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最新訊息
首頁
最新訊息
share
109-07-14
水泥不蓋房子、白膠不黏東西、釣魚線不釣魚?兒美館新展《材料『長』這樣,藝術『展』那樣》 打破你對材料的限制與想像
發佈單位:行銷企劃暨社會資源部
點閱率:1597
在觀看作品時,你曾想過藝術家為何運用信手拈來的周邊物品進行創作嗎?本館所屬的兒童美術館特別推出全新展覽《材料『長』這樣,藝術『展』那樣-藝術家的點石成金術》,專為5-12歲孩童及家庭觀眾所規劃的藝術教育展,企圖打破觀眾對常見藝術品材料的限制與想像,展覽自即日起將於兒美館展出至2021年8月29日,邀請大眾一同來觀察藝術家對某種材料的著迷,並探索其材質魅力究竟在何處以及如何作用。
李玉玲館長表示,兒童美術館現正展出的三個展覽《藝術,在這裡》、《收藏,這樣做》以及本次新展《材料『長』這樣,藝術『展』那樣》其實是環環相扣的,整體都是在談論美術館多元而豐富的典藏,從作品的分類、登錄檢測、典藏管理到保存與維護,期待大眾能從中探索藝術實踐精神,發現材料與物件的關係,體驗創作樂趣,發掘美術館多樣面貌與多重可能。本次展覽《材料『長』這樣,藝術『展』那樣》的策展在文化部前瞻計畫:典藏多功能教育中心的保溫計畫下,起因於兒美館一樓展覽《收藏,這樣做》其中一個小單元〈這樣的作品,如何收藏呢?〉,此單元請觀眾思考,在當代藝術作品中的多元材質表現要如何在美術館的典藏系統進行保存和展示,卻意外引發家庭觀眾好奇與詢問「為什麼藝術家要用特定材料創作?有什麼意義?」,因此兒美館策展人洪金禪觀察到,其中引發的扣問是,觀看作品時,人們看見了材料本身,卻較少聯想材料扮演的重要性,以及材料是認識藝術品的途徑之一;挖掘藝術家的材質偏好、如何作用,又如何反過來定義藝術家,正是本次展覽《材料『長』這樣,藝術『展』那樣-藝術家的點石成金術》展出目的。
藝術家專為兒童發想的藝術體驗
可測度的物質世界,在藝術家手上,成為無法丈量的材質關係。以塑膠為例,點滴輸液管和球池塑膠球,材料差異何其大,然而藝術家在乎的是能否傳達意圖,轉換出精神、塑造自我的特性;此次展覽更邀請到藝術家潘娉玉和五位不同時期的「高雄獎」得主-黃彥超(獲獎年份:2011)、蔡玉庭(2012)、廖敏君(2017),以及本屆「2020高雄獎」的石孟鑫、簡佑任,分別為展覽量身訂做參展作品。
簡佑任選用水泥-這來自大自然,最後卻破壞了大自然的原始「顏料」,作為現地創作的材質,他以太魯閣的地景為主題,引導孩童藉由觸摸作品水泥肌理,學習以藝術的角度思考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廖敏君則透過收集來的物件轉化為祈念,以碳纖維、白蠟、環氧樹酯等材料在作品中封存她對於貓咪的情感與記憶;以白膠作為創作媒介的蔡玉庭,受到身為花藝老師的母親之影響,自幼喜愛白膠有彈性、延展性,乾燥後透明的特點,材質更連結了藝術家的情感、兒時記憶與對生活的敏感。而以現成品創作的石孟鑫,則歡迎觀眾互動參與,透過將物件換位子卡在固定空間的過程中,用不同模式觀看日常再熟悉不過的現成材料。對於鍾情繽紛亮麗材料質感的黃彥超來說,其作品〈123……魚你躲好了沒〉運用大量體積的塑膠球和色彩斑斕的魚群投影,製造鮮明的視覺刺激,如同他對遊樂園的活潑印象;而在藝術大學任教的潘娉玉則以星星作為創作主題,談論不同文化對星星圖象的詮釋或延伸性的解讀,她與廖敏君除了參展作品外,更特別為兒童設計動動手操作區,意在透過模仿或學習藝術家的創作手法,認識創作的內涵。
材質作為設計師靈魂 道出台灣文化設計語言
此外,時尚界如何透過材質表達議題?任教於實踐大學時尚設計學系的周益弘與其設計師團隊范修齊、賴俊辰、魏子淵以及周采丰,思考著如何以在地元素萃取時尚美學風格,以不同的材質呈現設計師對於台灣本土文化的記憶。周益弘多年來不斷思考,快速時尚的過量產製品造成環境的負擔,他以PVC透明布、塑膠防水PP作為媒材,使用這個時代的印記-塑膠,讓問題發酵;菜市場三代的范修齊,以本身對於菜市場的記憶,透過台灣紅的塑膠遮雨帆布、茄芷袋等元素傳達本土意涵;尚在實踐大學就讀的周采丰,則用堅硬但可塑性卻很高的鋁線作為材料,創作以外星人作為發想的鮮明作品,訴說著內心不被社會束縛的靈魂。而台灣街頭巷尾最普通的風景-鐵皮屋,則影響賴俊辰創作,他以舊化鐵皮做衣服,呢喃著居住正義,回應社會與個體生活中的基本居住權問題。魏子淵攝取傳統文化元素作為靈感,以木頭、棉線、亞麻等天然材質,體會傳統手工編織的溫度與天然材料的質感。
館長李玉玲並表示,本展融合藝術與設計,希冀呈現多樣且跨界合作的展覽型態。意在通過日常生活中常見材質,重新認識藝術家如何翻譯物料的哲學性,轉化為心靈樣貌過程。事實上,材質的直覺感受所引發的感官記憶,比我們所想的更滲入靈魂的深處。進入展覽,在「材料實驗室」探索材質的紋理,喚醒觸覺感受;面對作品,想想材料是如何解讀與承載藝術的訊息。
高美館所屬之兒童美術館於今(14日)召開《材料『長』這樣,藝術『展』那樣》展覽記者會,圖左至右分別為、藝術家石孟鑫、簡佑任、廖敏君、設計師范修齊、周采丰、高美館館長李玉玲、實踐大學時尚設計學系助理教授周益弘、藝術家潘娉玉、蔡玉庭、黃彥超與本展策展人洪金禪。
《材料『長』這樣,藝術『展』那樣》藝術教育展專為兒童及家庭觀眾量身規劃,展覽甫開幕,民眾即帶孩子來觀展,玩得不亦樂乎。
美術班師生一同參觀《材料『長』這樣,藝術『展』那樣》藝術教育展,現場歡笑聲不斷。
藝術家廖敏君
藝術家蔡玉庭
藝術家潘聘玉
藝術家石孟鑫
右起為設計師周益弘、范修齊、周采丰
延伸閱讀:
以高美館典藏實踐「藝術生活化」,一起沉浸在繪本書的藝術視界吧!
兒童美術館「閃閃發光兒童節」.春天藝術節「草地音樂會」 這個兒童節連假,帶你一路從白天玩到黑夜!
4/4(四)~4/7(日)呱啦嗚啦 呱啦嗚啦 兒童節派對
賞明月,嘗好味,齊聚一堂慶團圓 高雄兒童美術館8/21胖叔叔說中秋故事活動登場!
QR Code
無障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