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精選典藏
首頁
典藏與研究
典藏
精選典藏
share
Yuki Kihara/Yuki Kihara
隔離島/Kamau Taurua Quarantine Island
攝影
光柵印刷/Lenticular print
109x152.5x4.5cm(含框尺寸)
2021
No.
05159
作品賞析
〈隔離島〉(Kamau Taurua Quarantine Island),是藝術家Yuki Kihara創作於2021年的作品。畫面中,Yuki Kihara身穿維多利亞式喪服站在中央,穿越時空扮演19世紀的薩摩亞女子「莎樂美」(Salome)。本作以光柵版印刷,黑白為基調,畫面中的雲影、天光與海色,都會隨著觀看角度變化,展現出豐富而細緻的影像層次。
Kihara穿著黑色喪服的行為/攝影創作發展多年。作為一位具有薩摩亞和日本血統,同時自我認同為薩摩亞第三性(fa'afafine)的藝術家,Yuki Kihara的創作具有顯著的跨領域、跨文化流動特質。她致力於改變單一主流的論述結構,亦對太平洋地區的身分政治和文化脈絡有深刻關懷。從2013年的《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在哪裡?我們要到哪裡去?》(Where do we come from? What are we? Where are we going?)系列、2017年《Te Taenga Mai o Salome》(抵達薩摩亞)系列,再到2021年的《隔離島》(Quarantine Islands)系列,都有Kihara化身莎樂美的身影。
藝術家穿著厚重黑色喪服,走訪太平洋島嶼中具有歷史意義的地點。Kihara之所以選擇如此打扮,乃是受到一張名為〈Samoan Half-caste〉(1886)的歷史相片啟發[1]。 照片中的女主角莎樂美身著黑色高領長裙,手持摺扇,面容恬靜;然而,長裙的質料和厚度與薩摩亞傳統衣著的顯著差異,仍彰顯出殖民情境給當地強制帶來的改變……Kihara扮演「莎樂美」的攝影,則是對表演的紀錄,同時也是另一種創作產出。在這些攝影作品中,都有「莎樂美」若有所思的背影,安靜凝視景物背後的幽微歷史。Yuki Kihara意圖藉此擾動既有的主流觀點,以「莎樂美」的模樣,悄然喚回隱藏的脈絡與聲音。
2021年,恰逢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藝術家為了創作《隔離島》系列,來到紐西蘭-奧特亞羅瓦(Aotearoa)的奥塔戈港(Otago Harbor),造訪港中央曾作為疫病隔離站的幾座小島。在19世紀時,當歐洲移民遠渡來到紐西蘭-奧特亞羅瓦,這些小島往往是他們被直接隔離的第一站,甚至是埋骨之地[2]。本館所典藏的〈隔離島〉(Kamau Taurua Quarantine Island),則是其中相當精彩的一件。《隔離島》揭發了管控致命病毒背後的代價,探討殖民觀點下,「島」(邊緣、遙遠、孤立且未開發)如何被主政者策略性的視為維繫「大陸」利益的地域,更以隱喻的方式串連不同時空環境,思索這些島嶼可以對現今後疫情時代提供什麼樣的智慧。作品之中,Kihara所扮演的「莎樂美」獨自佇立於海岸,腳邊是往天際延展的廣渺海面。這些海水雖曾經作為「隔離」島與陸的屏障,卻同樣也能成為人與人連結的途徑。藝術家希望透過創作提醒人們,所有人終究透過海洋彼此聯繫,而非互相隔離。(撰文│高雄市立美術館研究發展部助理研究員 徐柏涵)
[1]由攝影師湯瑪士‧安德魯(Thomas Andrew)所拍攝,參見紐西蘭國立博物館(Museum of New Zealand Te Papa Tongarewa)網站:https://collections.tepapa.govt.nz/object/1238621(2022年3月10日檢索)。
[2]本館典藏作品〈隔離島〉拍攝於名為「隔離島/Kamau Taurua」的小島。小島於1961年首建隔離站(1863啟用),此後至1915年,共接收過41艘船;至少9,000名乘船而來的歐洲移民,因船內有會傳染的麻疹、猩紅熱等在此被隔離,其中包含至少72個死亡案例。參見該島官方網站:https://quarantineisland.org.nz/index.php/about-us/history/https://collections.tepapa.govt.nz/object/1238621(2022年3月10日檢索)。
藝術家小傳
Yuki Kihara(1975-)具有日本與薩摩亞血統的跨領域藝術家,她的創作探討太平洋地區的身份政治、去殖民化,與氣候變遷,試圖改變單一、主流的歷史敘事。她的作品典藏於大都會博物館、洛杉磯郡立藝術館、大英博物館、紐西蘭國立博物館等機構。藝術家近期受紐西蘭藝術理事會(Arts Council of New Zealand Toi Aotearoa)指派代表奧特亞羅瓦/紐西蘭參加2022年的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成為第一位代表國家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太平洋島民創作者。Yuki現於薩摩亞居住與創作。(節錄自《泛.南.島航行指南》)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