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精選典藏
首頁
典藏與研究
典藏
精選典藏
share
袁廣鳴/Yuan Goang-Ming
棲居如詩/Dwelling
綜合媒材
錄像裝置/Video installation
5min.
2014
No.
4859
作品賞析
《棲居如詩》_The poetic apparition 如詩的幽魅
最初詩將人引領至大地之上,使他屬於大地,從而引領他棲居其上(Poetry is what first brings man onto the earth, making him belong to it, and thus brings him into dwelling.) _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1889-1976)
影像裡,陽光斜斜地從窗邊射進某個不知名小家庭的客廳裡。這個懶洋洋地悠閒午後場景,以標準的『IKEA』、『無印良品』設計品味,給出了一種被消費潮流規範化的『小確幸』和『歲月靜好』的高度文青風尚的「美好」…僅僅在角落裡偶有向上浮昇的氣泡…,然而那靜謐、甜美的小客廳無聲中緩緩地浮現著某種令人窒息的不安…直到爆炸聲響起的剎那。恰是在那詫異驚嚇的當下,觀者得以發現這美好的場景竟然只是水族箱裡的仿真模型,這美好的小家庭一隅從來不是真的,只是個擬仿潮流、品味的小模型,影像裡唯一真實的竟是那水族箱裡規律浮顯的氣泡。而唯有當爆炸聲響時,「真實」才從而顯現。
影像作品《棲居如詩》名稱源自於,1951年德國哲學家海德格以浪漫主義詩人荷爾德林(Friedrich Hölderlin, 1770-1843)的詩句為題所寫的講稿。一如荷爾德林所言:「…創建那持存的東西」, 袁廣鳴的影像,讓那猶若幽魅般倏忽顯現卻又消逝的世界影像,昇華為生存和生命的吟唱。作品中,那不安適的「日常」宛若幽魅般,倏忽間讓人失去了棲居之所。作品《棲居如詩》開始了一個關於生命何去、何從以及如何棲居的探問,影像直指著當代台灣的現實中隱藏在現代性政治、科技、經濟結構中那不確定的變貌及危機,而棲居難以為繼的處境。
一如海德格以及荷爾德林對於「詩」的態度詩人「只能在沒落中苦鬥」。藝術家以影像作詩召喚著那隱然的真實存在,於是藝術家以轟然、嘹亮的聲響,不安地吟唱著並不美好的未來。「不安」的德文(Unheimlich)字根是家的意思,指的是人失去如同在家般安全與舒適的生活。恰是這『失了根的不安』(Unheimlich)構成了袁廣鳴其作品的美學特質。因為不安(Unheimlich)始終瀰漫,於是詩性與藝術成為了精神唯一可棲之地。通過作品,袁廣鳴以影像提出了一個關於棲居的問題;同時也給出了一個精神和靈魂可棲居的所在之處_在那詩意的影像裡。
(撰文/獨立策展人、藝評、實踐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沈伯丞)
無障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