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精選典藏
首頁
典藏與研究
典藏
精選典藏
share
張恩滿/Chang En-Man
蝸牛樂園三部曲—啟航或終章/Snail Paradise Trilogy: Setting Sail or Closing Chapter
綜合媒材
環氧樹脂彩繪於有機玻璃(壓克力)、刺繡、錄像(彩色、有聲)/Epoxy resin on Plexiglas, embroidery and video (color, sound)
船:50x100x400cm、投影錄像:15'28"; 主要錄像:14'35";刺繡:16x16x2cmx9(展覽尺寸依空間而定)
2021
No.
05178
作品賞析
〈蝸牛樂園三部曲-啟航或終章〉(2021)為藝術家張恩滿透過追溯非洲大蝸牛之播遷路徑,而延伸包含食譜、刺繡、製圖、訪談、合作性計畫與複合媒體裝置的系列性創作之一。張恩滿以臺灣常民料理中的蝸牛為媒介,啟動以探索身份認同作為起點的旅程作品;從路徑探考進而爬梳各地島土歷史與帝國殖民主義之纏結,從歷史經驗的相似與共享間,探討各地文化的混雜性和轉化、族群間的深層連結。
原生自東非的非洲大蝸牛19世紀向東擴散。於1933年日治期間,臺北帝國大學教授、臺灣總督府衛生課技師下條久馬一(Shimojō Kumaichi, 1891- ?),以食用養殖為目的從新加坡引進臺灣。相近時期分別進入馬來半島、北婆羅洲、印尼與夏威夷群島等地,對當地生態產生劇烈影響與破壞。其擴張蔓生被運用做為料理食材,非洲大蝸牛難以處理的黏液,以臺灣原生種構樹葉卻能輕易去除;構樹之基因序研究是臺灣為南島語族起源地的佐證之一,而南島語系最西的馬達加斯加又鄰近非洲大蝸牛起源地。
作品中,藝術家邀請大鳥部落林司降共同合作化身為格里奧(griot),以吟唱的形式說唱非洲大蝸牛遷徙之口述歷史;以蝸牛料理相關食材植物採樣為刺繡圖騰,一系列十字繡包含:構樹、血桐、龍葵、假酸漿、九層塔、昭和菜、野茼蒿、月桃、秋葵等,作為給未來的「傳統」紋飾。並將構樹形象化為玻璃塑酯船身圖樣;在兩物種遷徙路徑的交錯中,藝術家提出了一個在歷史疊層中啟航的想像,並針植出不斷累積的食景新輿圖。(撰文│高雄市立美術館助理策展人 方彥翔)
藝術家小傳
張恩滿(1967-)出生於台東,長期關注臺灣原住民如何在不可逆的現代化進程中去協調和處理其自身於文化、社會及基本生存之間的狀態,以此基礎去外推廓繪世界的樣貌,寄望發掘藝術可以去轉化的力量。個展《重如鴻毛》於洛杉磯臺灣書院 (2017)與溫哥華Centre A (2016),《蝸牛樂園》於台北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 (2013)。參展2019年新加坡雙年展《正確方向的每一步》,巴黎龐畢度大都會雙年展《重新思考人類》,伊斯坦堡雙年展《第七大陸》; 2018臺灣雙年展《野根莖》;2014年台北雙年展《劇烈加速度》等。(節錄自《泛.南.島航行指南》)
無障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