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精選典藏
首頁
典藏與研究
典藏
精選典藏
share
楊文霓/Winnie Yang
刻紋綠釉長瓶/Tall Glazed Vase with Incised Design
陶瓷
陶土、釉/Ceramics, glaze
11.5 × 21 × 56cm
1994
No.
2282
作品賞析
楊文霓作品理念來自「Vessel as Art」(器物藝術),因此作品造型不離瓶罐,本館典藏其「刻紋條釉長瓶」為其典型作品之一。其作品古樸卻又新穎,厚重卻又有靈氣,拙稚卻又雅緻。青釉是其作品的精神重點,所以翠玉及青竹之潤澤含其中。其次是鏽斑,對作者而言,鏽斑詮釋了對生命中不完美的包容。在造型上,不規則的線條及扭曲的造型,使其作品呈現一股靈動的神秘感。看似隨意的刻紋及堆疊,卻見作者經營布置的推敲。
藝術家小傳
一九四六年出生於美國,成長於台中東海大學校園,高中畢業後赴美國密蘇里州威廉伍氏學院就讀大學,於一九七四年獲得密蘇里大學藝術碩士。 翌年返台後進入故宮博物院,擔任古代釉藥配方的研究工作,曾代表故宮博物院赴義大利法恩扎國際陶瓷會議發表論文。一九七九與夫婿舉家遷入高雄,設立個人工作室於澄清湖畔,為高雄第一位設立窯場的陶藝家,是南台灣現代陶藝的播種者。曾任教於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系,並擔任高雄縣政府公共藝術諮詢委員。 以楊文霓首次個展作品的表現手法,可看出她的造型語彙多由西方訓練而來。坏體有較為誇張的收放,看似不合比例的轉接使作品有腰身、高頸或頭的伸張感覺,楊文霓以「形」而不以「用」為重的器型,極富韻律而且變化多端。此時的釉色以無光還原釉的麥色為主,在變化中既圓熟又質樸,那鐵斑有土的質感,那流痕有火的感覺,在當時以均勻亮麗釉色為主的時代,楊文霓溫潤內斂、簡單又富變化的釉色的確耐人尋味,令人驚嘆!綜觀楊文霓早期的風格,在傳統中展現了一些奇趣與韻致,在新創中又保有穩重和親切,她既掌握西方陶藝造型的生動變化,也吸收了中國陶藝的含蓄內斂。 八十年代後,楊文霓已感受到拉坏成型的限制,即使藉用拉坏也意不在「拉」。像造型較強的陶盒就是在拉坏完後,利用坏土尚未乾時把圓弧切掉,造成稜角分明的塊面,頗有剛毅粗獷的味道 此期她以泥條、泥片或陶板成型的作品略具設計意味,並在作品上添加印紋或貼花,造成凹凸不平的效果,而且藉由不同的主題,如門、階、城、叢……等,表現她對自然現象的觀感,以陶來影射一些心靈上的概念,把對環境的體認和內心的感受裝載在器型概念內,她以象徵的手法暗示出主題內容,也以轉譯方式維繫住造型的張力。 九十年代楊文霓進入旺盛的創作欲望中,此期她對材料技術控制的相當有水準,從設計意念到動手做以至於出窯,這中間沒有太大的困惑,作品精緻細密,有鏽斑及綠釉刻文的表面,比以往更柔暢婉轉,釉色更穩斂外,器型的低、寬、圓也使作品更秀潤飽滿,像是虛懷若谷的謙謙君子。 綜而觀之,楊文霓目前的作品,已經融合早期的敘事象徵以及八十年代的圓潤古雅,純粹造型的思考及現實生活的體驗,於此時巧妙的結合在一起。至此,楊文霓擴大了容器的想像空間。
無障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