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05426_A001

  • 林明弘/Michael Lin
  • 聚(高美館)/Untitled Gathering (KMFA)
  • 綜合媒材
  • 乳膠漆、木作/Emulsion on wood
  • 28x30x24cmx80
  • 2022
  • No. 05426

作品賞析

〈聚(高美館)〉是現地製作的作品,它延續了林明弘除了花布圖騰之圖像印象外,更為核心的創作脈絡,即「文化空間」的處理,例如,於2000年台北雙年展展出之〈台北美術館09.09.2000-07.01.2001〉,或者其於2003年曾在西班牙展出的〈花園小徑〉(Garden Passage)也是相當精彩的作品。林明弘擅長打造社交空間,讓觀眾的交流行為轉換場域空間的質性,讓「看與看見」以及對話關係得以辯證地、遊戲地介入。以板凳的裝置形式之同系列作品,或許最早出現在2005年於廣東美術館展出的〈無題 聚〉,搭配類似蚊子影院的放映,重現在現代化過程中所失去的集體記憶。林明弘花布所傳達的質疑,即在於其所佈置之各種「不穩定的」位置,這種不穩定且可拼組之特性亦反映在此系列作品。這些不穩定的位置,亦即觀者所佔據之「文化位置」(location of culture),主體位置散落各處。而〈聚(高美館)〉所引起的社交與遊戲行為,則致生了我們所有人的共同課題:回望那被壓抑的文化記憶。(撰文|賴駿杰 國立臺灣美術館展覽組助理研究員)

藝術家小傳

1964年出生日本東京,霧峰林家之後,林明弘於臺灣成長至8歲便前往美國求學,美國加州巴沙狄那(Pasadina)藝術中心設計學院(Art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ACCD)藝術碩士,現居比利時與臺北。林明弘多國的成長經歷,促使其成為一個長期游移在疆界與疆界之間的藝術家(賴駿杰,2007)。曾與香奈兒(Chanel)、植村秀(shu uemura)、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 LV)等眾多國際品牌跨界合作,他最為人熟知的是放大花布––不論是臺灣傳統花布,或詮釋既有圖案為新花布––讓鋪天蓋地、絢爛繽紛的大型公共藝術作品結合日常生活情境,與空間形成相輔相成的「合作關係」,成就社交、互動和共享愉悅氣氛的場合。

樂於以藝術裝置打破藝術與非藝術的邊界,林明弘對此表示「我的作品不是獨立掛在牆上的一幅畫,它要跟周圍環境產生互動」,他將作品融入「背景」,可以踩、躺、坐、臥,當藝術品、商品與展品的界線模糊,也不斷刺激大眾觀看藝術、觀看空間的新視角。問及對傳統花布的期許,林明弘希望「讓它變成驕傲」,當觀眾置身於不同花色和圖紋之間,除了濃厚的親民特質,也浸潤在其所藴含的文化、歷史與記憶花海,共同搖曳。(整理|郭冠廷)

參考資料:
賴駿杰,2007。「家」的遙想-論林明弘的創作脈絡。伊通公園ITPARK網站。瀏覽日期:2024年4月15日,檢自:https://reurl.cc/dyqax2。
無障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