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精選典藏
首頁
典藏與研究
典藏
精選典藏
share
李俊賢/Lee Jiun-shyan
魯凱天堂/Rukai Paradise
壓克力畫
壓克力彩、畫布/Acrylic on canvas
227.5×181.5cm×2
2016
No.
4723
作品賞析
作者李俊賢很早就和魯凱結緣,但真正比較深入約是2006年開始,也是在擔任高美館館長期間,力推南島計畫案,而進行密集之藝術家訪視及田野調查。經過幾年來的了解,他發現這個主要住在山上的族群,因為物質文化的豐富,加上偏遠而獨立發展,因而產生許多優秀藝術家及真正源自土地的精彩藝術。這就是李俊賢畫此張魯凱作品的創作來源。畫面中包括漂流木和傳統魯凱元素(百合花、百步蛇、雲豹),以及傳說中的小鬼湖之戀。另因有些魯凱文化受到當代的影響,所以在字的方面特別用了螢光色。
〈魯凱天堂〉為李俊賢退休後之大幅力作,其獨樹一格的「台味」繪畫,是南台灣庶民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典範,他的藝術使命是對這塊土地永無止息的關懷,並深入探勘台灣文化底蘊裡的生猛活力。圖文共舞的繪畫形態,是形與意豐富多元拼裝物,融和後現代所有形式符號之可能。採取親近土地內斂外現和灑落俗豔的本土色彩,偏向有溫度及彩度的暖色調,明朗感官的色彩就像南國熱帶氣候,充滿溫度及濕度。(撰文/陳秀薇)
藝術家小傳
1957年生於台南麻豆,小學時遷居高雄,台灣師大美術系及紐約大學藝術研究所畢業。2004至2008年任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曾任高苑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高雄現代化學會理事長、高雄藝術聯盟會長、「南方藝術」雜誌藝術總監等職。 李俊賢是貼近土地的創作者,早期在紐約以歷史符號為題,著重歷史與現代的關係。1989年回台後,創作以生活經驗和其相關環境為主,可見強烈台灣土地意識及情感,舉凡台灣的景物、歷史、地理、語言、生物、流行文化等,皆為其關切的題材,創作極富個人鮮明色彩。至2017年,已舉辦過十餘次個展。李俊賢並積極以藝術參予社會,在藝評、策展等領域,均有大量累積。(20171219)
無障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