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精選典藏
首頁
典藏與研究
典藏
精選典藏
share
李真/Li Chen
大士/Avalokitesvara
雕塑
青銅/Bronze
207 × 110 × 250 cm
1999
No.
3001
作品賞析
雖然已經皈依,李真確是相當自我,因為他多了一個信仰:藝術!
對以佛意象作為創作主題的李真來說,在學佛之外,依然堅持保有藝術創作的自我。從傳統佛像入手,一成不變的雕刻方式,並不能滿足李真對藝術的信仰,1992年完成的〈水月觀音〉突破既有的形式,並願意署名視為創作的第一件作品;1998年父親過世,激發李真迸出更大的能量,完全跳脫固有的形體;在1999年首次個展「虛空中的能量—凡夫諸趣」,融入自我情感,涉獵佛學、道學等,結合當代思維,使其雕塑作品有了創新的突破,呈現既古典又現代的面貌,也從而奠定了他今日創作圓潤飽滿的形體特質,其中蘊藏著無限的生命能量。
圓潤、飽滿是此件〈大士〉給予觀者最直接的感受。左手握淨瓶、右手拈指印是佛的意義表徵,而嬰孩般純淨的面容與圓滾滾的體態,是以柔和的曲線創作出新的佛像藝術。在質感的表現上,不同於一般佛雕像強調穿著袈裟的衣紋線條,除了臉部與手腳掌以線條的肌理霧化表現,其餘面性的光滑表面,則以特有的黑(墨)色處理, 看似簡約,在光影下卻有著無限的變化,讓巨大的形體有既重卻輕的感覺,猶如虛實並存,是李真的創作特色之ㄧ。
此件渾圓敦厚的作品,即將佇立在美術館館前廣場,以略微俯視的目光,展開雙臂而立,迎接您的到來。
(文/應廣勤/高雄市立美術館助理編輯)
藝術家小傳
李真,原名李正富,1963年生於雲林縣二崙鄉來惠村。1981年國立大甲高中美工科畢業。現於台中縣潭子從事創作。由於成長過程中,父母給予孩子的生活空間很寬廣,所以其幼年時每天遊戲於大自然中,記憶裡最深刻的是常躺在石頭上欣賞天空裡雲朵的變化,在想像中尋找樂趣。然而真正喜歡上繪畫是在國小二年級時,但卻是在課本上塗鴉,直至國中(台中市西苑國中)在陳幸婉、鄭瓊銘老師先後指導下,榮獲多次中部五縣市水彩寫生比賽一、二名。所以在升學路上更加決定選擇省立大甲高中美工科就讀。在高中的學習過程中,接觸的創作形式更廣,平面繪畫、雕塑、陶藝、攝影等都有所嘗試。高三分組時則選擇雕塑組,經黃步青老師指導直至畢業,及後進入謝棟樑老師雕塑工作室學習現代雕塑至入伍。服兵役期間於陸軍第六軍團文藝工作隊,曾獲七十二年陸光美展油畫類金獅獎。退伍後繼續雕塑創作工作,並加入中部雕塑學會。 1986年自學傳統佛像,早期製作傳統佛像就有特殊表現。其後李真融入自我情感,涉略佛學、道學等經典,更結合當代思維使其雕塑作品上有著創新的突破,呈現暨古典又現代的面貌, 李真的作品讓人感受到生命的和諧及省思,活潑天真又不失禪意,虛實並存,圓滿而大氣,精簡中有渾然天成的氣韻之美,表現出獨特的新東方精神與意境。 李真於2004年以一件大型作品「無憂國土」參加「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雕塑及裝置開放展」,深獲當地重要策展人Paolo De Grandis的青睞,親自來台灣邀請李真為2007年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會外展個展」之候選人;最後由高美館推荐其以個展「尋找精神的空間--虛空中的能量」參展「2007年威尼斯雙年展」。李真的作品,成功地將中國佛、道、儒等思想融入現代雕塑的創作中,深獲國際肯定。(撰文╱吳慧芳)
無障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