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EN
TW
警示訊息
網站導覽
回首頁
Menu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活動資訊
徵件辦法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百夜藝術默讀│典藏閱讀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資料庫
典藏3D手上Run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2022高雄獎
2021 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2021高雄獎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2019 奔‧月—劉國松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感動虎 高美特展
感動牛 高美特展
感動鼠 高美特展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EN
TW
最新訊息
參觀資訊
參觀須知
開館時間
參觀票價與須知
交通資訊
更多
環境介紹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導覽及服務
高美館
兒童美術館
無障礙服務專區
更多
藝術之旅
高美書屋
三秌茶屋
Pasadena
Pinkoi 電商平台
更多
展覽與活動
展覽資訊
更多
活動資訊
更多
徵件辦法
更多
典藏與研究
典藏
典藏查詢
精選典藏
典藏圖檔申請
更多
研究資源
百夜藝術默讀 / 藝術認證
南島當代記憶工程
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
更多
研究出版
系列出版
更多
線上藝廊
藝術閱聽
雄雄藝見你│Podcast
時代之聲│Podcasts
典藏賞析│Podcasts
視覺影像資料庫│影音紀錄
藝術認證│高美館館刊
更多
線上展覽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
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
民・間
更多
AR/VR體驗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
來自大地的祝福— 2019-2020典藏捐贈展
感知棲所— 關鍵典藏2019-2020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
感動兔 高美特展
更多
線上學習資源
相遇在南方 - 教/學包
美術資源教室-手作課程
藝術遊戲號
畫想想‧想畫畫
尋寶高雄 - 校園推廣教材
更多
關於我們
高美館
關於高美館/年報
組織職掌
規劃傳承
高美館大事紀
更多
兒童美術館
關於兒童美術館
更多
藝術生態園區
更多
高美之友
美術館會員
合作夥伴
更多
精選典藏
首頁
典藏與研究
典藏
精選典藏
share
侯聰慧/Hou Tsung-hui
龍發堂之一/Lung Fa Tang (Buddhist temple-cum-mental asylum)-1
攝影
銀鹽相紙/Gelatin silver print
60 × 50cm(相紙尺寸)
1983
No.
3312
作品賞析
《龍發堂》系列於1983年拍攝,侯聰慧部分拍攝的作品隔了約二年才沖洗出來,取出的底片已因受潮而有發霉的現象,所以洗出來的照片邊緣多處密布微細的點狀紋路;時間醞釀後產生出來的痕跡,反而無意間更強化了照片中特異的部分。這就是侯聰慧,不因發現底片就廢棄,也不嘗試修復成完好無痕的方法。
所謂紀實攝影包括了記錄真實的特性,及對人文社會的本質關懷,並常以系列性的形式試圖展現某個事件或現象的各種面相。《龍發堂》系列對於當時精神病醫療方式的探討、對人道關懷及人權主張等社會議題提供了「讓照片說話」的第一手訊息。而真正引起攝影界探索的其實是他的手法,精神病患在其捕捉的影像中,或失焦或逆光,或特寫或處於陰暗,呈現了游移、閃躲、茫然或另類的專注,蔓延的霉狀物更賦予作品特異的氛圍,讓變異的元素靜默地滋長。系列場景組合下,看到了擺盪在正常與異常之間交融產出的熟悉與陌生感,那是紀實之外,真正深深觸動我們心靈深處的地方。(撰文/陳秀薇)
藝術家小傳
1960年出生於高雄市。非學院出身的侯聰慧,於高一期間休學,15歲即與家人開設經營唱片行,復學後學習室內設計,高中畢業後19歲即從事室內設計工作。1981年當兵期間因罹患憂鬱症,住進精神病院,出院後在遠親家的養雞場養雞,但因自覺精神狀況不佳,主動住進高雄醫壆院附設醫院的精神科,在住院期間因精神科舉辦一場義賣活動而繪製油畫作品,畫作顯現出他的藝術創作天份。展出後受到藝術界的矚目,繼而獲得許多展覽的機會。1983年跟隨醫師在醫學雜誌《立達杏苑》中擔任攝影記者,因此拍攝了〈龍發堂〉系列作品。〈龍發堂〉系列作品自1983年拍攝後,直至1989年才公開,雖然侯聰慧無意將底片放置如此長久的時間,但以發霉的底片沖洗出來的一張張黑白影像,霉菌擴散在影像中,仿如影中人內心世界的寫照,讓觀者強烈感受到影像中人物的癲狂氛圍與特殊的影像效果。〈龍發堂〉系列作品從紀實性的討論轉向了藝術性的探討,藝術家以晃動、失焦及保存差異等攝影技術上的失準,也讓人將顛狂的人物形象投射至拍攝者自身。1987年後在《人間雜誌》、《自立晚報》擔任攝影記者的侯聰慧,未曾受過學院的攝影藝術教育,因此在攝影與沖洗底片方式上,均依循著自己的經驗進行著,繼而創造出獨特的個人風格。侯聰慧的作品能提供觀者從美學的角度,觀賞其作品中特殊的美感,亦能從紀實攝影的角度,察覺他所關注的社會議題。侯聰慧的創作紀錄著社會底層的人民,如精神病患、勞動階級工人,以及受災戶等,作品無疑地是為社會底層的弱勢族群發聲;正如1980年代黨外人士的抗爭中亦能見到他的身影。1985年以高雄港埠拆船勞工為題材創作的〈拆船廠〉系列及1985~86年間以高雄前鎮草衙地區原住民生活態樣為主題而拍攝的〈都市原住民〉系列等作品,皆展現了侯聰慧對這片居住的土地所投注的關懷與思考。(撰文/侯昱寬)
無障礙
加入會員