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05421_A001

  • 走路草農/藝團/Walking Grass Agriculture
  • 兩個太陽-從桃子園到桃子園/Two Suns: Strolling along Toshien
  • 綜合媒材
  • 錄像、玻璃、不鏽鋼、蒸餾水玻璃瓶/Video(color, sound), glass, stainless steel, and distilled water glass bottles
  • 玻璃菱角裝置:20X40X40cm、短凳:40X137X40cm、長凳:40X185X40cm/錄像:15'
  • 2022
  • No. 05421

作品賞析

〈從桃子園到桃子園〉作品來自於走路草農/藝團2022年於高雄內惟藝術中心展出的《兩個太陽》系列之一。走路草農/藝團成立於2014年,由劉星佑和陳漢聲組成,兩人分別來自藝術史與新媒體藝術背景,他們的創作主要透過兩人的農業家庭背景,在藝術、農事勞動、社會經濟間,實踐出一處可對話的空間。作品時常出現菱角、鳳梨、西瓜等農產品圖案,亦會設計多場文史走讀、農務活動,甚至是將農產品重新設計包裝販售,近年也嘗試將農產品的圖案製作成NFT,以另一角度來開展藝術與消費之間的動態連結。在當代所謂新類型公共藝術、參與式藝術或是關係美學等論述間,他們都試圖從藝術創作找到與社會的新型態共生關係。

這次典藏的作品〈從桃子園到桃子園〉延續他們一貫關注的農務與當代社會的命題,以高美館近期典藏品日本畫家田中善之助描繪高雄桃子園一帶景色的作品〈桃子園早春〉(1937)為基底,將同系列作品中〈菱角?芋頭?蒸餾水!〉的高雄蒸餾水工廠所使用過的玻璃瓶以及菱角田等不同層次的綠色色塊,放置在影像畫面中成一錄像裝置作品。該作品不僅透過田中善之助的筆墨來回訪日殖時期的桃子園風景,更以不同層次的綠色作為行走於時間的索引,從高雄過去種植菱角的埤塘光景,過渡到以重工業為主要城市經濟發展的歷史脈絡。且日本海軍在1939年曾興建左營軍港作為南進基地,桃子園地區的居民被迫遷村至左營新庄子及鼓山內惟,〈從桃子園到桃子園〉作為內惟藝術中心甫開幕展出的作品之一,亦可看出地方新興美術館企圖從當代藝術視角來回溯在地文史的濃厚意味。(撰文|陳思宇 藝術文字工作者,現為典藏雜誌社編輯)

藝術家小傳

於2014年成立,主要創作成員為陳漢聲(1988-)與劉星佑(1985-),兩人的背景相似,同樣出身高雄務農家庭且熱愛藝術。把藝術與農業串連的初衷,其實是想讓自家的長輩更了解他們在做些什麼,希望將創作變成溝通的方式。「治本於農,以農入藝」成為他們實踐的方法與目標,透過藝術的眼光,重新檢視農業在社會中的角色,並且讓農事中調和自然與人文生活的態度啟發藝術創作,思考藝術的可能。

在創作題材上關注環境議題、食安問題以及農民權利等社會事件,並結合地誌學、考現學與物質文化的研究,透過更多的實地走訪與切身訪談,挖掘更為深刻的檔案式文件。除了創作,也著重策展與推廣的經營,希望將藝術的視野從白盒子走向實質的土地上,讓參與者都能影響彼此,進而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曾參展於法國龐畢度、曼谷雙年展、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南市美術館、嘉義市立美術館、高雄內惟藝術中心等。(整理|賴逸芸)
無障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