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精選典藏
首頁
典藏與研究
典藏
精選典藏
share
馬白水/Ma Pai-sui
灰碧潭/Bitan (Green Lake) on a Cloudy Day
水墨
彩墨、布/Ink and color on cloth
43 × 86cm
1972
No.
3114
作品賞析
……那幅碧潭,山水雲天不分,而山水雲天自有。碧潭的山被水浸透,山像去皮的水蜜桃,未溶的冰淇淋…… ---王鼎鈞〈畫外文章〉
風景寫生是馬白水一生藝術創作的主要表現形式,他將自己的繪畫歷程分為三個時期,從描寫自然著手,進而表現自然,最後創造自然,建立馬氏獨特的繪畫風格。這三個時期也大致可從他先後的居住地作為分水嶺;1909 年出生後在大陸的40年,歷經求學、結婚、生子,並為謀生走遍大江南北畫遍各地名勝,奠定他的水彩描繪能力;1948年底到台灣旅行寫生,卻因兩岸局勢丕變而定居台彎,並受聘師範大學教學27年之久,是表現自然橫跨創造自然的前期,可說是他藝術創作生涯最重要的時期;1976年移居紐約定居27年直到過世,此時依然維持到世界各地旅遊寫生的習性,集大成於一身,創造自然畫意。
馬白水的畫作,總是色彩鮮豔亮麓,這不是不可說的秘密,只是「少用混色而已」。1957年他就已在《水彩畫法圖解》書中提出:「單純原色自然漂亮,兩色調配切忌對比,三色相加非常可怕。」也因此對於水彩顏料的需求,每一種色相要有四種色階以上,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新鮮感」,也因此他對色彩的色相、彩度與明度的要求極高,力求新鮮效果。1964年開始使用中國的宣、綿紙與毛筆等材料,進入中西融匯的彩墨畫創作,對馬白水而言,加上傳統水墨的墨色,運用得當,則有紅、黃、藍、黑、白五彩繽紛的效果,墨色的加入,讓明朗而豐富的色彩,收斂而不顯「火氣」,彩與墨融合併置,有著水彩的亮麗,與水墨的文人氣息。這就是馬白水畫作的特色,從西方水彩入手,融合中國水墨,以彩墨集其藝術大成。
定居台灣期問,他的足跡遍及台灣中南部阿里山、台中公園、澄清湖與高雄港等名山勝景,1958年東西橫貫公路(中橫)開通,更受邀寫生太魯閣等名勝,但他最常造訪寫生的還是台北近郊的碧潭、淡水與野柳等地。其中「碧潭」主題有水彩也有彩墨,從現場寫生到表現意境,從晴天到黑夜,可作為馬白水各式畫作的最佳典範。作家王鼎鈞特別喜歡馬白水畫中之水的表現,曾在〈畫外文章〉中寫道:「……1972年的那幅碧潭,山水雲天不分,而山水雲天自有。碧潭的山被水浸透,山像去皮的水蜜桃,未溶的冰淇淋……」形容的正是1972年創作的〔灰碧潭〕。
橫幅的畫紙比例與墨韻漬水的自然肌理,都是中國畫紙或絲絹的特色,馬白水追求筆法一揮而成的筆觸表現,以墨色表現山雲間的灰濛畫意,上重下輕的山頭,先濃後淡的向下延伸,漬水墨痕,自然流露出落筆爽快的筆墨情趣,是馬白水彩墨創作的特色之一,蘊藏在山頭左右與後方綿延的山雲墨色漸淡,像是疊疊山巒,也像是層層雲彩,毫無壅塞之氣。層層疊疊的墨跡可謂此畫作之精神。
橫跨湖面山林間的吊橋是碧潭景觀重要的特徵之一。一大片墨色山壁的以中下方,淡赭色吊僑從右方向左側延伸,再向下走到土黃色的湖岸邊,被包圍在倒ㄈ字型的藍色湖面之中,在灰濛的畫面裡,中明度的土黃色與水藍色,與中灰墨色融合一體,瀰漫在寧靜之中。猶如馬白水對色相多樣的要求,此三大塊色彩中,又各有不同彩度或明度的色相色彩,不顯單調。水、彩、墨三者間的關係,在此畫作中尤其融洽,山水間的水氣瀰漫,予人含蓄的文人氣息。 (撰文╱應廣勤)
藝術家小傳
遼寧省立師專畢業。入塾後,塾師為之取號「德馨」。師專畢業後,深覺「士香」太女性化,乃以號為名,故一九四八年以前作品,署名「德馨」。後又覺「德馨」筆劃繁複,意思亦俗,且他命中屬土,故改名「馬泉」,但又不習慣稱呼單名,乃拆「泉」為「白水」。 二十三歲起馬白水即離鄉,過著遷徙的生活,先後落腳於北平、西安,一九四九年定居台灣,任教台灣師範學院(現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化大學,國立藝專。其曾任全國美展,中山文藝獎評審,一九七四年退休後定居紐約專事創作,曾受其教導之學生遍及台灣各地,對台灣水彩畫壇之影響極為深遠。 馬白水早年的藝術生涯,由於戰亂的影響,生活顛沛流離,不僅在接受美術教師養成教育階段師資和設備貧乏,且靠其一面教書一面自我充實,而步向藝術家之途,此時期,其可謂處於極端艱困中自我探索階段。 來台後,馬白水一面續任教職,一面從事創作生活。到了知命之年,其寫實風格發展到了顛峰階段,而更進一步推陳出新,發展成形象簡潔,色彩清新。亦即寫意畫風。並逐漸將其寫生和展覽足跡伸向海外,獲得國外藝術界的認識和肯定。 在他從教職退休前後,其藝術創作上不但有了更開闊的視野,更立意要融合中外古今畫風於一爐,開始中國的棉紙、宣紙、筆墨與水彩並用的「彩墨畫」創作構圖和造形也兼採國畫和西洋近代畫的韻味,並嘗試突破限制的「多合一」畫作。 簡單而言,馬白水繪畫風格的演變,可分為(一)描寫自然時期:四十歲於上海大新公司個展以前。(二)表現自然時期:來台至師大退休的二十七年間。(三)創造自然時期;定居紐約以後。 綜觀作者早期作品,水份充足,用筆精確明快,色彩層次細膩,具英國水彩畫風。來台後,漸融合水彩和水墨而發展出彩墨畫,畫面出現較大色面及水墨浸染趣味,色彩強而不烈。
無障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