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精選典藏
首頁
典藏與研究
典藏
精選典藏
share
葉竹盛/Yeh Chu-sheng
作品I (秩序與非秩序系列)/Work I (Order and Non-order Series)
綜合媒材
墨水、石膏、蠟筆、壓克力顏料/Ink, plaster, crayon and acrylic
91x122cmx2
1983
No.
3103
作品賞析
88年,葉竹盛剛從西班牙留學回國不久,對於環境生態受到破壞感到憂心,因而藉作品控訴。左幅以焚燒的稻草代表受破壞的生態,為作出肌理,還加了石粉及南寶樹脂;斑駁的人類胸骨及手骨代表了生物殘骸,同樣受到傷害與腐化。右幅以碳精筆精準畫出人的基本結構,醫學上因解剖、分析而不斷有新發現,科學固然對人類有貢獻,但也有時卻也破壞了自然運行之道。
藝術家小傳
一九四六年生於高雄鼓山打狗山麓。一九六三年入高雄中學師事羅清雲,一九六七年入國立藝專受教於李梅樹、楊三郎、李澤藩、陳景容等人,至一九七○年畢業。一九七二年任教於前鎮國中。一九七三年與朱沉冬、洪根深、劉鐘珣、李朝進成立心象畫會,探討新表現,希望將超現實和抽象結合,透過個人深層心理,以表達社會現象,開始出現實驗性多媒材作品。 一九七五年,葉竹盛赴西班牙留學,受西班牙當代名家達比耶的藝術表現影響,而觸動其藝術思惟。一九八二年返國後,先後任教於國立藝專、東方工專、台南家專、國立藝術學院等校,並舉辦多次個展,與畫友成立「南台灣新藝術風格畫會」,參加多項聯展。 葉竹盛返國初期正值台灣社會快速變遷,其經過一段時日觀察體驗,逐漸整理出一個較內斂且蘊藏無窮生命力的新環境觀,亦即以一種幽默、親切、諷剌的表現方式,有時運用多媒材的手法,有時則以半具象和抽象的混合形式,抑或溶入若干東方禪意,反映自己個人的心境。 「秩序與非秩序」一直是葉竹盛探索表現的主題,他常寄情於兩個或數個要素以構成作品,其要素,包含著衝突、變動、相剋,彼此卻又相互依存,有自然與人為、有感性與理性。他希望藉由實物本身的屬性和形式的特徵,在畫面上形成自然的結合,靠著作品自己現身說法,讓現象自己和作品物象產生互動效應。
無障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