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TonyOursler-Cast

  • 湯尼˙奧斯勒/Tony Oursler
  • Cast/Cast
  • 綜合媒材
  • 娃娃、行李箱、錄像(彩色、有聲)/Doll, suitcase and video projection (color, sound)
  • 58.4x49.5x69cm
  • 1996
  • No. 05157

作品賞析

1957年生於紐約的湯尼‧奧斯勒(Tony Oursler),作品往往藉由虛實交錯的影音介面,結合錄像、聲音、雕塑、裝置、行為等媒材,融入幽默又譏諷的意涵,延伸至對人、心理、社會及科技相互關係的思考。他是美國錄像藝術先鋒之一,曾參展第九屆和第十屆卡塞爾文獻展,以及紐約現代美術館、惠特尼美術館、龐畢度中心、科隆路德維西博物館、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丹麥ARoS美術館、羅馬當代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等藝術機構展覽,備受國際藝壇矚目。
  奧斯勒慣以錄像投影結合物件及空間裝置,營造現成物、人偶、形體與聲音彼此交織情境,進而投射出人物的心理情緒,展現多維度空間下的影像魅力。自1990年起,他與表演者萊波爾德(Tracy Leipold)合作創造人物的人格型態,進行手提箱系列作品。手提箱作品如〈Cast〉(1996),將手工縫製人偶置放於行李箱中,讓原本無生命狀態的物件,透過投影人偶之感官表情及喃喃自語的情境氛圍,以輕鬆詼諧形式、象徵暗喻手法,形塑作品中角色心理面向及戲劇性反饋,傳遞深刻情感的主題與思維。(撰文│臺灣國際錄像藝術展(雙年展)創辦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教授 陳永賢)

藝術家小傳

湯尼˙奧斯勒(Tony Oursler, 1957-)出生於美國紐約曼哈頓(Manhattan, New York),自小受父母薰陶而對文藝創作產生興趣,1979年獲加州藝術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文學士學位。大學時期約翰‧曼德爾教授(John Mandell)有關觀念藝術的教導,啟發他在素描、繪畫之外,嘗試將創作與日常生活中的電視媒介及戲劇表演連結思考。1980年代回到東岸,於紐約設立工作室,現居住及工作於紐約。
奧斯勒為美國錄像藝術先鋒,作品結合錄像、雕塑、繪畫、裝置、行為藝術等多重媒介,將影像自二維空間中解放,實驗虛實交錯的介面,創造獨特且變異的三度空間,並以幽默、諷刺、夢幻的手法探索人性與大眾媒介科技之間的關係。常以人類頭像為主題,投影於物件而轉換為有趣的裝置,如布娃娃、日常用品、白色物體等,甚至擴及戶外空間如水面、樹木、煙霧、建築等。其面部錄像投影作品,彷彿活生生的雕塑個體,會喃喃細語、吶喊、抽搐、驚恐地注視或與觀眾互動,創造出宛如劇場或幻境的氛圍。奧斯勒以大眾媒體作為靈感發想,在多媒體、影音及詩文之間,發展出模擬人類心理的錄像雕塑與裝置,引領觀者探索個體心靈、大眾文化與現代科技之間的關係,同時研究新媒體對於人類意識的影響。
奧斯勒曾在眾多國際知名機構展出,如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惠特尼美術館、洛杉磯當代美術館、法國龐畢度中心、德國科隆路德維西博物館、卡塞爾文件展、英國泰德現代美術館、西班牙瓦倫西亞現代藝術學院,澳洲新舊藝術博物館、義大利羅馬當代美術館等。作品可見於多處國際公營及私人收藏。(整理│陳美智)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