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05265_A001

  • 蟲計畫—呂沐芢、焦聖偉/Euglena Program of Art--Lu Mu-Jen, Chiao Sheng-Wei
  • 東海岸奏鳴曲3/Sonata of East Coast 3
  • 壓克力畫
  • 壓克力彩、畫布/Acrylic on canvas
  • 198x529x5cm (198x176.3x5cmx3)
  • 2020
  • No. 05265

作品賞析

幾何、圓弧和有機的造形彼此交疊,以無序的節奏串流在多層次的平面上,鮮亮豔麗的色彩與光,更為這一構成打開出各種歧異空間世界。那些似鳥非鳥、似人非人,抑或是某種無頭四腳動物、發光的後腦人臉和曲線條輪廓出的有機生命等等,皆被不斷變化的色彩線條圖層披覆著,並與之共用著某部位的形或色,在各自的奇異空間世界裡存在、彼此對話、舞動奔放,交織成這一多彩異質的迷幻世界。這是由藝術家呂沐芢和焦聖偉所共組的「眼蟲計畫」繪畫團隊,所創作名為的〈東海岸奏鳴曲3〉的大畫幅作品,乃是兩位藝術家一起到臺東大學駐村的共同創作作品系列之一。

「眼蟲計畫」此一系列的作品,延伸自為兩位藝術家在組團之初所創作的《隨心風景》系列,而所謂「隨心風景」的創作思維在於,兩位藝術家在共同創作時並不相互溝通、討論,也不相互干涉,彼此也不知對方要出甚麼招式或題材,唯一的設定就是要在某一時間點停下最後一筆,皆端看時空條件而定。因此,以在當下所處場域特性來對應,意即他們兩個會因時、因地、因事、因人而異的來將繪畫內容帶進畫裡。在創作前於畫布對面設置一台照相機,以縮時攝影的方式記錄整個創作過程和行為,個人所畫、所表現出的隨時會被他者覆蓋、破壞,甚至也讓眾旁觀者參與作畫,直到創作時間停止作品於焉完成。充分展現「眼蟲計畫」所強調的分裂、變形、趨光、開心跟自由的理念。作品〈隨心風景-43〉即是在這樣的理念下,於高美館創作論壇展覽期間所展開的現場創作計畫,約莫透過一個月的時間,在展覽現場創作並廣邀民眾參與,讓觀眾看到計畫本身的形式與精神,也讓繪畫行動和互動行為成為展出作品的一部分。

「眼蟲」來自眼蟲藻(學名:Euglena)是生物裡的一個屬,屬於裸藻綱。是一種單細胞生物,既不為植物,也不為動物,兩位藝術家取其名與生命特性,將「眼蟲」認知為生命的原型且又具備著分裂、變形、感光和趨光等生理能力特徵,同時賦予了它不定性的各種造形想像。在這思維的背後,讓我們見到他們倆喜歡科幻想像,與對大自然與土地有著深沉的疼惜,以輕鬆有趣而繁複的視覺圖像和色彩筆調來表現這份關懷。(撰文|黃志偉 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專任副教授)

藝術家小傳

藝術家呂沐芢、焦聖偉組成的「眼蟲計劃」團隊誕生自2011年新台灣壁畫隊於台北的創作現場,後以系列《隨心風景》於臺灣各地乃至日本、義大利等地為創作軸線,再依時地調整作畫內容。團隊本身為繪畫行動劇場,呂焦二人秉持開心與自由原則,隨心創作而不預設方向與主題,呼應團名「眼蟲」既原始又能分裂、變形之生理狀態;「計畫」中作畫與相互較量、對話一齊發生的現場實景。同時以縮時攝影紀錄創作過程、情緒、氛圍,過程中可見二人所繪圖像色彩鮮妍又相互堆疊、抹去,使觀者的思緒徘徊在對圖像消逝的惋惜與交錯圖層彼此對話的想像中。
奠定團隊色彩濃烈、繁複圖像之風格的《隨心風景》系列自2011至2013年共有42件大型作品,融合繪者當下主觀意識與作畫地點特色。其後團隊返回工作室,並將關心議題聚焦於對環境的關懷及想像,如科幻角色「飛碟人」會降臨地球與團隊共同守護環境、《大地魂》系列則接續批判遭破壞的自然生態,並建構逃離現實的烏托邦。《花花世界》系列則是近年力求突破既往創作模式,轉以模仿政治人物圖像、幽默互動等方式諷刺當代社會的不堪。綜上可見,「眼蟲計畫」結合二位風格殊異的藝術家,其本身由於二人共同配合、計較彼此繪畫疆界等行為,或可被視為以畫作結合紀錄影像、促使觀者重新思索作畫與行為間關係的新主體。(撰文|徐蕙心)
無障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