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馬白水_灰碧潭

  • 馬白水/Ma Pai-sui
  • 灰碧潭/Bitan (Green Lake) on a Cloudy Day
  • 水墨
  • 彩墨、布/Ink and color on cloth
  • 43 × 86cm
  • 1972
  • No. 3114

作品賞析

  ……那幅碧潭,山水雲天不分,而山水雲天自有。碧潭的山被水浸透,山像去皮的水蜜桃,未溶的冰淇淋…… ---王鼎鈞〈畫外文章〉

風景寫生是馬白水一生藝術創作的主要表現形式,他將自己的繪畫歷程分為三個時期,從描寫自然著手,進而表現自然,最後創造自然,建立馬氏獨特的繪畫風格。這三個時期也大致可從他先後的居住地作為分水嶺;1909 年出生後在大陸的40年,歷經求學、結婚、生子,並為謀生走遍大江南北畫遍各地名勝,奠定他的水彩描繪能力;1948年底到台灣旅行寫生,卻因兩岸局勢丕變而定居台彎,並受聘師範大學教學27年之久,是表現自然橫跨創造自然的前期,可說是他藝術創作生涯最重要的時期;1976年移居紐約定居27年直到過世,此時依然維持到世界各地旅遊寫生的習性,集大成於一身,創造自然畫意。
馬白水的畫作,總是色彩鮮豔亮麓,這不是不可說的秘密,只是「少用混色而已」。1957年他就已在《水彩畫法圖解》書中提出:「單純原色自然漂亮,兩色調配切忌對比,三色相加非常可怕。」也因此對於水彩顏料的需求,每一種色相要有四種色階以上,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新鮮感」,也因此他對色彩的色相、彩度與明度的要求極高,力求新鮮效果。1964年開始使用中國的宣、綿紙與毛筆等材料,進入中西融匯的彩墨畫創作,對馬白水而言,加上傳統水墨的墨色,運用得當,則有紅、黃、藍、黑、白五彩繽紛的效果,墨色的加入,讓明朗而豐富的色彩,收斂而不顯「火氣」,彩與墨融合併置,有著水彩的亮麗,與水墨的文人氣息。這就是馬白水畫作的特色,從西方水彩入手,融合中國水墨,以彩墨集其藝術大成。
定居台灣期問,他的足跡遍及台灣中南部阿里山、台中公園、澄清湖與高雄港等名山勝景,1958年東西橫貫公路(中橫)開通,更受邀寫生太魯閣等名勝,但他最常造訪寫生的還是台北近郊的碧潭、淡水與野柳等地。其中「碧潭」主題有水彩也有彩墨,從現場寫生到表現意境,從晴天到黑夜,可作為馬白水各式畫作的最佳典範。作家王鼎鈞特別喜歡馬白水畫中之水的表現,曾在〈畫外文章〉中寫道:「……1972年的那幅碧潭,山水雲天不分,而山水雲天自有。碧潭的山被水浸透,山像去皮的水蜜桃,未溶的冰淇淋……」形容的正是1972年創作的〔灰碧潭〕。
橫幅的畫紙比例與墨韻漬水的自然肌理,都是中國畫紙或絲絹的特色,馬白水追求筆法一揮而成的筆觸表現,以墨色表現山雲間的灰濛畫意,上重下輕的山頭,先濃後淡的向下延伸,漬水墨痕,自然流露出落筆爽快的筆墨情趣,是馬白水彩墨創作的特色之一,蘊藏在山頭左右與後方綿延的山雲墨色漸淡,像是疊疊山巒,也像是層層雲彩,毫無壅塞之氣。層層疊疊的墨跡可謂此畫作之精神。
橫跨湖面山林間的吊橋是碧潭景觀重要的特徵之一。一大片墨色山壁的以中下方,淡赭色吊僑從右方向左側延伸,再向下走到土黃色的湖岸邊,被包圍在倒ㄈ字型的藍色湖面之中,在灰濛的畫面裡,中明度的土黃色與水藍色,與中灰墨色融合一體,瀰漫在寧靜之中。猶如馬白水對色相多樣的要求,此三大塊色彩中,又各有不同彩度或明度的色相色彩,不顯單調。水、彩、墨三者間的關係,在此畫作中尤其融洽,山水間的水氣瀰漫,予人含蓄的文人氣息。 (撰文╱應廣勤)

藝術家小傳

  遼寧省立師專畢業。入塾後,塾師為之取號「德馨」。師專畢業後,深覺「士香」太女性化,乃以號為名,故一九四八年以前作品,署名「德馨」。後又覺「德馨」筆劃繁複,意思亦俗,且他命中屬土,故改名「馬泉」,但又不習慣稱呼單名,乃拆「泉」為「白水」。 二十三歲起馬白水即離鄉,過著遷徙的生活,先後落腳於北平、西安,一九四九年定居台灣,任教台灣師範學院(現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化大學,國立藝專。其曾任全國美展,中山文藝獎評審,一九七四年退休後定居紐約專事創作,曾受其教導之學生遍及台灣各地,對台灣水彩畫壇之影響極為深遠。 馬白水早年的藝術生涯,由於戰亂的影響,生活顛沛流離,不僅在接受美術教師養成教育階段師資和設備貧乏,且靠其一面教書一面自我充實,而步向藝術家之途,此時期,其可謂處於極端艱困中自我探索階段。 來台後,馬白水一面續任教職,一面從事創作生活。到了知命之年,其寫實風格發展到了顛峰階段,而更進一步推陳出新,發展成形象簡潔,色彩清新。亦即寫意畫風。並逐漸將其寫生和展覽足跡伸向海外,獲得國外藝術界的認識和肯定。 在他從教職退休前後,其藝術創作上不但有了更開闊的視野,更立意要融合中外古今畫風於一爐,開始中國的棉紙、宣紙、筆墨與水彩並用的「彩墨畫」創作構圖和造形也兼採國畫和西洋近代畫的韻味,並嘗試突破限制的「多合一」畫作。 簡單而言,馬白水繪畫風格的演變,可分為(一)描寫自然時期:四十歲於上海大新公司個展以前。(二)表現自然時期:來台至師大退休的二十七年間。(三)創造自然時期;定居紐約以後。 綜觀作者早期作品,水份充足,用筆精確明快,色彩層次細膩,具英國水彩畫風。來台後,漸融合水彩和水墨而發展出彩墨畫,畫面出現較大色面及水墨浸染趣味,色彩強而不烈。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