法篆刻類特別獎」,「聚和國際環境永續特別獎」則由張君慈獲得,另有5位評審特別獎及16名入選獎得主同獲殊榮,《2025高雄獎》入圍作品於高美館4樓展覽室展出至4月20日。
甫結束訪美行程的陳其邁特別出席《2025高雄獎》頒獎典禮,他表示,高雄近年在經濟指標、招商引資等各類城市評比中,躍升為六都第一,為此要向所有努力的高雄人喝采。陳其邁並指出,《高雄獎》是最具高雄城市精神、且最為重要的藝術獎項,鼓勵年輕創作者不斷地自我超越,他們富哲學高度、關懷人性的作品,其中深刻的意涵令人相當驚豔。同時,陳其邁也感謝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以及聚和國際響應支持《高雄獎》所設立的獎項,特別是今年新設「聚和國際環境永續特別獎」鼓勵藝術家關注減碳與生態議題,呼應高雄努力實踐淨零轉型的減碳精神。陳其邁期許,《高雄獎》能夠成為新生代藝術家開展藝術生涯的重要里程碑,也呼籲市民朋友定要到高美館細細品味所有入選作品。
本館代理館長林羿妏表示,《高雄獎》舉辦至今已有29年,是臺灣當代藝術中的重要獎項之一,本屆特別將「優選獎」改為「評審特別獎」,並新增關懷環境與土地的「聚和國際環境永續特別獎」,展現當代藝術與時俱進的時代意義。與此同時,《高雄獎》也持續秉持著前瞻性與開放性的精神,以反映當代社會面貌的作品,提供大眾多元思考與多重面向。3月25日臺灣美術節即將到來,林羿妏恭喜所有得獎者,並祝福這群潛力無限的新銳藝術家在未來持續閃耀發光。
《2025高雄獎》複審由賴香伶、陸先銘、蔡佩桂、陳明惠、姚瑞中等五位跨領域的專業評審嚴謹評選,最終決選出得獎作品。複審評審團召集人陳明惠提及,她認為《高雄獎》是臺灣最具內省精神的藝術獎項,不僅止於對於美學表現的關注,還有著對於人們所居土地的關懷。陳明惠十分欣見「2025高雄獎」的優秀獲獎藝術家,不論在創作媒材以及作品議題上的選取,皆是非常多元,不論往內心探討呈現年輕世代對於生活的不安、對過去事物的懷舊,與對於自我認同的焦慮;更對外在社會環境、文化議題提出批判。《2025高雄獎》不僅是當代藝術萬象爭艷的結晶,更對於眾人生活當下的生命與社會複雜性,以藝術提出精彩的觀察與再現。
《2025高雄獎》首獎得主丘智偉、林弈軒、王仲平以多元媒材詮釋當代議題,展現深刻創意。丘智偉的《河邊的巨大之物》從一次偶然散步啟發,探討個人記憶與城市變遷的連結,透過拍攝新店溪等河堤橋樑,結合雕塑、投影、聲響與攝影燈箱,重構被忽視的空間經驗,引領觀眾重新凝視日常中的「巨大之物」。林弈軒的《快樂核世界公司》以誇張繪畫回應社群時代的虛假表演,批判外在訊息的空洞與人們寄託的虛幻理想,在色彩與形式中尋找真實自我。而王仲平的《平面的深度》,則透過攝影探索玻璃內外的視覺辯證,從窗外風景與反射的凝視中,細膩提問影像的本質——拍攝的是風景還是玻璃本身?三位得主以建築、繪畫、攝影交織出個人與社會的對話,為高雄獎注入新世代的藝術能量。
「何創時書法篆刻類特別獎」得主葉俊麟以《觀。自在》突破書法傳統,探索作者與觀者的對話;獲「聚和國際環境永續特別獎」的張君慈,其作《月潮搖籃曲:細胞》則融合自然與身體記憶,喚起環境意識。評審特別獎五名分別由黃奕翔《沉默練習曲》、蕭卓宇《變動的複數主體性》、賴科維《一些杯子》、何宇森《南方雪系列》以及劉怡君《暫時離開》獲選。
本館3月22日於臺灣美術節前夕舉辦高雄獎頒獎典禮暨藝術家聯誼茶會,邀集眾多藝術界人士共襄盛舉,打造多元藝術觀點的交流平台,將得獎藝術新銳推向世界,期盼分享藝術文化的溫暖力量與前瞻精神。更多資訊請至
高美館官網
或「高雄市立美術館」
臉書
與
Instagram
查詢。
【獲獎名單】
高雄獎:
丘智偉《河邊的巨大之物》
林弈軒《快樂核世界公司》
王仲平《平面的深度》
何創時書法篆刻類特別獎:
葉俊麟《觀。自在》
聚和國際環境永續特別獎:
張君慈《月潮搖籃曲:細胞》
評審特別獎:
評審賴香伶/黃奕翔《沉默練習曲》
評審陸先銘/蕭卓宇《變動的複數主體性》
評審蔡佩桂/賴科維《一些杯子》
評審陳明惠/何宇森《南方雪系列》
評審姚瑞中/劉怡君《暫時離開》
入選獎:
曾芷郁、蔡名璨、林餘慶與魏杏諭、莊仟廷、傅聖雅、廖哲頤、劉智淵、梁芸睿、李侑誠、張志達、范章晟、梁瀚云、田欣以、鄭育、劉靜怡、黃姿婷
1_《2025高雄獎》頒獎典禮大合影,活動廣邀藝術新銳與專業人士齊聚,祝福獲獎的新銳創作者在藝術之路持續閃耀發光。
2_《2025高雄獎》首獎得主丘智偉(左)為陳其邁市長(中)介紹其作品《河邊的巨大之物》。
3_《2025高雄獎》首獎得主林弈軒(右)為陳其邁市長(左)介紹其作品《快樂核世界公司》。
4_《2025高雄獎》首獎得主王仲平(左)為陳其邁市長(右)介紹其作品《平面的深度》。
5_高雄市市長陳其邁(左2)頒發首獎予2025高雄獎得主。
6_2025高雄獎複審評審團總召陳明惠(右3)頒發評審特別獎予黃奕翔、蕭卓宇、賴科維、何宇森以及劉怡君。
7_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總監何恩禮(左)頒發何創時特別獎予葉俊麟(右)。
8_聚和國際董事長郭聰田(左)頒發聚和國際環境永續特別獎予張君慈(右)。
9_高美館代理館長林羿妏(後排中)頒發高雄獎入選獎。
延伸閱讀:
QR Code
無障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