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05262_A001

  • 黃志偉/Huang Chih-wei
  • 新金玉滿堂/New Brilliant Abundance
  • 油畫
  •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 120x200cm
  • 2017
  • No. 05262

作品賞析

黃志偉常民信仰色彩的繪畫可以從新浜碼頭藝術空間「贊境─黃志偉個展」(2018)說起,「贊境」中的作品嘗試了五花十色,關於台灣常民廟宇文化各式樣的涼傘、八仙彩、八仙等傳統廟會信仰形象及形式上繡莊的繡法作為筆法、還有抽象的純粹廟宇、廟會色彩的抽粹轉化等。黃志偉延續2003年「在原位」個展《黑鮪魚系列》以來,對於「在地」文化與地方知識繪畫視覺思維轉化的思索。《黑鮪魚系列》比較是黃志偉黑鮪魚產業的個人生命式回應,而「贊境」以降的常民廟宇文化繪畫,除他個人的記憶外,還包含更多的地方知識,如溫府王爺的深藍、代表中軍府的白色及各千歲也都有各自的轎班代表色彩。

〈新金玉滿堂〉(2017)的金光滿溢除了涼傘本身來自中原文化廟堂的華蓋,後轉化為台灣常民宗教文化禮器信仰脈絡外,黃志偉個人的角頭轎班過程中的視覺經驗也佔有著重要的角色。當中除了萬丈金光外,各角頭匯聚的精神,讓畫面擠滿了各方而來的七彩斑斕華蓋。〈花華圓滿3 黑〉(2018)的黑在黃志偉的繪畫中則充滿了信徒對未知未來的崇敬寄託,是鼎盛香火日積月累的信仰繚繞積累。〈花華圓滿2〉(2018)以金黃等暖色調,以八仙為題,表現性線條緊湊的構圖,有些虛幻與模糊,像是黃志偉廟班繞境過程中的影像剪輯,金光倂射爆竹喧騰。

黃志偉「贊境」以降的廟宇文化繪畫,信仰文化是色彩來源根基,繪畫的形式與構圖則來自他個人信仰生命記憶的轉化拼接。(撰文|許遠達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助理教授)

藝術家小傳

生於屏東縣東港鎮,1999年畢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2001年取得La Cambre比利時國立剛勃高等視覺藝術學院雕塑碩士學位,現任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副教授。自比利時回國後,黃志偉將故鄉東港鎮鮪魚的「肉」發展為其重要的創作語彙,寫實描繪各部位結構並藉此論述海洋文化和港口間的關係、控訴生態環境的改變。重要展覽如回國初期以肉為主題的「肉.花.花 2011黃志偉創作個展」(2011)、轉換風格後的「贊境 X 台北-黃志偉個展」(2020)。
其在比利時求學期間勤於練習書法並將概念延伸至雕塑作品,當時多為觀念性之創作,如〈默思〉(2002)。2000年回國後,受屏東黑鮪魚文化季啟發,以鮪魚為對象,拆解並以類似普普主義的形式不斷描繪各部位,將鮪魚遭人類濫捕的控訴融合在魚的血管、肌肉束中。後發展出《肉花花》系列作品,將對外在生態的關切轉為對內在感官的探求,透過主題「肉」論述在今日科技高速發展下,人的感官感覺在肉身切片中的細膩狀態。
2013年後因應「肉」議題之轉捩點,適逢其加入「新台灣壁畫隊」並與金光藝術家邱武德(1954-)接觸,故給予其探索以自身繪畫語言表現常民文化的契機。後因參與東港迎王祭典活動與贊境,使其將儀式用具、傳統工藝結合家族與地方情感化為創作養分;身體力行的經驗則轉為各種感受,然後再於作品上呈現。自此其創作結合兒時至今日吸收的本土元素與東港迎王祭典文化體驗,產生《吉祥圖》系列、模糊又寫意的〈新金玉滿堂〉(2017)等,近期則進行描繪神轎震動光影的《恍神光》系列。(撰文|徐蕙心)
無障礙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