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精選典藏
首頁
典藏與研究
典藏
精選典藏
share
江兆申/Chiang Chao-shen
山水/Landscape
水墨
水墨設色、紙本/Ink and color on paper
74 × 145cm
1992
No.
850
作品賞析
畫幅正中,立一座巨大的三角形石山,石面以水墨縱筆皴寫後,再以淡赭石敷染,由於敷染次數甚多,故凝實潤澤、厚重堅實,穩住了整幅畫面的氣勢;近景出現在畫幅下沿,左右皆立有磐石,磐石之中有二曲徑,一小道通往背山瓦屋,屋中有二位士人。另一位小道通往右側的泛舟湖,湖面未作水紋,明朗清澈,一舟子據舟閒坐於湖邊。橫列平穩的樹林在畫面下方一字排開,從左貫穿至右而緊鄰湖邊,其蒼松翠樹或奇或直,各有韻致。再將視線移至畫幅左面,山下杉林茂密,林邊的階梯小道蜿蜒直上,長梯直通山上的朱色山門,繞過山門必別有洞天。綜觀全圖,畫中的人物、瓦屋、樹木畫得都非常精細,山石的皴法則融合南宗婉約疏秀的披麻皴法和北宗勁健雄強的斧劈皴法,用墨設色皆淡,呈現的是明朗清雅,給人一片祥和之寧靜。
作者在這個時期的創作(泛指一九九一年之後)泉源,神思來自過去的閱歷、學養;在理念上,除了承繼以往的發展外,另一方面又致力於創作方向在形式上的整合統一,也因埔里畫室寬敞,可專注於宏遠巨構,所作多為大幅巨畫,力追北宋大家雄偉高曠之格局;而造形則較為寬和,筆觸也更為從容穩健,設色亦趨澹雅溫婉,原本不透明的礦物質顏料,在其十多次敷染的運用下,呈現的是一片自然、明朗清淨之境,為特殊難得的畫境。(資料整理撰文/林麗真)
作者款識(落款簽名年款):短棹乘風湖上遊 湖光一鑒湛于秋 小橋夜靜人橫笛 古渡月明僧喚舟 鴛浦藕花初遇雨 漁家燈影半臨流 酒闌興盡歸來後 依盡青山繞客樓 壬申冬日寫袁士元泛東湖句茮菽原江兆申于揭涉園
作者鈐印(朱文白文):兆申茮原(白文)。雙菩提龕(白文) 。埔里(白文) 。質有趨靈(白文)。
簽名位置:左上
關鍵字:山水、湖
藝術家小傳
一九二五年生,一九九六年卒,享年七十二。安徽歙縣 人。幼承家學,父親課讀,母親教字,為日後藝術創作奠下良好基礎,一九四九年來台,任教基隆中學。一九五○年上書溥心畬先生,蒙允接見並錄為寒玉堂弟子。 一九六五年五月於台北中山堂舉行首次個展。九月供職國立故宮博物院,任副研究員。先後曾發表、並出版之論文有「關於唐寅的研究」、「文徵明與蘇州畫壇」、「雙溪讀畫隨筆」等書。一九六九年應美國密西歇大學之邀,以客座研究員身份留美一年,完成十六世紀蘇州地區畫家活動情形之研究,翌年九月在故宮博物院舉行第二次個展,展出旅美作品。一九七二年九月任故宮書畫處處長,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任副院長兼書畫處處長,直至一九九一年退職。在職期間曾舉辦中外大型個展多次,並出版畫集多種,發表演講 可說創造力達到高峰。故宮退職後,避居南投鄉間,遠離塵囂然享受隱者之樂。一九九二年五月「江兆申戊辰山水冊」為大英博物館收藏,同年十月於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江兆申畫展」,並出版作品圖錄。 觀其多方面藝文成就,實根植於深厚之中國人文傳統,無論詩、書、畫、篆刻,皆充滿一股靈奇之氣,由豐富的傳統,創造出「新」境,並於畫壇屹立不墮。
無障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